评白先勇的小说《一抹绿》:萦绕心头的东山一抹绿

文/王伟

(作品:《绿色的触摸》,白先勇著,收录于《台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

小顾去世后,朱庆在麻将桌上反复喊着她经常爱唱的那首《东山再起》。白先勇在小说《触绿》的结尾,用了一个“让”字来形容一个疯女人内心的痛苦。这个女人的爱是真的,爱是不容易的,爱是简单的,爱是坚定的。她有过短暂的婚姻,也有过“听她指挥,干些重事”的追求者。虽然都死于厄运,但他们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在一片充满乡愁的异乡,用独特的情怀写出了平凡而辉煌的青春。

小说《触摸绿色》的女主人公朱庆。白先勇通过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引出这个乱世佳人似的女子。“我”在抗战胜利,还在南京的那一年,和卫城住在仁爱东村。在小说的第一段,作者不仅用欣快的语言阐释了叙述者的“我”和时代背景,还用“闭塞”、“苦难”、“突然”等精炼的词语概括了小人物在烽火岁月中的危险生存状态和抗战胜利后的生存状态突变。这种情况的改变,象征着“我”回到故都时那种单纯的快乐。通过使用“到处都是”的重复句型,因此,在回到我的旧首都后,我将不可避免地重游故地。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尊。

成卫是空军上尉,他的学生很自然地称呼我为老师的母亲。这种称呼是一种礼貌,也是作者对传统的尊重。白先勇的文人情怀,让他的文字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他对传统的尊重和保留,连接了一条当下与古典相遇的通道。因此,朱庆和郭克之间的浪漫爱情具有文人式的古典魅力。在这种背景下,我第一次见到朱庆,是“大大出乎意料”的。朱庆印象中的“我”既不是德·莫德小姐,也不是一流人物,而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黄花瘦姑娘”。在对朱庆外貌的描述下,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珍视,因为“她眉宇间有一种美丽的水秀”这个女人,就像古典家庭中的一块玉,勾起了“我”的痛苦和怜惜,让读者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平静。

此时,朱庆和郭体的爱情简单得令人羡慕,就像时间为他们停顿了一样。郭体在练习飞机的时候,飞到了朱庆就读的金陵女子中学,在那里撞上了旋翼,所以被记录了下来。想起来了的郭毅给我解释说:“我在天上飞,我的心在地上跟着她。”郭体用一句简单的爱情告白,盖过了世间一切爱情宣言的光芒,却没有盖过炮火的轰鸣和战火的重燃。

朱庆还没来得及和郭体去杭度蜜月,郭体就飞上了战场。“我”会在成卫和郭体离开后去朱庆家。在这里,作者详细展示了几个新粉刷的客厅。就我所见,“客厅依旧打扮得像新房”,对客厅陈设的详细描述暗示着一对情侣的爱情不易且真实。展现价值不容易,珍惜才是真。白先勇以精湛的技艺创造爱情的宁静,新房的陈设处处显示着生活的情趣。充满情趣的生活,必然与太平日子联系在一起,但随之而来的混乱,又让白先勇笔下的人物感到了紧张和威胁。

“我”听到了新房外卡车拖行李的声音,铁链撞击的刺耳声,女人的尖叫,孩子的哭声。这些声音汇聚成一首焦虑的交响乐,呼应着后来小空军的妻子们悲伤的生活经历。虽然“我”看似大气,但其实我是牵着一根紧绷的心弦,依然关注着危在旦夕的卫城动向。在缓和这种紧张情绪的过程中,作者插入了小空军妻子们的生活故事,在“我”和朱庆的家常话下,通过女性对“生活故事”的翻腾,战争的残酷变得清晰,乱世小人物的坚忍也有了真实可触的具体形象。

作为费将军的妻子,“我”明确告诉,

费将军的妻子可不好当。整整24小时,那颗心悬在空中。即使你的眼睛望着天空流血,世上的人也未必知道那一天。.....朱庆,不要怪我说实话,你要无情的承担未来的风险。

几个诚实的“我”字,冷静地击中了朱庆的无知和温柔,但郭琪被杀后,却败在了爱的融合和爱的拒绝中。

白先勇在朱庆身上浓缩了古典爱情的场景,在战乱的年代演绎了一曲悲情的爱情之歌。郭体战死后,朱庆的死结束了一段短暂而奢华的爱情。它就像一朵非常新鲜的花蕾,在绽放出它的优雅和光彩之前就枯萎了。

白先勇笔下的与郭秋的爱情褪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忧郁。它牢牢地抓住了像朱庆和“我”一样还活着的人的身心,见证了同名的命运,但用见证过沧桑的眼睛看,事情就不一样了。

来台北的这些年,我还住在一个叫仁爱东村的家属区。南京和台北居民区名称的重合,开启了“命运”的变化和循环。在仁爱东村,“人们从四面八方搬过来,以前认识的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前世今生的情怀,把迁徙的沉重命运,变成了淡淡的文字,诠释了人生平淡后的适应与柔软。在那些容易逝去的平静日子里,“我”静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透过“我”的冷静视角,空军里的男青年和当时南京的小空军不一样。当下的叙事呼应了记忆中那些不完整的往事,对比的运用将过去和现在的群体意象放在“我”的视角下审视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不同的精神表征,让朱庆的剧变有了一个让人生遗憾的合理解释。

小说《绿色之触》分为两部分:南京的过去和台北的现在。这就像一首诗中的两个章节。第一章表达了记忆中乱世的悲痛,第二章结合了“我”的不解与哀叹,流下了同情巨变中的朱庆的眼泪。小说用词清新,节奏平缓,一股淡淡的乡愁是《东山一抹绿》的旋律,表现了漂泊的人们对故土深深的向往。思念寓于“麻婆豆腐”,这是朱庆家乡的一道名菜。当朱庆抵达台北时,她将其作为一种款待,一种强烈的乡愁通过这道菜被渲染在文本的深处。这是朱庆,负责小顾的葬礼。在我眼里,她隐约有一种“奇怪的年轻和酷”。这就好比南京那个“眉眼间秀水秀”的女子,但她身边的不是郭克,而是愿意“听她指挥,做大事”的小顾。

小顾是从桃园基地来台北度假的空军小子,还有“刘嫂宝”和“王晓小儿科”。他们都是由朱庆介绍给我的,而且“他们还对我老师的母亲大喊大叫,让她起床”。“师娘”,一个遥远的称谓,属于一段无法重现的过往。这段往事,在“我”来到台湾省,“每天忙着过日子”,弯腰乞讨为生时,变成了模糊的影像。朱庆唤醒了“我”对过去的记忆,也唤起了“我”对朱庆的重新思考。在“我”的审视下,脸颊丰满、皮肤紧致光滑的朱庆,“也能唱出白光的慵懒闲散”。新生社的娱乐晚会上,朱庆明明唱的是《东山再起》,身材却“扭曲”了。在这种反差下,放荡不羁的朱庆反映了“我”的贫穷,传统和古典在当前生活的剧变面前都成了失落的尘埃。好在有极少数情况,比如小顾,体面厚实,不像刘骚包和那么圆滑。朱庆和小顾的牵绊,有朱庆和郭秋的影子,却缺少九分与“二十四小时,我心悬天”的日子相匹配的韵味。

白先勇以“我”叙述当下,激起读者的想象。“我”在台省“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状况并不是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窥见朱庆的一面。朱庆,在一个没有依靠的异乡,埋葬了过去的自己,心已死。类似于“我”的低眉弯腰谋生,朱庆就是这样混在娱乐队里的。一个“混”字,有太多的委屈和挣扎,但也包含着无人诉说的心酸。小顾除了打麻将什么都不爱,除了人粗嘴滑。在朱庆的身边,这个男人,作为对过去一个短暂而美好的日子的追忆和象征,很难与朱庆有深刻的精神生活和交流。所以,在小顾飞机失事,她去世之后,朱庆对小顾表达了一种值得称道的善意,而这个艰难的世界带给这个女人的痛苦,依然是一种强烈的乡愁。

思乡之情让朱庆疯狂于麻将桌上的好运。八圈后,筹码变成三比一,朱庆赢了这场比赛。她“卷着嘴,喊着自己经常爱唱的那首《东山一抹绿》”。在我看来,这个女人用放荡的身材掩盖了内心的痛苦,却让痛苦在心里刻下了更加悲伤的印象。过了一会儿,朱庆哼起了两句歌词,有爱,有恨,有分离,有悲欢离合,有回首往事,有挥之不去的乡愁。

(全文结束。写于2021年2月27日)

作者简介:王旭。用的笔名有王木鱼、许木鱼、许木鱼的书柜、定居重庆的王旭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