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志是长安大学地质调查学院的教授。

张永志,男,汉族,1961出生,地质调查工程专家。长安大学大地测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 ~ 1984就读于武汉测绘大学大地测量系,获得大地测量学士学位。1984 ~ 1987,在云南省地震局从事中美合作项目:激光地磁联合勘测及相关数据处理分析研究;1987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地质系学习。1988年9月在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从事重力场时空变化和地壳形变理论研究。1990年7月获地壳形变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在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从事重力测量、GPS观测及相关形变理论研究;1991年工程师,1996高级工程师,1997硕士生导师,2001年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博士。2002年调入长安大学大地测量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2年任副教授,2004年6月晋升教授,2006年任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GPS、DInSAR、固体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完成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十多个奖项。

教学情境

三年来,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每周4课时,3期200人。指导本科生控制测量实习,学生总数300余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22人。同时讲授重力测量、测绘英语、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连续三年指导本科生,指导教学实践,指导毕业设计,平均每年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在400小时以上。

学术研究

科研方面,承担并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地震科学基金;国家大型科学项目;“八五”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10多项。

研究成果分别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局级科技成果四等奖1项。

在《地震学、地壳形变与地震》、《西北地震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论文获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1篇论文获陕西省测绘学会第九届综合学术年会二等奖。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张永志,崔,,等.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应力场变化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学报,2000,22 (4): 449-456 .

张永志,王,河西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小波分析结果与中强地震关系的研究,地震学报,1998,20 (2): 150-157。

张永志,王文平,梁伟峰,地壳损伤状态的重力频域反演研究,地震学报,1998,20 (3):322-326。

张永志,李辉,张伯宏,孕震过程中重力位、重力和重力梯度变化的数值模拟,地震,2002,22(2)35~42,第一作者。

张永志,梁伟峰,朱益清,丽江7.0级地震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西北地震学报,1999,21(2)149- 155。

张永志,朱桂芝,王琦,等.新疆伽师地区地应力的GPS破坏模拟.西北地震,2000,22(4):386-389,第一作者.

张永志,孙和平,王卫东.利用GPS观测研究新疆伽师地区的水平形变特征.地震研究,2004,27 (2): 179-183,第一作者.

张永志,王卫东.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活动与变形的模拟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24 (1): 63-67 .

张永志,张,地震孕育过程中的重力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研究,2000,20 (1): 8-6。

张永志,王文平,朱桂芝,受损地壳中的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 (1): 53-60,第一作者。

张永志等,河西重力变化小波分解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17卷,第3期,第一作者。

张永志,王庆亮,朱桂芝,火山区重力场变化的数值模拟,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23 (2) 69-73

张永志,朱桂芝,朱益清,利用重复重力观测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壳损伤演化,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3)14-21。

张永志,胡斌,程鸿彬. GPS观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 (4): 80-84 .

雍等,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ACTA地震,13,第5期,483-490页,2000。

雍,,双,甘肃河西地区垂直形变的小波变换与中强地震关系的研究,地震,1998,11,2,179-188

用频域重力资料反演地壳损伤状态,强度理论:应用、发展与展望。amp21世纪展望。M..俞、范世昌(合编。),科学出版社,北京,纽约。1998,987-993,

雍等.用频域重力资料反演地壳损伤状态,1998,第11卷,第3期,381-385,地震,第一作者。

朱益清,张永志,胡斌,永登5.8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图像特征研究,1999,第19卷,第1期,《地壳形变与地震》,第三作者。

胡亚先,石觉,王庆亮,张永志,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2003,第23卷第2期,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张永志,损伤裂缝对地壳形变影响的研究,中国地震学会20周年纪念文集,地震出版社(陈云台主编),1999。

王卫东,张永志,等,1995年5.0级地震Q值的时间变化特征,2004年第3期,震磁观测与研究。

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陷盆地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2004年第3期,地球科学与环境。

王卫东,张永志,等。关中及邻区地震震源参数研究,2004年第3期,地震研究。

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陷盆地及邻区Q值速度场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2004年第3期陕西地震。

张永志,王卫东,朱益清,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地震学报,2003年第3期。

张永志,王卫东,李萍,INSAR图像相位展开的最小范数方法研究,2005,第1期,地球科学与环境。

朱益清等,昆仑山口西MS = 8.1地震前的重力变化,ACTA地震,2003年第3期,第六作者。

张永志,王卫东,朱益清,青藏高原东北侧断裂活动引起的地壳三维形变和重力场变化研究,地球学报,2004年第25卷第5期。

张永志,王文平,牛安福,华北地区定点形式的小波分析与地震活动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19 (3):48-54。

张永志,李亚普诺夫地震期间地形变指数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3,13卷,第3期

王,张永志,等.两次强震期间垂直形变的分形特征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3,13卷,第4期

张永志,震前地壳动态超熵变,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第12卷,第4期第4号。

张永志,带误差数据的最优斯托克斯积分,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第12卷,第4期

张永志,粘滞力在地面形变动力学模型演化中的作用,西北地震学报,1994,16卷,第4期

张永志等,地震过程中形变能的演化特征,地震研究,1994,17卷,第2期

张永志,王,河西地区几次强震前垂直形变的分形特征,内陆地震,1993,第7卷,第3期

张永志,朱益清,孙伟力,北祁连地区地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其动态特征,高原地震,1992,第4卷,第3期

张永志,等,酒泉5.4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特征及其预测探讨,1992,移动重力通信。

张永志等,地壳垂直运动平衡失稳条件的讨论,内陆地震,1992,第6卷,第1期。

张永志,利用空间张永志大地测量数据研究地应力场的变化与破坏过程,2001,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王卫东,张永志,等.临猗5.0级地震前后Q值变化特征研究.地球科学与环境,2005,1: 70-72。

张,张永志.青藏东北缘水平形变特征的GPS观测与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第3期:6-8

张永志等(1)利用GPS资料反演祁连山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6 (2): 31-35,2006。

张永志等(1)三轨DInSAR观测确定区域垂直形变,地震研究,29 (3): 281-285,2006。

科研成果

1,2007.1-2009.438+02,断层错动不均匀分布与地面形变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1998.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438+04,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研究地壳损伤演化过程,主持人。

3.1996.5-1998.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96100,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与震源过程的时频反演,主持人。

4.1998.8-2000年5月,国家九五项目96-913-07-03,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部现代构造运动与地形变GPS监测,主要参加人员。

5.1996-1998,国家九五项目96-913-04-01-03,重力场动态图像及其与强震的关系研究,主要参加人员。

6.1996-2001,9510,国家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国家大型科学项目,中国地震局技术专家组成员。

7、1997.5-1999.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197066,地震短期前兆的力学特征与综合探测技术,主要参与人员。

8.1996-1997,中国地震局第二形变监测中心,小波分析在重力与形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

9.2003-2004年,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设研究基金(测绘基础研究),主持DINSAR在垂直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0,2002-2004,陕西省交通厅,公路边坡灾害一机多天线GPS监测系统研究,参与。

11,2002-2004,陕西省计委,黑河引水工程库岸滑坡变形监测,参与。

12,2002-2004,长安大学,GPS定位原理及精品课程,主要涉及。

13,2002-2004,教育部,基于地球动力学的地壳运动连续形变场和应变场研究,主要参与。

14,2002-2005,美国国家基金,喜马拉雅板块GPS测量与地壳形变,主要参与

15,2005-2008,交通部西部交通项目,基于网络的GPS单点精密定位及一机多天线在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参与。

获奖记录

2002.10 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200213602),中国地震局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首创。

2000年9月,李善邦获优秀青年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中国地震学会利用GPS数据研究了区域地壳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首先。

1998.3第九届综合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陕西省测绘学会Ms 7.0丽江地震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一等奖。

2001.6中国地震局第二测量中心2001年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3601)。

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和震源过程的重力时频域反演

2002年4月2002年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1),14,1999-2001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国地震局第二测量中心。

2002.4 2002年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3)。一是中国地震局第二测量中心利用空间技术研究地壳损伤演化过程。

1998.4 1998年基础科技进步二等奖(9813602),中国地震局第一、二测量中心。

地震孕育过程中形变能累积判据的研究

2003年4月获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三、中国地震局第二测量中心,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观测预报研究。

1991.12全国青年地震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个人作品,中国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地壳均衡运动不稳定条件讨论。

1991.8第四届西北地震工作座谈会优秀论文,单行本,地壳均衡运动失稳条件讨论,第四届西北地震工作座谈会。

1995.3 1995年基层科技进步四等奖,(953602)。第一,中国地震局第二测量中心地壳垂直运动平衡不稳定条件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