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设计艺术教学改革课程实践能力
设计艺术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代表了人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隐藏在其中的精神价值体系。受经济高速发展对设计人才需求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不仅在专业院校蓬勃发展,在普通高校也是如此。设计艺术教育日益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领域。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应该是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培养的设计人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工艺流程、材料、与客户打交道的经验、技术的整体管理等知识的缺乏,导致设计师更多的停留在艺术感受的审美层面,设计出来的产品不实用,或者在功能、技术上存在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是由传统艺术和工艺美术教学转型而来的,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发展初期的不足和转型期的种种困惑和困难。然而,基于设计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改革、规范和调整设计艺术教学体系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和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与此同时,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虚拟课题轻设计开发,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高分低能现象普遍,与设计学科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是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优势。
1.课程结构特征
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特点必须在课程结构中得到体现。在专业理论课程方面,应开设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人文、自然科学交叉学科课程。以平面设计为例,要有选择地开设,比如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工业设计法规、公共关系、广告学、传播学、应用数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等等。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讲座、素质教育等多种形式延伸课堂教学,为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强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教研活动,使跨学科教学与专业教学目的相统一。
2.专业课程的优化组合
在专业课程方面,首先要优化整合一些传统课程。比如平面构成与图案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考虑将其整合为一门课程,既可以取长补短避免重复,又可以缩短教学时数;此外,还要吸收国际上设计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开设一些既有时代精神,又符合设计发展规律的课程。同时可以开设一些突出民族文化、学习民族艺术的课程,比如民间艺术研究、中国传统装饰等。
3.专业方向的特点
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所有的设计学科都统一在设计艺术的大类下,所以设计艺术就成了一个大概念,专业覆盖面非常广。以平面设计为例,可以分为广告、包装、商业美术、印刷品等设计方向。高校在设计艺术类学校的办学方向上,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