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中的“大学”最初是指一种古老的学制吗?
指帝国理工。《礼记》:“小学在共工南左,大学在郊。”《戴··富宝》:“束发上大学,学得多,过得大节。”鲁争辩说:“大学在皇宫的东面。扎头发叫成子。”《汉书·礼乐志》:“古之君以教育为大任,立大学教国,立急令改城。”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在夏、商、周、各大学有不同的称谓。五帝时,大学士名为,夏时,大学士名为,商时,大学士名为上尧,位于洛邑西郊。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和“愿陛下兴国子监,立主养天下百姓”的建议,在首都长安设立国子监。王莽之乱时,“礼乐分崩离析,典文不全”,“天下士多顾书,逃之于林”,是一种经营上的损失。
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时,军事没有休息,也就是先把文化教育搞上去了。东汉太学创建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汉光武帝设立国子监,遍访雅儒,收集经典杂文,四面八方的士人都到了都城洛阳,于是建立了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国子监讲堂“长十(十)尺,宽三尺”。永建六年(130),汉顺帝写道:赶学,“所建之构皆二百四十间,一千八百五十间”。每年有165438+2000名工人,建设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到汉高祖智时,太学学生已超过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