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南村在哪里?

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原属宁冈县),是井冈山历史上有名的“才子村”,村民耕种传家宝,文风兴盛,名人众多。2012被命名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在井冈山市鹅岭乡东南两公里处,有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四周灌木丛生,草木丛生,一个古朴、壮美的村落犹如盆景一般。这就是被誉为传统民居瑰宝的塘南古村落。我去拜访的那天,雾蒙蒙的,下着雨。远远望去,塘南村笼罩在一种淳朴、宁静、祥和、湿润的休闲氛围中。

根据龙氏族谱,明代成化年为丑年(1469)。二岭乡方上村塘头坊光玉堂第六代传人龙伯江带领他的四个儿子淑贤、曙光、文淑、舒缺在塘南建立了事业。村名是南安湖,后来他们分别取了“汤头坊”和“南安湖”两个字。全村110户,420人。他们是东汉零陵(今湖南永州)太守龙高波的后代,在井冈山繁衍了27代。历经540多年的风雨,古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看似简单的古村落,隐藏着许多奇异、瑰丽、神秘的色彩,衍生出一个又一个丰富而纯粹的乡村传说。

沿着狭长蜿蜒的青石路,一条玉带般的小溪在屋内吟唱。清水巷上,有小巧玲珑的石桥横跨。数百级台阶,三座小桥,错落有致,与对面小溪边修建的房屋连续檐廊相连,随意到达每一个门户,每一条小巷。停在溪边长满深绿色青苔的石板上,听着溪水弹奏的一串串轻音,想象着从古宅里走出来的女人,拍打衣服的声音清晰地久久萦绕在脑海里。如果是白天,阳光一定会把浣女的倒影投在石桥和溪中的石桥上。这种愉悦、宁静、祥和的与大自然的交融,可能就是先民们所希望的生活状态和人间天堂。

塘南龙氏子孙繁衍生息,名人辈出。自明代以来,汤南村共产生五品以上科举官员11人,科举考生1人,其中2人。第八世狄龙和第九世龙米婷都被明朝朝廷任命为通论大夫。十一龙禺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浙江金华县令。因战功卓著,被派往陕西巡抚,增补为扬州巡抚,巡抚淮河、淮河。被任命为湖广道监,并被授予资政(二品)的职位。第十二长贾贵、第十九长龙志祥、第二十一长林宝都被朝廷封为郑铮大夫(正五品)。十七世龙门纪、十八世龙慈湖被清廷封为武德骑尉(五品)。清道光十七年(1837),十九龙干升为兵部官,后封为武德骑司令。二十龙袁兵是清朝咸丰二年(1822)的举人。他被任命为山东济南府张之邱县的官员,并被任命为医生冯至(从五个等级)。第22任龙钦海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历任南城县知事、江西省参议院议长、江西省巡抚公署顾问、江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兼任南昌黎明中学校长、中华书局编辑。第23任龙超云留学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江西法政学堂教授、省印刷局局长、江西《民族日报》报社经理。

唐南是宁冈县的名门望族,村里的豪宅都很有名。村里有几十间青砖房,有高高的防风火墙,景观壮丽。特别是村中心矗立着祠堂“亲爱堂”,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1620年,朝廷下诏,为纪念龙而建“进士殿”,设计精巧,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进士堂”是砖木结构。深度38.35米,宽度10.6米,建筑面积406.5平方米。朝向是建筑坐北朝南,一进三厅直通,里面有两个天井,把中厅和后厅隔开。周围都是耐火砖。前厅两侧墙壁为一面平砖,墙厚1.2尺。从中央大厅开始,墙是单砖的,也就是一面8寸的墙。三个大厅都由圆形木柱环绕,形成屋顶桁架,呈两个斜坡的形状。每个大厅都有一个八角形的藻井,风格基本相同,周围是各种木刻板。这些嵌板雕刻精美,有些是浮雕的,有些是雕刻的。除了古代文化典故,还有动物和花卉图案,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能代表“进士殿”规模宏大、精致程度的,是入口处的牌楼。这座双檐歇山顶,支撑五层拱门的木质建筑高达15.8米。中间五层,两侧三层,是一座制作水平很高的木结构建筑,以节、点、榫、基相连,体现了明代中期高超的“斜拱”建筑技术。牌坊的建筑水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梁柱构件截面大但连接技术巧妙,对外力有很强的承受力;二是用“偷心”的方法做斗拱的“大木头”,即把挑出来的各层上翘的头有序地“踩出”或“抬起”;第三,牌楼整体结构形成了“单拱三步”的风格,这是清代一种越来越成熟的建筑技术。

牌坊中间有一个门,两边有两个侧门,这就是“真榻门”,即槛框的穿法与“棋盘门”相似。不同的是门芯板和大边一样厚,一般用在王宓和宫殿里。门簪轮廓为六角形,用木雕装饰。

这座宏伟的牌楼的点睛之笔是屋顶两侧的鱼悬壁和中间的宝葫芦和龙珠。可惜这颗被宝葫芦托起的、能在夜晚发光的夜明珠,在“文革”扫除“四旧”时被人为破坏了。

在牌楼的八步两侧,各有一只红色的石狮,一公一母,神态各异。“文革”扫除“四老”时,石狮也被推倒在地,甚至有人用钢凿了一块当磨刀石。——“进士馆”牌楼损坏最大的是门中间的“进士”牌匾和朝廷颁发的“清代御役”牌匾被拆烧。现在人们看到的两个彩绘木牌,都是上世纪80年代村民自己做的,远没有当初的精致和气势。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维护,“进士堂”的主体建筑已经坍塌,只剩下门口的牌楼。

在亲爱堂的祠堂前,竖立着14用石柱雕刻的旗杆,长1.4m至2m,宽40cm,厚7cm,底座是用长石条凿成的方形或圆形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各种装饰图案。每节石柱由石榫连接,尾部渐小,立如旗帜,俗称“旗杆石”。

在汤南村的历史上,曾有20多个状元当过公务员或武将。宗族邀请能工巧匠挑选石头,制作石旗杆。名字、部门、名声、成就、生活、等级、品味、年龄等。取得文武官职者的被凿在旗杆上,刻有龙凤成祥或狮虎争鸣等吉祥物的装饰图案。到了清朝末年,龙氏仍有宗族规矩,宗祠还可以为任何考上秀才或举人的人竖立“旗杆石”。为了表示区别,旗杆石的长度主要根据功名高低、品味高低以及文武科目的名称来定,以年长者优先。旗杆的底座风格和雕刻图案的不同,可以看出其名气和品味的大小。旗杆石凿好后,家里会举行热烈庄严的升旗仪式。全村人都来敲锣打鼓祝贺,以示家族的荣耀。遗憾的是,这些旗杆都在文革中被拆除了。

漫步在村子里,就像进入了一个迷宫般的大厅。又深又弯的巷道。如秋浪四面八方的环流。“到了幽厢,一推门便见一重庭”,进入宽敞的厅堂,与岩石青砖砌成的天井环环相扣,相映成趣。木椽不翘不裂,浮雕突出,门窗格纹精致典雅,栩栩如生。

村中最奇妙的景观是巷道和天井独特的建筑艺术结构。蜿蜒幽僻的巷道既是村民之间的交通大动脉,也是精心设计的防火区。通风换气,让光线顺着大厅天井流下来,排水管道隐蔽但不外露。历经几百度的春秋,无数次的暴雨洪水,从未有过一次的涝堵和曲水。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体现了古村落的智慧和文化积淀。中外学者和游客纷纷来此访古,探幽。同济大学古建筑学教授王绍周在考察后惊叹不已,认为这在国内罕见,在国际上也极具研究价值。

汤南村不仅有厚重的古代史,还有著名的红色古迹。特别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写下了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超清是井冈山党组织的创始人,历任宁冈县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另一名党员龙守玉也是特别边境委员会成员。土地革命时期,在管理湘赣六县党组织的湘赣边界特委19名成员中,塘南人占了两席。全村有15位革命烈士。这不仅是塘南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井冈山人的光荣。

井冈山斗争期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参观了塘南村,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红色故事。从1927到1928,毛泽东同志多次到龙超清家,还在“进士庙”痛斥了一个反对分田的土豪龙之思。1928年5月,朱德司令员在“进士堂”牌楼石室旁召开会议,动员群众打土豪。红四军军部宣传队队长、朱德的妻子吴,带着红军宣传队进村开展群众工作,与劣绅龙南恩作斗争。“进士堂”曾是宁冈县三区八乡工农兵政府驻地。红军在塘南村民家墙上留下的数百条标语,以及国家一级文物《宁冈县三区八乡工农兵政府通告》,成为这个烽火岁月的历史见证。

站在塘南后山,俯瞰静静蛰伏的建筑,我仿佛感受到了祖先血管的涌动。一排排的村庄,屋顶连着屋顶,不就是代代相传的血脉符号吗?村民们守护着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诗意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乐融融。没有浮躁的喧嚣,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喊茶的声音,他们的生活就像橱窗里的玻璃一样透明干净。

汤南村附近有井冈山、龙潭风景区、茨坪风景区、大井风景区、黄洋界等旅游景点。有井冈笋、井冈红米、井冈蜜柚、野生原茶油、胡子蛤蟆等特产。龙,汤南村的名人

龙禺期,字才卿,号;钟华,别名,明朝庐陵县永宁县塘南村(今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人。他从小聪明,跟父母学,学了很多经典,十几岁进了郡学,20岁就是秀才。明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选,万历二十九年(1

龙朝青

龙朝青(1906—1931),原名龙,江西宁冈县人。1925在南昌省立二中就读期间加入* * *共青团,同年转为党员。1926回老家从事革命活动,任国民党江西党部特派员。7月,在* * *宁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