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大学享有“中国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的摇篮”的美誉。早在1918年,北京大学就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蔡元培校长任会长。北京大学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杂志。北大有许这样的“新闻教育第一硕士”。著名记者邵飘萍是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青年毛泽东是新闻学研究会的会员。以北大为中心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活动,奠定了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发展的基础,在我国新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两次在国内率先开设新闻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一时期的毕业生大多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战线的中坚力量。

1917年,北大开风气之先,聘请了在美国读新闻学的许教授,为文科院系学生开设新闻学选修课,介绍欧美新闻学概况和新闻学理论,开了中国高校的第一门新闻学课程。1918年春,学生罗和谭向当时还担任校长室秘书的许教授和经常邀请他们约稿的《京报》社长邵飘萍提出了成立新闻学会的愿望。徐当即表示支持,“愿意指导学生学习”,邵则上书蔡元培,提议北大成立研究会,研究新闻学。

2008年7月6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通则草案》中,以“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工作者”为宗旨,以范围、采编、选题、新闻传播方法、新闻纸、通讯社为研究内容,发表了八篇文章。1918 10 10月4日,全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蔡会长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民国以后新闻纸突然增多,但“只是发展的方式靠经验”。因此,有必要组织一个研究新闻学的学会,并将其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基于特殊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证实理论,或者使新闻学有一个特殊的发展”;强调要保持新闻性,反对色情广告和淫秽故事。研讨会主任许做了“新闻纸的责任与尽职”的演讲。

2月1919,19,研究会更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宗旨改为“研究新闻理论,增加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新闻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1919年4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期刊《《新闻周刊》》,以“方便会员实践、传播新闻知识、学生讨论”为宗旨。杂志出版了三期,五四运动后停刊。1919 10 16、举行了第一次研究期满仪式,蔡元培亲自给毛泽东等55人颁发了一年和半年两次听课证书。1919 10 10月19,研习班新一期正式启动。但由于蔡元培强行赴欧求学、许在平民大学任教、邵飘萍流亡日本等原因,估计到1920年底研究会停止活动。然而,许教授的《新闻学讲义》却出版并流传后世。这是中国第一次写他自己的新闻作品。此后,北大的新闻教育停滞了二三十年。而北大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是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成绩斐然。然而,盐源的新闻教育并没有停止。在65438年至0924年高校设立新闻系的高潮时期,由美国新闻界发起在燕京大学设立新闻系。发起委员会主席是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资助5万美元。白瑞华(Roswell S. Brittan)是该系的系主任,而弗诺尔·纳什(Vernor Nash)也是一名教授。该部门虽然一度止步于1927,但在1929恢复并迅速发展。课程包括新闻学原理、编辑、采访、写作、管理、印刷、摄影等。师生共同编撰《焰炟周报》新闻副刊,合办燕京通讯社。最初只发英文稿,后来为北京、天津、上海、汉口、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10多家报纸发中文稿。这个系的体系和设施都比较完备,被称为“远东最新最全的新闻学院”(赵敏衡《外人在中国的新闻学》,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版,第148页)。葬于未名湖南岸的斯诺等人曾在此任教。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规划发展。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辑专业为邵飘萍(后更名为新闻学专业)。当时系主任是李罗,教授是方汉奇等人。从1952到1955的四年间,北大中文系一方面接收了焰炟大学新闻系合并的三个年级90多名学生,另一方面逐年招收250多名新生,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65438年6月至0958年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师资、图书、资料均有相应调整。1971人大被撤销,学校新闻系不复存在。当年9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恢复。1973人大新闻系部分教师按建制分配到北大任教,其中方汉奇等人比较有名。然而,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这一时期的新闻教育很不规范。65438-0977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78,人大复会,北大新闻专业重回人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与传播学相关的书籍被引入中国,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被中国人认可。1983年6月,根据(83)15指示,北京大学在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学院前身)设置“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开始招收双学士学生。从1985到1988举办了几期研究生课程,从1991开始招收第二届学士学位学生。65438-0986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专业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年轻而强大的从事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新闻传播等专业的教师队伍。1984年,国家正式将编辑专业列入本科招生目录。北京大学作为全国十几所高校之一,开设了中文系编辑专业,先后培养了10名学生。随着该专业的设立,新闻传播学在北大相继产生,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65438-0993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为适应社会需求,开设了大专层次的广告教育。北京大学艺术系成立于1994,广告学专业于1995正式列入北京大学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与此同时,其他几个专业继续发展。65438到0994,编辑转入信息管理系,更加强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既培养传统编辑,又侧重培养网络编辑和电子出版人才方向。65438-0997,国际关系学院开始招收国际政治学硕士专业下的国际文化传播方向博士生;编辑学也在图书馆学硕士专业学位点下招收了编辑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广告学在艺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下招收了广告学研究生,1998年国家调整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办将传播学列入研究生学科目录。国际关系学院申请传播学硕士,1999正式招收国际文化传播与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

[编辑此段]学院主页

/

[编辑此段]学院发展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先后开设了新闻学、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信息管理学等不同院系的课程。,逐步形成了一支从事新闻学、传播学和许研究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轻化,专业技能强。他们大多有留学、科研背景,知识结构新颖,吸收能力强,学术视野好。新闻学和传播学是交叉学科。北京大学文理门类齐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广泛扎实,学术氛围良好。拥有全国一流、独具特色的综合学科环境,为培养信息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技术保障。但北大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频繁的国际交流,为其新闻传播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依托日益强化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承光荣传统,铸就今日辉煌。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在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传播研究与教学模式。截至2006年5月,我院共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学院教师已出版专著或译著71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23篇,承担政府、企业等机构学术研究项目4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2人,其中博士生57人,硕士生251人,第二学位研究生20人,本科生414人,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97人。此外,还有近100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经过五年的发展,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成为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日益强化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了适合许智宏校长、邵华泽校长和特聘教授发展的具有北大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传播、广告、编辑出版、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传播、公共关系、媒介管理等一系列学科群。截至2006年9月,高校教师人数达到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全日制在校生678人,其中博士生55人,硕士生265人,438+06人,本科生407人。此外,还有近1000名研究生课程和学院的学生。师资队伍是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齐全。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建设日趋完备,培养能力初具规模。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目前,新闻与传播学院设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术层次。本科有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四个专业。研究生开设了新闻传播学两个硕士点,传播学一个博士点。他们的专业研究方向涵盖国际新闻、新闻传播实践、新闻传播史、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理论与实践、媒体管理、编辑出版等诸多领域。

学科评价大学排名:0503新闻与传播学(2009),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排名第7。

目前,新闻与传播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编辑本段]培训目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旨在培养和造就熟悉国家政策法规、新技术、外语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新一代新闻传播人才;为邵华泽主席题词作者解决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搭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