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校园里不应该只有“栅栏式的生活”。
在中国,大量的旅游从业者都在期待国庆黄金周游客的回归。然而,许多教育机构限制学生离开校园。学生外出必须每天四次“在线打卡测体温”,即使离开学校实习也必须提交申请,而且申请数量有限。很难想象,国内复苏几个月后,高校防疫管理政策还停留在上半年。本应是中国最先进、最开明的高等学府,但监管政策却滞后于社会,成为疫情后减缓经济复苏的桎梏。
00后眼中的校园封闭:我遇到了“有名的双标”?
年轻人本来应该是出去实习、旅游、晚上花钱、吃饭、看电影的主力军。在疫情过后生活正常化的大形势下,合理适度地对待所谓的“校园疫情恐慌心理”。如果因为担心疫情而不让大学生外出,会影响中国最年轻一代的正常生活和成长。年轻人对此有话要说。
随着9月开学季的到来,00后集体吐槽“封闭式学校管理”冲上热搜。在微博中,《放学后的篱笆生活》阅读量高达550万。在一项万人参与的民意调查中,88%的人认为“开学后封闭式管理”不合理。
(微博万人投票,88%认为“放学后封闭管理”不合理)
有学生表示“学校不允许学生进出,但允许教职员工自由进出。外卖和快递也可以隔着围栏联系学生,跳广场舞的爷爷带着孙子进校园玩。只有大学生才能有限接触。”“校园封闭是形式主义,是众所周知的双重标准”“我真的受不了被关在学校里四五个月”。有同学干脆把微博名字改成了“大学今天解封了吗”“让我出校门”。
(00后吐槽“学校封闭式管理”)
如果把中国的大学生全部局限在校园内,将影响超过6543.8亿人的外出消费。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一刀切”孤立学生,就是孤立消费和经济复苏。
目前,全国共有2688所高校,在校生4002万人。这背后涉及的家庭成员至少是学生的三倍。一些大型大学,即使有7万名师生,也足以养活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数百个日常消费场所。一个大学生呕吐,几个月不肯离开校园,学校周围的小餐馆都倒闭了。电影院,网吧,商场也很萧条。
大学生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如果不能走出校园,整个家庭的旅游消费就会受阻。在这背后,中国经济的诸多“支撑点”以及背后涉及的数亿人的生计和就业问题正在滚雪球。
围栏内外两种焦虑:别让“封闭式学校管理”挡住客流,国庆6000万收入。
疫情发生前,旅游业涉及人数多,创造价值大。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至1至9月,旅游业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的37%。2019年,旅游业对我国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关系到10%居民的就业。
和电影业一样,旅游业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8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旅游业可能因疫情失去654.38+0.2亿个工作岗位。旅游出口收入大幅下降可能导致全球GDP下降2.8%。
出入境旅游的复苏比预期的要慢。以欧美团和高端出境游业务为主的旅行社,成为后疫情恢复期难寻的一员。陕西一家旅行社“上半年只接待了两名在中国实习的外国游客。”更多的旅行社,在这场风波中裁员降薪后,大量导游转做微信业务带货,从卖出境线路到卖泰国乳胶床垫、韩国化妆品。一些出境游从业者甚至悲观地认为,“整个行业要到2022年才能完全复苏。为了一个家庭的生存,我不得不离开这个行业。”
疫情洗牌倒逼旅行社转型。一些接待外国游客的旅行社开始承接外国人在中国的深度游,或深化国内深度游,锁定高净值家庭游和亲子游游客。但由于校园政策限制了这部分客流,他们遇到双向约束,只能一边努力一边“等风”。
下半年的复苏是国庆黄金周。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国内游的旅行社都很期待国庆节的到来。2019国庆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如果今年的旅游行业能够承接出境游转移叠加的红利,行业复苏可期,更多从业者和背后的家庭可以不再为饭碗发愁。
去年9月初,国庆热门线路已被抢光。今年,由于大学生走出校园的政策限制,大量消费群体正在动摇。校园内外,围墙内外,是两个群体的焦虑。我在此呼吁,理性看待疫情常态化下的校园消费群体,限制要“合理适度”,对“校园围墙生活”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