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历史

苏州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省级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东吴大学,创建于1900。1952年国家院系调整期间,东吴大学与苏南文教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旧址办学。1982经国务院批准转制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准,苏州蚕业学院、苏州丝绸学院、苏州医学院分别于1995、1997、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可观、基础扎实、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为社会输送了65438+万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许多人成为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的著名学者和名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董寅初;著名法律专家倪正日(奥地利);著名蚕业教育家郑丕江;著名脑外科医生、医学教育家杜;铁扬(穆良)、查、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桑毅;、谭、、刘健康、宋。

苏州大学目前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6个硕士点和10个专业硕士点,96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学生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0.200人,本科生2.58万人,成教生12万人):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65438余人。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的应用性和发展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0多项。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苏州大学SCI指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4位。

苏州大学有五个校区,占地3320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此外,占地约880亩的独墅湖校区一期已投入使用。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333万册,中外文期刊50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电教中心、服装中心、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中心等先进设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归其所有。学校还编辑出版了多种期刊、外国丝绸等刊物,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苏州大学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与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省的8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接收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1000余人学习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

近年来,苏州大学十分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区位条件,积极探索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走后勤社会化道路,并以此作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动力。目前,天堂般的学府苏州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勇气向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奋斗,以变革的姿态拥抱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