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学在哪里?

中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生、预科生27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多名本科生进入山西、内蒙古、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宁夏、新疆、河北、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青海等省(区)。学校现有教师1.392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人选75人,享受国务院、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8人,楚天学者23人,二级教授2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了565438+。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学校10学科84个本科专业;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授权学科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2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40门,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基地、中心)39个,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

学校入选湖北省“全国一流大学”,民族学、化学、药学入选湖北省“全国一流学科”。2008年,学校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授牌单位。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项目316项,其中国家自费项目169项,国家社科基金129项。承担横向项目379项,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244项。出版学术专著309部,授予专利122项。发表论文5613篇,其中CSSCI论文1143篇(含权威期刊论文90篇),SCI论文1041篇,EI论文11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44项;2项研究成果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准,26项研究报告被政府采纳。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信、学、然、容”为校训,鼓励各族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60年来,学校培养了654.38+0.3万多名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