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简介

厦大中文系创建于191,曾有鲁迅、林语堂、沈坚石、顾、张杏娘、洪晃、施蛰存、孙伏园、、罗昌培、等著名作家学者在此任教。著名学者陈、、李力、毛昌、于友、、刘大姐等先后担任过中文系系主任。中文系实行系、所、中心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技术中心、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戏剧影视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由中文系管理的鲁迅纪念馆是全国五大鲁迅纪念馆(博物馆)之一。中文系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讲师20人。博士研究生68人(含1}国际生),硕士研究生180人(含3名国际生)。中文系有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和戏剧、影视文学三个本科专业。2012届本科生565人,2007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中文系现有一级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点2个(中国一级博士点和戏剧、戏剧、影视艺术一级博士点),覆盖两个学科12个博士点,其中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两个学科中国一级博士点8个, 以及文学艺术.戏剧、戏剧、影视艺术一级学科有比较戏剧、影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理论、中国戏剧戏剧史两个学科四个博士点,所以可以招收这两个学科的12博士点的博士生。 中文系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文系老师* *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顶项,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项,1其他纵向项目,8项其他横向项目;在一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7篇,在二级核心期刊发表91篇;撰写学术专著45部。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史),3个一级博士后流动站(语文、历史、哲学),1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电影研究、艺术理论、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9个一级学科。一流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戏剧影视、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文学理论素养和汉语言文学系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培养高校从事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还培养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中外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文化、宣传、文秘、公关、形象策划与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人才和智库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大学写作、现代作品选讲、汉语史、语言学史。从拓宽专业范围、培养学生素质出发,还有美学、文学批评、方言、词汇、音韵与中国古典文化、古代文论、中西文化与文学比较、外国经典小说选读、性别与文学、港台文学阅读指南等几十门各具特色的专业选修课。

汉语言专业(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是培养中外并重、文理兼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懂计算机,能够从事信息处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能够在新闻出版、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中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教学、文秘、宣传、策划和管理工作,能够从事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够从事与汉语信息处理相关的专业工作。同时,它将为语言学专业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学生。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应用语言学和中国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语言调查研究、语言教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开设汉语信函写作、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汉语和中国文化等课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福建省特色特产。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戏剧、影视文学知识,较强的戏剧、影视文本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影视节目制作能力,能够在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文学批评与编辑、戏剧、影视文本创作及相关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每学期安排3周左右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包括观看演出和播音、撰写剧评、影评和剧本、担任著名剧作家和评论家的助手等。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参与本市和本省的戏剧影视创作和批评。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影视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现状和政策,得到影视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戏剧影视写作(包括戏剧、戏剧剧本写作、影视剧本写作)、戏剧理论与欣赏、戏剧作品欣赏与批评、剧场艺术、影视作品欣赏与批评、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史、中外文学史、电影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视听语言、艺术与美学概论、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