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课读后感(约1000字)

思维过程——生动的思想教育

没想到,传说中枯燥的思想课,已经让我常常放弃了学习数学或者在上课时间睡午觉的念头。我喜欢这学期丰富多彩的冥想课。记得第一节课,老师提出了三个终极哲学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是谁?”“我是哪里人?”“我要去哪里?”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准确定位自己。带着这三个巨大的问号,我开始了这学期的冥想课。

然后老师布置了第一个作业,采访了亲戚朋友,学长学姐,问了大学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这就像雪中送炭,对于刚进大学的我来说很迷茫。更创新的是,老师还要求我们用PPT的形式展示我们的面试结果。一开始因为不会用PPT,所以期待别人来做。后来才知道,学会做PPT是一个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于是我充分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在家学习制作PPT。思维课真的是和我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

第二个PPT作业是了解你的专业及其就业前景。这次,我和其他同学收集了很多信息。仔细研究了这些东西后,我消除了对自己专业的各种顾虑,放弃了盲目转专业的想法。我想,也许你转专业不成功,心理上就会受挫,对现在的专业产生更大的排斥感。知道了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我制定了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明确了自己毕业后的归宿是出国留学。因为真正的金融工程在英美,那里的大学将数学在金融中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就我而言,我渴望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感受西方教育制度对人的开朗性格、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影响。我更加意识到这需要我加倍珍惜时间,因为商科留学奖学金竞争相当激烈。

然后我们做了一个更有趣的作业。老师让我们用小品、辩论、PPT的形式展示。一开始我觉得这个作业费时费力,没有太大的参与欲望。为了满足自己有点娱乐的欲望,我报了小品组,我想演个小角色,所以做了功课。结果室友说辩论组里有两个辩论队成员因为要玩而要退出,我觉得很亲切但是又加入了辩论组。加入辩论赛后,我们班两个要“撕”出来的辩手天天催我们收集资料,然后在东园一起讨论怎么辩论。刚坐在东园的时候,冷风从外面吹来,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反抗感。但是因为整个团队的团结,我忍了。后来第二次,第三次,我逐渐深入到辩论的准备中,我开始喜欢这种理性分析和辩论的过程。

准备完辩论赛,正当我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在演小品的时候,发现我要演的角色是男主角的老婆。(团支书先用她老家的菜贿赂我,我只好同意了。唉,人短,吃人心软。)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这个看起来不太现实,形式主义很强的剧本。于是我得到团支书的同意后,连夜写了新剧本。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我通过和几个同学的交流,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并联想到平时看到的新闻故事,巧妙地融入到剧本中。

表演这个小品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我是不可能用消极的态度完成作业来获得这些创作的快感和成就感的。只有在展示全班作品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班的作品并不是最好的。统计课的《随机新闻联播》以严肃的口吻,讽刺地播报着“地沟油”“李刚门”等各种社会热点。让我深深佩服我们的创造力。同时我也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有关注社会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学期冥想课结束的时候,我回顾了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历程,写下了这段经历。在即将回答开头提出的三个终极问题时,我犹豫了。我觉得我对这些问题考虑的不够。现在的理解是,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理想,这是基于通过努力做一件事的成功经验。这些宝贵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其次,要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不管是感兴趣的还是讨厌的,也许我们能在自己开始不喜欢的事情中找到乐趣。生活中处处都有惊喜。最后,要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一定要做进一步的详细规划,严格自律,一步一步走好预设的路。这样才不会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也不会在旧年之交回望旧年的时候说不清自己做了什么。将来老了,后悔浪费了时间。另外,我意识到我一直生活在社会的一个大群体中,享受着各种便利。这些都是社会上每个人创造的。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也有责任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然,这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不是一个18岁懵懂的大一学生通过半年的禅修课和以往的经验就能想通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三个问题不断思考我的人生,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