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18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货币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调查时间和地点:xxxx学院
我们的中间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为将来的工作布置房间。
2.提问关于自我的期望和对企业的期望。
3.建立就业信息室和就业渠道
4.学校的职业规划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
三、正文: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的跳楼事件,当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亟待解决。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一个国家实力的发展。
首先,虽然“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过去被不同程度地划分为一定的阶层和群体,但大学生并没有被纳入其中。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和生活困难的增加,大学生已经无形中被划分为真正的弱势群体。adventureland的言论不再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上存在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冷漠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得弱视大学生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各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65438+20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33万人,2006年为465438+30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8年为665433万人。从详细的数据观察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激增,八年共计3533万人。据教育主管部门统计,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另外,过去已经毕业就业的学生,且不论是否存在虚假就业信息,可见当前就业形势有多严峻,已经形成如此庞大的基数是不争的事实。以前留学网的毕业生没有好的就业环境,又来了一批人,理想工作的短缺更加明显。虽然很多企业面临用工荒,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全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去基层,从基础做起,但这与上学的终极意图相悖,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存在很多问题。
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低,实践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在具体工作中做不了领导交办的任务,埋怨别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很多大学生被传统观念束缚,对工作期望很高。他们总是装出一副“天之骄子”的样子,姿态太高,缺乏对自己和现实的准确评价,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需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认清自身现状,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合理降低就业预期,注重自身的经验积累和技能培养。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积极求职。
此外,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个企业。
虽然很多企业面临用工荒的困境,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歧视严重,无法提供合理的平台。此外,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培养和留住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薪酬不合理,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劳动法执行不到位。很多企业对毕业生JA吹毛求疵,提出一些非常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占用毕业生劳动成果。虽然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规范和调整,但是企业的配合并不积极。如果每个企业的工资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的基本工资持平,每个员工都有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那么就不再和公务员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的现象就会退却,从而扎扎实实地为企业服务。
此外,大学生最低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的问题。
目前已针对农民、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制定并实施了相关保障措施:公务员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实行养老保险,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给贫困户低收入补贴。失业大学生怎么办?拥有一切,成为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对此,国家也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形势下,制定相关的失业大学生保障制度,以促进社会的均衡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关注度的构建。
另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大量大学毕业生有创业的激情,但大多数人都受到这样的困难的限制。虽然国家和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优惠。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政策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手续繁杂。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和政府要加大风险投资的投入,并给予优惠。应从政策上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为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他们筹集资金,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其上马,送其一程”。有效解决风险投资和技术的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有效解决这些毕业生,就要求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比例的就业。一方面,政府要规范和完善企业的劳动保障制度,吸纳一部分人;另一方面,许多政府部门也应该有计划、有必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能给企业带来活力和生产力的群体,而不是仅仅把大学生当成劳动力。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相信金子到处都会发光。只有真正有能力有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接受,才能创造自己的辉煌!
第四,实际调查的结果:
1.1 (1),毕业后的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择业越来越理性,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比如工作方向和工作岗位的选择。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为自己选择工作,而不是为专业选择工作的良好趋势。到目前为止,我们统计的结果显示,约34%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只有38%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而且从目前的社会发展观察,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毕业后找工作,立足社会找到自己的经济来源,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根据我们对300份调查的统计,只有约38%的毕业生从未换过工作,而约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希望换两份以上的工作。
1.1.2 (2),自我期望和对企业的期望
约97%的毕业生表示,他们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但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他们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是,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表示最想在企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只有21%的人想升职和出国深造。从上面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更注重自己职业生涯中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不是单纯为了一时的利益。
由此,我们深深懂得,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做与专业相关的兼职,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要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以便将来尽快适应社会。
1.1.3 (3),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是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36%和20%,可见高校毕业生希望能有一个与用人单位交流的机会。此外,求职技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确实很有必要。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会,在当时更容易获得就业信息。不过他们也表示,校园招聘会实际作用不大。新兴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通过熟人介绍就业,这是遵循国际的例子,也占一定的比例。
1.1.4 (4),职业规划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大约一半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和大三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就业,大约10%的人大一到大四或者毕业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在高校的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了解职业规划,知道如何规划,而59%的人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可见,至少在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大部分人在大学的职业规划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人都说学校开设的职业发展课程帮助不大。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发展指导讲座感到满意,但同时也有25%的人表示当时没有这种服务。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高校还没有普及,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和相关讲座,提高就业指导质量,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