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知名品牌融入世界
企业走出国门,国际化经营,如何树立世界知名品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有人说,中国的知名品牌只要长期进入世界市场,自然可以成为世界名牌。其实中国人认可的名牌,外国人未必能接受和认可。任何一个名牌在市场的海洋中被消费者接受,都有一个从“感觉”到“感动”的过程。消费者从“感觉”到“感动”,你的品牌必须被他接受才能引发消费,否则,你在国内再出名,到了国外别人也不会看你一眼。我们刚刚看到了国内知名品牌没有国际化的事实。我们必须研究我们品牌在中国的国际化。
世界上有些品牌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全球65,438+000个著名品牌中,有84个是50多年培育出来的,另外十几个虽然时间不长,但通过高科技手段或连锁经营不断成长起来。一个品牌在中国的引进成本是8000万到6543.8亿人民币,需要3到5年。在美国,是7000万到8000万美元。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将它推广到全世界需要几十亿美元。中国有多少企业能做这个工作?中国有153个驰名商标,哪一个有条件进口全球品牌?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呼吁我们在创建和培育这个品牌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这个品牌是否有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理念,否则,我们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举个例子很好的说明:1978之前,日本有一个民族品牌无法成为全球品牌。后来日本重塑了一个松下品牌,这个改变一共花费了160万美元。创造品牌的“字”字,在文字、短语、成语和人类所享受的文化概念中是找不到的。它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经过努力,它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的代名词,最终成为字典和人们交谈中不可或缺的词汇。这是衡量一个品牌是否创建成功的标准。和可口可乐一样,是饮料的代名词,最开始也没有这个词。恒源祥是中国非常好的商标。因为外国人看不懂汉字,所以很难去感受和感动。我们的品牌很难成为国际品牌。汉字具有中国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容易阅读、理解、记忆和联想。外国人会理解吗?会有联想吗?如果改成拼音,外国人会拼但不懂意思。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造的独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这里有丰富的内容,可以编成很多可以讲述的生动故事。所以我们必须跟随国际趋势。我们不能用恒源祥品牌出口我们的产品。如果坚持这样做,将来会遇到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我想做的是把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世界品牌文化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和漫长的工作。要创造品牌和企业文化,企业应该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如果没有融合,将来要和国际接轨,文化就会变成阻力。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企业文化的原因。外企进入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 * *与中国文化融合的问题。他们管理还好,但是去中国也没用。他们必须重新定位,即适应当地的本地化。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都可以按照美国的模式搬进中国吗?找出两种文化的* * *和谐在哪里。他们不仅要改造自己的文化,还要改造对方的文化,使他们逐渐融合。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也有适应当地本土化的问题。一个企业最终能吸引的是品牌的内在文化。把恒源祥创立的品牌运到美国和英国有用吗?我不这么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公司重塑一个品牌可能没必要。会购买或与国外合作生产一个新品牌。因为收购或者合并,这是企业成本最低的。
实施前瞻性的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基础。过去恒源祥品牌的创立和成功是因为适应了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打造新的品牌也是因为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中国即将加入WTO,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有句古话:“无远虑者必有近忧。”
摧毁这个品牌的前提是重塑一个比它更好的品牌。这里有几点可以证明:第一,我4月份在德国参加国际毛纺织组织大会的时候演讲,1998。当时世界羊毛不景气,大家都很悲观。演讲结束后,国际毛纺织的董事长亲切地拥抱了我,讲了两句话。第一句就说我的演讲给了全世界羊毛行业一个刺激。因为我讲的是羊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第二句话,你将来应聘国际毛纺织董事长一职会成功。这证明我们公司在企业营销文化战略的理念上有我们的独特性,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一些企业。二、1997年底,我在乌拉圭最大的私立大学ORT大学做了一次公司发展战略史的讲座,也引起了乌拉圭大学校长、教授和学生的关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应,于是乌拉圭各大媒体全方位报道了我演讲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要研究如何将文学、语言、文化、习惯与西方文化有效结合。只要你形成自己的力量,别人一定会依附你,向你靠拢。这是很清楚的。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我们说强大的经济支撑强大的文化,强大的文化支撑强大的品牌。在今天,世界上弱小的企业仅靠自己的力量,绝对不可能成为大师。我们要用品牌背后的文化让世界熟悉,享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征服全世界的消费者。这是我们的出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靠一个弱势品牌开拓市场肯定不行。经过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上去了,综合实力提高了。一大批中国品牌在全球发展,共同走出去,产生联动效应,积累优势,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