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东方分校
“咦,这不是胡宏吗?”“咦,竺可桢,你怎么没死?”
“多亏了你,谁让你当时在真诚的说我活不过20岁,我这天生的弱点,不能天天锻炼。现在我已经20多岁了,我会比你活得更久!”
“那又怎么样?你看这状态,肯定活不到60岁!”
两年后,两人相遇,像仇人一样,幼稚地开始了赌博。
“胡红,如果我过了60岁,比你活得长,你怎么办?”
“我不相信!竺可桢,如果你活到60岁,我会在你60岁生日的时候敲你的头三下。如果你活得比我长,你可以踢我的死屁股。”
“好吧。你一定要记住你今天说的话!”
被胡适“短命警告”的那个人叫竺可桢,一个实事求是、信守诺言的人。和胡适一样,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一生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他是中国许多科学领域的奠基人,帮助浙江大学成为“东方剑桥”。在浙大形成的“竺可桢精神”是他一生凝练的精神,也是学生和科学后起之秀学习向往的精神。
忠诚不屈的爱国精神,以及对世界的责任感。
竺可桢,1890,浙江绍兴人,在这个粮商家族中排行第六,取名赵雄。薛先生五岁读书,立志将来要成为国家栋梁,于是建议以“真”之义为重任,改名为竺可桢。
到1974年去世,回顾竺可桢的一生,84年经历了国家动荡和社会沧桑。他始终保持着振兴中华、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初衷,甚至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瞻性思考。每一步都被击鼓,每一步都被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所指引。
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现代中国一觉醒来,恍如隔世,曾经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早已推陈出新。竺可桢认为,科学可以唤醒人们的意识,增强国力。
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童年的学习,到中学,大学,留学,再到1918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任教。他逐渐探索形成,成为中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和物候学的奠基人,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有着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的农林牧副渔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科学,他还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国家的领军人才。”
一方面,他非常重视教师,不拘泥于刻板印象,破例招收和提拔了很多教师。另一方面,他又在13年和浙大的人一起,亲手把这所普通的地方大学改造成了举世闻名的“东方剑桥”。对于当时的浙大师生来说,他是精神支柱,他为此牺牲了很多。
当他第三次搬到学校时,他的妻子张夏珲和儿子朱恒染上了疟疾,相继倒下,不到半个月就失去了儿子和妻子。
因为转学的复杂,他甚至没有回家见儿子最后一面。我们无法想象那种痛苦和悔恨。然而,即使他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他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他甚至从来不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痛苦,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流泪,思念他。
竺可桢不是对妻儿无情,而是祖国需要他。在国家和民族大义面前,他只能把个人感情埋在心底,勇挑重担,勇往直前。
不问是非,不问利益的科学精神。
竺可桢的头衔不胜枚举,但最初的一个是科学家。他总是以最严谨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对待科学。他曾说:“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能用‘大概’和‘可能’这样的字眼,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在近代中国的空白领域,特别是气象科学和地理科学领域,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和实践。他创办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建立了中国早期的气象观测网,开办了气象培训班。这些都为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他本人还在天文学史、气象学、科学通史、历史地震学、历史气候学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他一生有许多作品。如果不算800万字的日记,他的一生大概有300万字。
竺可桢展现了这种只问是非,不问利益的精神,可见他在科研领域大放异彩。同时,他也将这种科学精神延伸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永远在一线亲力亲为,不顾世俗枷锁,任人唯贤,定能大有作为。
不多,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有句话叫“看得多,世界就大”。竺可桢的学习生涯漫长,涉猎广泛。多学科背景的他,真的以宽广的胸怀赢得了人心,成为了一个“可持续思维”的梦想家。
他在浙大当校长的时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重视老师,宽容他人。著名数学家苏谈起竺可桢,总是感激地说:“朱校长把我们教授当宝!”
他将被聘为浙大教师,因为对方学到了很多东西。只有高中学历的查长生是这样的。要知道学历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门槛。
他也很在意那些自相矛盾但德才兼备的教授。比如,宫非曾经在公开场合讽刺过他,但他还是力推宫非当学科主任,尽管宫非的非党员身份连教育部的规定都过不了。
宽容,与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为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在自然界,所以他也很早就注意到了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他始终注重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不仅在理论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课题,而且在实践中无所不为,他的一些理论甚至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早期探索。
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竺可桢在科学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天赋是一回事,但更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
在体育锻炼方面,正是由于他个人的自律,才使他从一个被胡适说得有病甚至短命的人,活到八旬老人。坚持锻炼,游泳,做操,练拳击等等几十年。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健康大概才是真正的资本。
竺可桢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作品”就是他的日记。从在哈佛读书开始,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但由于战乱,仅2月6日从1936到1974的日记,* * *就是38年37天,约800万字。
日记内容包罗万象,为气候学、地理学、教育学等中国不同学科提供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甚至对中国近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史的研究也有很大价值。
竺可桢的四种精神,爱国主义,就像灯塔,指引着他走向他想要到达的目标;科学精神就像一个脚印,是他跑到终点时留下的印记,也是他丈量的方式;开放的精神就像一个热情的行人,让他在路上接受不同的想法和帮助;奋斗精神就像一台永动机,一路供给自己,支撑自己到达目的地。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业。科学家的光和热在科技,教育者的力量在课堂,我们的力量就在这些角色里,等着我们去发展。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我们是多么幸运,我们只需要坚守岗位,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