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诗札记
本文将六言诗定义为每句六个字的非骚体诗。“每句话六个字”基本上是胡说八道,但所谓的非骚诗,如《吴越春秋》中的《黑阙之歌》和曹丕的《寡妇诗》,不在此列。这并不是说每一首骚体六言律诗都不是六言律诗,是不是的问题就留给纠结的人去讨论了。这个定义恰恰说明本文讨论的六言诗是非骚。
关于六言律诗的起源,有五种说法:
1.诗经
2.楚辞
3.汉斯·顾农·永
4.东方朔
5.孔融
《诗经》中有零散的六言句,但没有完整的六言诗。楚辞或骚体与六字大相径庭,后面会讲到。六言本出自雍,南朝方、宋代颜沧浪、明代、高云所作,其诗今已不存。东方朔的诗里只剩下两句话了。现存最早的六言律诗见于孔融。因此,无法考证盗说的六言句式是从《诗经》开始的,而六言诗则是从汉四农顾雍或东方朔开始的。就目前可见的材料来看,从孔融开始比较合适。
评论者说六个字源于楚辞,如“国丧”。如果把“Xi”这个词从句子中去掉,就是六个词。但实际上,“之”、“于”、“一”、“二”、“乎”等虚词“Xi”、“Xi”在句中各有所用,正是刘熙载在《一鬼傅贵》中所说的:“骚调以虚词为句腰”!艾岩的《一帅稀客开的新境界——浅谈六言律诗的特长》也指出,“Xi的运用涉及音节,使抒情情怀(徐渭《南词叙事》中所谓抒情情怀,是指默读中能体会到的,但朗诵中能表现出来的情感起伏)转来转去,去了就觉得表达无所归属。”楚辞如《丧国》,一句用三字二拍,而六言律诗一句多二字三拍,句子结构也不一样。所以,盗六字诗并非源于楚辞。
就六字法而言,启功先生认为诗文手稿中的六字句只有十种,分为两类:
1.平上平下型:平上平下,平上平下,平上平下,平上平下;
2.取放方式:平、平、平、平、平、平、平。
就句法而言,如果就全诗而言,刘继才在《论唐代六言近体诗的形成与影响》中将其分为四类:律动型、对仗型、黏合型、混合型。
由此可以说,从现代诗歌的标准来看,六言律诗有天然的缺陷:要么不对,要么不粘,要么别扭。
鲁世勇在《诗镜概观》中说:“六言甜媚”,我觉得这很符合六言诗的特点。用现代人的话说:
如果用五个字作比较,周毓恺在《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与建筑美》中也论述:
我看历代的六言律诗,如王右丞的七首田园诗,龚景的两首西台宫墙诗,觉得这个观点很贴切。
清江兰续诗人玉屑引蔡《蔡氏杂记》曰:“六言诗,应字实而音铿锵,断不能一字成句。虽平且不平。”这就叫句法。就章法而言,以六言绝句为例,艾岩的《俊俏稀客开新境界——论六言诗的特长》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流式
2.排座类型
3.近叶型
“流水”是“流水对”的“流水”;“列作”是指每句分一物,气脉合而为一;“关门”就是“前两者分开,前半部分分割,后半部分半连贯”。下面是每种方法的一个例子:
流水型:闺月、重阳、赏菊、孟晚舟
上个月,我爬山的时候掉了帽子。今天,我提到葡萄酒作为一种饮料。
还好,上林的菊花遭遇了这个重阳节。
排座类型:田园七乐之五?王伟
山下有一个孤独的村庄,天边有一个孤独的高原。
一瓢燕回胡同,五六先生对门。
关门的类型:七首田园曲之二王维
再见了侯,再谈给你一双。
高卧东窗,不如耕南亩。
值得一提的是“合叶式”,之所以选择合叶式,是因为它不同于艾岩所说的“前半分后半连贯”。一两句分开,三四句也分开,一两句和三四句构成连贯。其实六言绝句中常见的是一两句分开,三四句连贯,这是一个特殊的列。至于其他六言律诗的构成,我看的很少,暂且避而不谈。
六言诗远不如五言七言诗受欢迎,原因大体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与时代背景和诗歌发展趋势有关;另一派认为与六言诗本身的缺陷有关。
先说第一个。1981年,黄征将六言诗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封建社会的僵化和模式化”以及唐代以诗选士对其他诗歌的压制。这个我不同意。政治制度虽然影响文艺创作,但政治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况且唐代的试诗是五言六韵,流传的诗不是这些。
魏绍圣信六言诗何以不广为流传——兼论对六言诗的评价诗歌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流传了几百年。“古典诗歌不断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这种以偶数句和双音词为主的诗歌形式的改变。”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也值得商榷。首先,四字六字虽然都是偶字,但还是有区别的。“四字优婉约,六字甜美妩媚”,风格、做法、适合表达的情绪都不一样。其次,诗歌“多样化”成长短句后,规律井然,但规律并没有衰退。对比宋诗和清诗和清诗的数量,可以看出,虽然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我有信心这么说。为什么六言诗一直没有兴盛起来?
在我看来,要谈时代背景,需要从六言诗本身的特点说起。如前所述,六言律诗“婉约飘逸,古意悠远”,这大概与汉魏的苍劲大气和盛唐的时代精神有点格格不入,正如唐·艾霞在《古六言律诗研究》中所指出的:
但是宋代的六言律诗多了一点,还是比较接近当时整个时代的审美取向的。但总的来说,写诗的人,无论是官员还是隐士,总有一个放不下的“家国天下”。六言律诗的闲适特征与这种精神在骨子里是不一致的。
但谭和曹长河在《论六言绝句——兼论诗中六言句的起源与兴衰》中认为六言诗有三个缺陷:
1.单词组合太单调;
2.音节太生硬;
3.练级缺乏多样性,过于形式化。
第一点未知。至于第二点,松浦裕久在《诗的形式与节奏研究》中提出了“停顿”的概念,即“在节拍节奏的溪流中,有‘有节拍而无声音’的溪流现象”,比如五七个字,句末有半拍的停顿。换句话说,六个字是“二二二二”的整齐节拍,缺少五七个字那样的奇偶变化。
谭、曹认为六字句只有“平仄”“平仄”两种格式,所以“缺乏变化,过于正式”,我却不以为然。启功先生认为六字句有十种,应该比较合适。但《六字诀》存在缺陷。因为缺少句型,要么错,要么粘,要么别扭。对于现代诗歌规则已经相当完备的时期的诗人来说,他们未必愿意选择六言律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与五言、七言诗相比,六言律诗缺乏文学批评的指导理论。这既是结果,也是六言诗不好的原因之一。
所以可以做个总结,所以六字诗不明显。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1.六言律诗的特点不符合古代诗人的精神;
2.六言律诗本身存在一些缺陷;
3.六言律诗和文学理论缺失的恶性循环。
大概就是这样。我终于写完了。我抬头和前女友睡了
(1)原文为“闲”,《诗论初步范本》载:“然字字要扎实,语气要响亮。或对或散,但不必用散字造句,而且“闲”对应的是简化字“闲”,“空”原文中的“闲”字误为“空”字。所以,我犯了一个错误,要求各种例子。
马,李,陈。古代六言律诗的产生及其格律过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05):32-33。
[2]艾岩。别致珍奇客造新大陆——论六言律诗的特质[J]。名作欣赏,1991,(04):92-95。
[3]刘继才。论唐代六言近体诗的形成及其影响[J]。文学遗产,1988,(02):64-72。
[4]周玉凯。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松浦裕久。诗歌风格与节奏研究[J]。文学遗产,2002(4):131-135
[6]谭,曹长河。论六言绝句——兼论诗歌中六言绝句的起源与兴衰[J]。天津社科,1983,(06):86-92。
[7]俞章华,盖著。论古代六言律诗[J]。文学评论,2002,(05):40-44。
[8]魏绍圣。六言律诗为何未能广泛流行——兼及对六言律诗的评价[J]。中州学刊,2006,(02):198-203。
[9]黄征。六言律诗初探[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1):108-113。
[10]唐古代六言律诗研究[J]。中国尤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92-97
注:我看的是各种古籍之类的专著文献,有些不知道以前在哪看过,有些是电子版,有些是网络版,不好一一列举。因此,参考文献只列出了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