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昆的灭家兴学

65438-0983年,离开祖国三十多年的蔡继昆教授回到故土后,开始在全国各地讲学,并在各地进行演出。先后被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聘为名誉客座教授,被长春电影制片厂爱乐乐团、福建歌舞剧院聘为乐团名誉音乐总监、首席客席指挥。蔡继昆教授深受陈嘉庚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他对国内音乐产业的状况深表关注。他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的音乐教育还很薄弱,除了一些设有音乐系的高校主要培养音乐教师外,没有正规的音乐大学。他感到责任重大,萌生了创办音乐大学的想法。他认为,在当时国家队教育再投入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国内外社会力量办学,以成人教育的形式发展高等音乐院校,达到培养不同层次音乐专业人才的目的,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因此,他秉承发展社会音乐教育,进一步加强音乐人才培养的理想,高瞻远瞩地实践了一条在福建创办高等音乐院校的艰苦创业之路。

此前,蔡继坤已经创办了两所音乐学院,分别是福建省立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教育学院。福建省立书院成立于1940年2月,当时蔡继昆奉福建省政府主席陈毅将军之命,在当时的福建省会永安建校,任首任校长。后更名为国立音乐学院,是抗战时期国统区三大高等音乐院校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解放后,学校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1942年间,蔡继昆调任重庆任职教育部时,与时任教育部政务部长的顾毓琇(乔伊)创办了中国音乐教育学院,这是抗战时期专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培养的学生成为活跃在抗日战争各条战线的音乐精英,有的甚至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作曲家、歌唱家和指挥家。

1988期间,已经定居福州的蔡继坤立即投入到福建社会音乐学院的筹建中。经过反复协商,他最终决定由福建社会音乐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厦门艺术教育学院等机构联合办学,开展函授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于下半年开始招生1988。但此时的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为了尽快完善音乐学院,他不顾年龄,四处奔走,亲自勘察校址。经省政府批准,最终落户福州仓山寿山村。为了筹集资金,他一方面变卖了自己在菲律宾的别墅、车辆、珍贵书画,带着十一箱珍贵的乐谱、资料和所有积蓄回到福州;另一方面,他到美国、东南亚等地游说、鼓励海外华人捐钱捐物,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贡献。在他的启发下,许多海外华人捐钱互助。

1993年,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奠基于福州仓山首山村。1994年初,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建起了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和有捐赠者名字的钢琴楼,结束了福建近半个世纪没有专门音乐学院的历史。1994年,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福建音乐学院,蔡继坤任学院董事长兼院长,保留“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名称。9月,学院招收首批60余名学生,开设声乐(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键盘(钢琴、手风琴)、管弦乐(含民族乐器)三个专业,由著名音乐人郎、朱雅芬、邵分别担任系主任,蔡继坤亲自担纲授课任务,成为该院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专任教授”。学院采用“开放式办学,封闭式教学”的方式,以“修德修养艺术,自强不息”为校训,以“爱国第一,品德第二,特长第三”为方向,旨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音乐人才。

蔡继昆先生在年逾八旬之际,不遗余力地灭家兴学的精神,引起了国家、教育部和省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2003年6月5438日至10月,为表彰蔡继昆先生对音乐教育的突出贡献和音乐学院的成立,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义夫向蔡继昆先生颁发了“音乐育人”牌匾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