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很卑微。
-
转眼间,我们日语专业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30年里,她不断克服各种困难,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并于2004年发展成为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美好的明天,但我们不能忘记前辈创业的艰辛。在日语专业30周年之际,本报将从本期开始介绍我院日语专业的发展历程。以下是对东方语言学院院长(第一届日语专业毕业生)张晟昱先生的采访。
1974我们学校准备开设日语专业,当时计划设在俄语系。石永明老师作为张家口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第一任老师来到我校,随后翟冠正老师和张老师分别从宝鸡和大连来到我校担任日语老师。这三位老师的到来,预示着开设日语专业成为可能。他们是我校日语专业的拓荒者。
1975我校开始正式招收日语专业学生。当时是以俄语专业的名义招生,21人。学生主要来自西北、河南、山西等地。考虑到方言对发音的影响,第一批日语专业的学生只选择了Xi安周边地区的5名学生。因此,原来的俄罗斯家庭改名为俄罗斯日本家庭。
随着教学的发展,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杜先生和华侨郭华民先生分别于75年和76年下半年来我校任教。
受各种条件限制,5名学生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学习生活。日语专业的教学条件很简单。没有正规的教材,唯一的学习资料就是打印的讲义,然后就是老师抄在黑板上的课文。整个图书馆只有一本日汉词典,相应的资料在外面买不到。这五个学生使用这本字典。当时大学生是先进,是地方推荐的积极分子。他们思想觉悟高,工作努力,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每天过着紧张而充实的生活。这五名学生于1978年毕业,只有张志远·余省留在学校担任专业教师。
1978(恢复高考第一年),我校招收日语专业第二届,后招收两个班,每个班18人。四年后,包括、、曲永红、和周在内的五名学生留在学校任教。此后,1979年、1980年又招收了一个班,79级的张冠仓留校任教,80级的王晓林、王辛鸣、王俊哲留校任教。197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冯仁元、李钟奇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蒋艳玲三位毕业生被分配到我校任教。1979年,刘建强先生从大连外国语大学来到我们学校,王军艳先生于1980年从苏州大学来到我们学校任教。
在日语专业的中国教师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外籍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1979年黑坂满惠来到我校,填补了日语专业外教的历史空白,他的夫人菊池也参与了该系的教学。从那时起,日本专家如新井、宫崎骏和加纳的鲁人夫妇都来我们学校任教。他们的到来使日语教学更加专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来自加纳的鲁人夫妇带来了大量的视听资料、电视等设备,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他们和学生相处融洽,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82年后,日语教师结构逐渐合理,数量相对稳定。同时,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开始出现铅字印刷的教材,是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学教材精华,教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日语专业开始定位于俄语语系,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自然受到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日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