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青岛)和青岛

1926在济南创办的省属山东大学和1924在青岛创办的民办青岛大学,真的是一对他是我兄弟。1928年,全国北伐军到达山东,冯军阀大败而逃。日本帝国主义以保护侨民出兵济南为借口,制造了“五·三”惨案,山东大学这一省属大学在动乱中因经费不足立即停办。同年,私立青岛大学也被教育厅打败,学校经费被切断关闭,学生被当作大学毕业生对待。但在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国立山东大学。在筹备过程中,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与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讨论山东大学的校址时,蔡元培认为在青岛办学,与华北要道、形势堪忧的济南相比,具有远离战乱、自然条件优越的优势。“青岛的地形气候将来是文化中心,和这所大学关系很大”,得到了蒋梦麟的支持。

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命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私立青岛大学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用于筹建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1932年,行政院决定将国立青岛大学恢复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谋为校长。

建校之初设有文理教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教育行政系、农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关闭,大部分学生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加了工业和农业两个学院。理工学院有一个土木工程系和一个机械工程系。农学院位于济南,有研究和推广两个系。在杨振声和赵太谋两位校长的带领下,山东大学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杨振声的思想是进步的,是有远见的。他遵循北大“兼容并包”和“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聘请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任志公、傅莹、沈从文、梁实秋、文友、游国恩、曾生、唐藤汉等著名学者到校任教。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国立青岛大学应运而生。国立青岛大学原院长赵太谋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手后,聘请了老舍、洪深、张旭、丁山、王、童第周、曾承魁等一批专家学者,教学阵营更加整齐。同时节省了行政经费,购置了图书仪器,相继建成了科学馆、工程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实习工厂,改善了办学条件。这一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学校人才济济,名人荟萃,师生努力奋斗,成绩斐然,成为备受学术界推崇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165438+10月国立山东大学从青岛迁到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到四川万县。书籍、仪器、档案被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万县学校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时停课”。

1946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学,赵太谋再次出任校长。复校后设有文、理、工、农、医五个系,包括中国文学、历史、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农学、园艺、水产。医学院15系,附中一所大学。开幕式于10月25日1946举行,著名学者、卢侃如、冯、黄小舒、丁山、赵、杨湘魁、肖涤非、丁锡麟、杨昭、童第周、曾成魁、王璞、、王恒寿、、刘尊贤、朱淑萍、颜。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罗、高率军管队入校接管,整顿学校。从此,山东大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49年3月,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刚任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童迪洲、卢侃如任副校长。设有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历史、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农学、园艺、病虫害、政治学。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文史哲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创刊,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迎来了“第二次辉煌”。

1958年,国务院任命程为该校校长、党委书记。7月,山东大学划归山东省领导,同年6月,奉命迁至济南。我们迁到济南的时候,正在建设的海洋、水产、地矿三个系留在了青岛,发展成了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也独立扩建成了青岛医学院,这也是老一辈青岛人至今仍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山大医院”的原因。

2010,10,教育部《关于征地建设青岛校区有关事项的批复》:“同意你校在青岛鳌山卫科技园区征地3000亩,建设青岛新校区”。

2012 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山东大学和青岛大学携手走过了辉煌的30年。山大在青岛创造了“海洋科学远东第一”、“中国生物科学第一”、“文史第一”三大美誉。青岛也因为山大而积淀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城市文化。闻一多说,市场和山野之间茂密的树叶遮住了岛上所有的房子,面朝大海的碧波;沈从文说,回到北京后,如《边城》,多在青岛酝酿;王统照说,从北平,从上海,从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到青岛,你都会感受到另一种味道...有人开玩笑说,那时候,你在青岛的大马路上偶然遇到一个文人,你在一条巷子里偶然碰到一个作家,在老楼里经常和一个著名的编辑擦肩而过。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沈从文、萧涤非、方令儒、洪深、台静农、、童第周、王...那些在山东大学历史上闪耀的名字,也存在于青岛的过去,还在浸润着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盛大有青岛情结,青岛也有盛大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