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名的由来

因为大学原本位于清朝皇家园林清华校区。所以我选择了校园的名字作为大学的名字。

“清华校园”这个名字是清朝咸丰皇帝起的。清华校园原址是康熙年间修建的惜春园的一部分。道光年间,原惜春园一分为二,西园名为“迎春园”,东园仍名为“惜春园”。咸丰皇帝登基后,东边的惜春公园改名为华苑。

目前,清华校园内的工字厅后面的牌匾是“水木清华”,两边各有一副对联:门槛外的群山在春夏秋冬的千变万化中显得不同凡响;窗中云随物走,东西南北,是仙居。《水木与清华》四大辞书,展示的是晋代谢淑媛的《游》诗:《歌鸟集》,詹清华,。“占”就是澄清的意思。因此,在大厅的后面有一个水池,所以上面的诗是用来落款为“水木清华”。

1900年,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的军事介入。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易匡立、李鸿章与11代表签订了最后协议,签订了将中华民族推入悲惨境地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六个“受害国”军费和损失,共计982238150两白银,从1902到66000两不等。其中俄国出兵满洲,花费最多,所以收益最大,为654.38+3037万余。当时中国人口约4.5亿,庚子赔款中每个中国估定约一两银子。庚子赔款,超过了历次赔款的总和,至此,中国金融经济破产。近代中国向帝国主义国家支付了6543.8+0.6亿两白银。在所有发动侵华战争的国家中,日本人掠夺中国财产最多。

根据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向西方八国缴纳白银4.5亿两,其中美国应得3200多万两,折合2400多万美元。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利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促进中国留学,资助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了《在华办学咨询文件》,并于5月25日获得国会通过,1908。

1908年,美国官方宣布向中国返还“庚子赔款”的一半,金额超过116万美元,作为留美学生的补助。清政府为开展派遣学生赴美留学工作,于1911在北京开办清华预备学校,1924更名为“清华大学”。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剩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掌管金额为12545000美元。北洋政府任命了一个由10名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的董事会。这笔钱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奖学金的形式提供给清华大学的。由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模式,清华自建校以来,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特殊的办学优势和条件,这也使其有别于国内其他高校。这样的环境客观上为梅贻琦办学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外国历史学家评论说:“清华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当其他高校转向军阀政权不稳定的慈善机构时,清华的年度预算得到了保证。”虽然这种观点隐含着夸大美国所发挥的作用,但基本上是公平的。

中科院院士中,“清华人”占了近三分之一。杰出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从65438年到0949年掌管着“清华基金”,他到台湾省用这笔钱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

因为清华资金来源丰富,也有相当的办学自主权。这些条件自然对办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清华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具有清华自身特色的东西,并由此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制度和风格,甚至清华的校风和学风的逐渐形成,都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特征的一个明显例子是20世纪20年代初和30年代清华大学的几次大规模学校风潮。其中清华校长多次易主,任命多达十几个,甚至出现了清华几年没有校长,靠校务会议维持的尴尬局面。

“磨蹭”一词通常指磨蹭或懒散。其实一开始人们说的“混日子”并不包括这个意思。它本来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道工序。原来,在中国的旧式住宅建筑中,其品酒师要求“磨砖缝”。磨床是打磨砖墙表面,使其平整、光滑、美观。从1917到1921,美国利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兴建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其施工质量非常高,外观采用中国传统的“磨砖缝”。

即研磨技术。因为这个工程是外国人出资、设计、监理的,所以中国人称之为“洋工”。协和医院主楼14,也是高层建筑。“磨”的工作又多又慢。当时很多参与建筑工程的工人把这个过程改名为“混日子”,很久以后演变成今天这个意思。

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显著。通过庚子赔款(胡适是第二批)并留美的中国留学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为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他们的言行深深影响了后来者。

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包括著名的燕京大学。基督教医院出现了协和医院,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了中国学者的乡村调查和考古行动。

美国用清朝腐朽的“庚子赔款”的一小部分修建协和医院,以示对中国人民的“仁慈和恩宠”。协和医院原址原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一个皇族的住所,后成为清朝的帅府。

没想到,当美国殖民者带着先进的建筑设备破土动工时,却意外地从地下几米处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些宝藏的价值足以建造几艘“协和”号。美国人又发了一笔横财!但是因为房地产权已经被美国人拥有,旧中国的官员只能捶胸顿足,眼睁睁看着大量金银外流!后来因为战争,美国政府一度财政困难,就把医院交给了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尔德石油财团。从此,协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外私立医院。

1926年初,英国议会通过了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法案(退款用于派遣留学生赴英等教育项目),即派遣史考特赛尔。

中国制定了使用该款的细则。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191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沙俄帝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庚子赔款未付部分。俄国人在中国的特权也将被取消,而这一切的交换条件是:北洋政府承认新的苏维埃政权。1924年5月,两国签订中俄协议,规定了退款的目的。除了用俄国钱作抵押偿还俄国政府的债务外,其余用于中国的教育,由中苏两国派员组成基金委员会(俄国归还庚子赔款委员会)办理。

法庚基金总退款余额为391.58万法郎,折合人民币75550元。根据协议,此余额的总金额从1924开始,到1947结束。继续逐年向中法兴业银行借款,作为该行发行5%美元的担保。中法兴业银行用这笔美元债权支出了四笔费用:1。以换取远东债权人持有的无利可图的债券;2.处理中法之间的教育和慈善事业;3.汇出中国政府发行在外的股本余额;4.偿还中国政府欠中法实业银行的贷款。

1920年初,李世曾、蔡元培、吴敬衡利用庚子赔款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王先生任董事长,蔡元培任校长。同年冬,蔡元培和丈夫又去了法国。他们与法国里昂市市长赫里奥特、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莱皮纳一起,成立了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并决定在里昂建立中法大学。

最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各个国家都归还了对中国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赔款,唯独日本一分钱都没有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