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情况?

香港中文大学

从2002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开始在一些内地省份招生。近年来,生源不断扩大,开放省份逐渐增多。据最新消息,2007年高考已实现0志愿分类,对内地学生报考更有帮助。而且,香港中文大学为优秀的内地学生提供丰厚的全额奖学金(最高50万港元),吸引了大量学生就读。当然,每年高达几十万的学费让50万港币甚至捉襟见肘。

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CUHK),创建于1963,是在香港设立的第二所大学,也是香港八所由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可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中大由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崇基书院(成立于1951)、联合书院(成立于1956)组成,后来的逸夫书院成立于1986。是香港唯一实行学院联邦制的大学。目前,CUHK大部分院系都开设了中文和英文课程。有些系,比如医学院,法学院,药学院,英语系,语言学系等。,而理学院新开设的课程大多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近年来,学校还加强强调“CUHK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双语教育政策”。

当时政府为了推广华文教育,专门成立了一所以中文为主要教学语言,中英文兼备的大学,并在沙田麻柳水拨出一座小山作为建校之用。它的校园面积是香港最大的。

学校历史

* 1957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成立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争取政府资助和学术地位。

* 1959,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成为政府资助大专院校。

* 1963,由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而成的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

* 1965,教育学院成立。

* 1976,香港立法会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改制方案,使CUHK采取单一制行政架构,各学院只管理自己的资产,其他权力全部下放给大学本部。

* 1977,医学院成立。

* 1986由逸夫书院创办,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第四个成员书院。

* 1991年,工程学院成立。

* 2005年,开设了全球商业本科课程。

* 2005年6月65438+2月1日,法律学院成立,成为香港第三所提供法律课程的本地大学。

* 2006年,开设了学士学位课程。

* 2006年宣布成立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其校舍位于大学体育馆后面的山坡上。后来,宣布将建立第七所学院,其建筑位于联合学院后面的山坡上。

历任校长

第一任教授李卓民(1963-1978)

第二位教授马林(1978-1987)

第三位教授高锟(1987-1996)

第四讲李教授(1996-2002)

第五任金教授(2002-2004年)

第六任刘遵义教授(2004-)

办学特色

△双语融合

香港中文大学是有远见的。它长期倡导双语和双文化教学,贯彻中英并重的原则,致力于培养融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生。在大学的主导下,这种融合中西文化、交融双语的精神被国内外大学广泛认可和采纳。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在世界各大高校学习或任教过,大部分都是双语。

△双重教学

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的双重教学方式,由系负责“学科本位”教学,学院负责“学生本位”教学并提供学生宿舍。

△多课程-学科导向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成长中的大学,提供多项全日制和在职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大学设有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七个院系,分为665、438+0个院系,为全日制本科生开设54门主干课程和46门辅修课程。研究生课程由研究生院57个系开设,其中博士课程62门,硕士课程150门,文凭课程28门。研究生院还提供学士后文凭课程。截至2005年3月36日,在校学生人数为***17,515,其中本科生9,434人,研究生8,0815人。

为了配合社会的快速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也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学系和新课程。法学院成立于2004年,将于2006/07年招收第一批拥有法学学士学位的本科生。中文大学的MBA项目已经连续三年被Asia Inc杂志评为亚洲第一。此外,近几年新开设的课程还有风险管理科学、保险、金融与精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等。

△书院制——以学生为本

香港中文大学是唯一采用学院制的高等学府。大学原本有三个成员学院,分别是新亚学院(成立于1949)、崇基学院(成立于1951)、联合学院(成立于1956)。1976 16年2月,政府颁布了新的大学条例,修改了中文大学及其成员学院的章程和权责范围。1986年7月,政府重新立法,通过中文大学成立第四个成员书院——逸夫书院。新学院开始招生1988。教师和全日制本科生分别属于四个成员学院。通过提供非正规教育和促进学术和文化活动,学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和声誉

香港中文大学鼓励所有学院进行高质素的研究。一方面,它鼓励多样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不断争取优秀的科研成果,努力拓展人类知识领域,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提升国际声誉。大学设立了13专业研究所,方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对专业范围进行深入探讨。13研究机构分别是:国学研究所、人文学院、亚太商学院、香港教育学院、光学科技研究所、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症研究所、人类传播科学研究所、中医药研究所、理工学院、数学科学研究所、香港亚太研究所、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文大学集中了65,438+09个重点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诊断、治疗和医疗培训、海洋生物技术、蛋白质研究、电子商务、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自动化和机器人、纳米结构材料以及香港文化在中国、亚洲和世界的作用。中国大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实力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具有极佳的发展潜力。

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康奈尔大学合作,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谜——人脑如何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关键在于一种叫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上。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生理学博士研究生彭。

近年来,技术转移活动日益活跃,我校科研人员开发的多项技术已成功转移到工商业的实际应用中。截至2004年5月,中文大学及其教职员工已在美国获得27项专利,在欧洲获得1项,在中国大陆获得5项,在香港获得6项,在台湾获得2项,涉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药技术、医疗技术和材料科学。

△国际联动

中文大学也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多年来不断探索、发展和保持与国内外大学、学术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关系。目前,我校是英联邦大学协会、东南亚高等院校协会、国际大学协会、欧洲国际教育协会、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活跃成员,也是中国大学校长协会的成员。自1965以来,CUHK与全球140多所著名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九州岛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200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外国交换生前往中文大学学习,中文大学的400多名学生也前往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欧洲进行交流。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还与中国内地、台湾省、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兰和英国的大学签订了交流协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政府都派了访问讲师来我校任教,每年有近千名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学者来我校访问。许多中国大学毕业生获得奖学金在这些国家或其他国家学习。香港中文大学亦获多个国际基金会资助,例如雅礼学会、哈佛燕京学社、基督教高等教育亚洲联合委员会、富布赖特计划、日本基金会、惠伦基金会、中英基金会及尤德爵士纪念基金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进修机会。成员学院、学院和系也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学术联系,与许多交流伙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香港中文大学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2004年,第二届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在中文大学举办,汇聚了全球40多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深入探讨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愿景和使命

各学科全面开展教学和研究,提供公共服务,致力于保存、创造、应用和传播知识,满足香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需求,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努力成为香港、全国、世界公认的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使基于双语和跨文化传统的学生的教育、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保持在优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