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智湖
一:关于生活中的失望
所以想一想,人生就光明了一点。为什么得不到自己原本想要的?过程本身会给你更多的适合和惊艳。
不经意的美丽,是生命不可抗拒的魅力。
所以放轻松,生活从来不缺回报,但我们只会用结果论来衡量。
减肥和生活是持久战,不能轻易放松。如果有小漏洞,小崩,一定要及时调整。麻木和惰性不会让你真正“不怕痒”,只会让你越来越胖,越来越压抑。
二:关于社交恐惧,回避被拒绝。
所有你以为在看你的人,其实都不是真的在看你。我们不了解你,不理解你,不喜欢你,不讨厌你,最重要的是,我们根本不在乎你。
行走在这个世界上,无处可藏,你只能是最后一个看清自己的人。
往往也是最难接受自己的人。
三:关于努力和未来,更重要的是现在。
做事情就能得到结果,不管做什么都一样。
做好自己,和自己讨厌的人翻脸,做自己想做的事,想休息的时候不用再激励自己咬着牙。
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管理时间是为了什么?
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追逐未来。同时,当下是悬浮的,除了作为指向未来的工具,没有其他意义。——向标(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
不要活在对未来的线性想象中,也不要告诉自己未来是美好的。
你不知道你为之奋斗的美好未来会不会到来。
但是现在认真生活的快乐一定是真的。
四:失眠疼痛,顺其自然,不刻意。
无意是什么意思?这是给大脑的,就是放下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饿了,自然想吃。困了,自然就睡着了。这背后是对身体的信任感。你知道,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身体。总觉得凡事都要想透了才能踏实。其实我们从来不重视呼吸,但是我们从来不延迟呼吸。身体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日本医生森田正马提出了一种叫做“顺其自然,随心所欲”的治疗思想。意思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盲目地思考你的大脑,忽略它对你身体的影响。做你该做的事,慢慢就过去了...
五:关于现在的育儿焦虑
舒服就好。既然不知道未来什么才是最好的,那至少先过好这一刻。不要纠结,不要纠结,不要想太多,此时此刻踏踏实实的活着,就是莫大的福气。这句话的主语既包括父母,也包括孩子。当然,能理解这句话的主要是成年人。所以这个观念首先需要父母去践行:父母不需要迁就孩子,也不需要委屈孩子。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方案可以预测这个孩子十年二十年后会不会成功,会不会幸福。
为什么不可能?因为方法论远非如此。二十年的纵向数据很难积累,就算积累了也不可能得出因果结论,因为混淆变量真的是……这个稍微受过科学训练的人,知道多少变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吗?他小时候挨骂,长大后自卑。你能说自卑一定是被骂造成的?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担心“十年二十年后”。
今天看了一篇英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应该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发现、学习。
六:关于那些失败和不完美。
问题是: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吗?一部法律,一套准则,遵守规则,就足以避免一切烦恼?你相信这样的轻生活吗?恐怕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总有一些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烦恼,让我们焦虑、后悔、不知所措,充满焦虑。但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七:对抑郁的亲人真正的帮助是情感上的支持。
无条件主动关心是指无条件的关心、尊重和接纳。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包括身体关注和心理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不取决于当事人的行为。
无条件的主动关注,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认同当事人的不良行为。
永远记住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同时并存。
以自讨苦吃的方式,换取控制别人的砝码,这是她无意识的算计。对她来说,承受委屈是生存发展的必要策略。这个策略是她从小就学会的。在中国,喜欢通过牺牲自己来获得地位的父母不在少数,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吃饭的时候把盘子里的肉挑出来,送到孩子的碗里。这是困难家庭里的一种深情,但在很多小康家庭里,如此礼让,令人费解。有时候桌子上全是肉菜,挑肉没意义,但这种家长还是有能力把菜分三六九等,把最好的(他们认为的)推给孩子:吃螃蟹,给你蟹黄;吃鸡给你鸡腿;吃鱼要视情况而定——我觉得鱼头不好吃,就把鱼身给你;我觉得鱼头是一种营养,肯定是相反的。一个多吃了两顿好肉的孩子怎么能理解这种待遇?我接受的这些恩惠,都是我父母委屈自己赚来的。就这样,除了孝顺,我没有更好的报答方式。而这可能正是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的。
情感否认和物质援助。这是你爱一个软弱的人时本能的选择。
但用这两种方式“帮助”弱者,反而会起到维护问题的作用——前者会增加“回头”所面临的心理负担,后者会减轻“维持现状”的后果和惩罚。
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人被卡在这里,谁也动不了,何必着急。
所以,遇到这种问题,不要问“怎么改变他”。人的行为互相塑造。首先改变的不是他,而是身边人的选择。从睁开眼睛开始,过好自己的生活。如果我因为“他”过不了好生活,那这就是你的问题——你是不是要靠他的行为才能让你过得好?
真正的“帮助”应该是,情感上,更多的支持;物质,补贴少。
让他放松,知道家人朋友对他没有严格的期望。
也让他更沉重,知道这个世界只能自己面对。
此外,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于提醒我在这个问题后补充一件事:
以上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个人精神状态和行为能力正常的前提下。
八:关于抑郁的自己。
当你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那是上帝给的长假。不用勉强冲刺,不用焦虑,不用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很快,肯定会好起来的!
九:关于假真爱
再好听的话,如果对方所有的举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ta更满意,那么这就不是真爱,只是单纯的占有欲。
十:关于人生的选择。
关于当我们无法规避风险时选择做什么。只能说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因为无法逃避,所以只能接受风险带来的不确定和焦虑。这些都是选择的一部分。无论是选股票,还是选工作,还是选女朋友,只要咬紧牙关,做出选择,就不得不接受这种令人不安的事情。之后当然可以积极努力应对可能的变化和崩溃,把风险降到最低,但那也必须建立在接受风险的基础上。
至少这样,我们会知道,我们没有错,只是我们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想要什么,就要先失去什么。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被骂、被笑、被看不起的意识。勇气不是问题,而是选择。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不付出代价也可以勇敢。
十一:关于跟踪者,别理他。
真正的“躲”不是眼球追踪这一招,而是把整件事遗忘在江湖中。你不能让他忘记你,但你可以忘记他。从现在开始,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看什么,都与你无关。他痴情地站在你面前,以为他能稍微阻止你,你只要飘过去,视而不见。
这时,他低头审视自己。他以为自己露出了牙齿,意识到那只是一片虚空。
对了,这样的男生其实很可怜。爱是空虚的,但我不知道爱的方式。小时候不知道看的是哪本书。追女孩的关键是“跟踪和殴打”和“如果你不能让她爱你,先让她恨你”。恨和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也曾经相信过。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缺乏恋爱经验。拿骚勤恳诚恳,奉行这种粗鄙的挑女人法则。我希望他们有一天会明白。
当你不在乎这种人,不在乎摆脱不摆脱的时候,你就真的摆脱了。
最后,恭喜你。不管怎么说,祝贺某人被爱总是值得的。虽然你可能不这么认为,但这种经历不一定会被别人羡慕。祝你下次遇到的爱情,懂得用更健康更讨喜的方式表达。
十二:悲观只是一种想法。
悲观主义似乎有很好的理由。但一个人要悲观,总能找到很好的理由。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理由,选择哪个,不使用哪个,完全是个人自由。
过于沉浸在悲观绝望,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未来的代价可能是我们不想付出的:
1.视野会变得狭窄,创造力和天赋容易受到限制;
2.束手束脚,不敢尝试,错过很多潜在的机会;
3.可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更多的疲劳、挫败感和精力流失;
4.与人交往时失去自信和轻松,尤其是在有房的人面前;
5.见不到爱人,是的,但不是因为没房子,而是因为“没房子就不会被跟踪”的心态;
6.因为这个而讨厌这个社会,社会只会反制我们对自己的敌意;
7.钱会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在操作现有资本时会自动制造一些不必要的障碍——比如提问者说他有实力在六环内买房,但他没有买。为什么不买呢?就算位置偏,房子小,至少也比没有强吧?而且以后还可以再改。我觉得唯一的原因就是:害怕以后房价下跌——这其实是买房最大的障碍(原来六环的房价比问问题的时候涨了不少)。
总之,放松的人最终会活得轻松,被迫哈哈的人会活得辛苦...这都是自我实现。
最后再说一句:朋友们,既然我们都选择留在北京玩硬模式,也都知道硬模式是什么意思……那么做这个决定一定有我们特殊的原因。请你回想一下当初决定留在北京的那一刻,然后问问自己,现在的悲观会不会辜负我们的初衷?
也许脑子里的想法会越来越暴力,“不,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那又怎样,只要我不在乎就好。
你试过不在乎自己的想法吗?如果没有,可以试试,不难,成功后也挺爽的。
不管它想要什么,它根本不在乎。最后你会发现它很弱,除了鬼吼什么都不会。
你现在的情况是,你的想法太多了:“我的目光不与人相遇或者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这意味着我不会打招呼”,“我厌倦了和别人打招呼”,“我很迷茫”,“我经常犯低级错误”,“我容易头晕”,“我情绪不稳定”,“我不像一个大学生”,“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你就像一个被欺负惯了的顺民。你害怕得连反抗的感觉都没有...说实话,有些想法根本没有说服力。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吓唬你的:跟自己打招呼别人累了?学习新知识会害死你?.....这一切听起来很荒谬。有一天,如果你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说“我是超人”,你会在外面穿内裤吗?
十三:想法不重要,做就行。
再会,祝你永远满意下一刻做出的选择,祝你新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