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一种类似于睡眠但不是睡眠的特殊的有意识的恍惚心理状态,是由人诱发的(如放松、单调刺激、注意力集中、想象等。).其特点是被催眠者的独立判断和自主行动能力减弱或丧失,感觉和知觉扭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循催眠师的暗示或指令,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人的催眠敏感度、催眠师的声望和技巧而异。催眠状态下暗示的效果可以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通过一定的程序诱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称为催眠。
使用特殊的行为技术结合语言提示,正常人可以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也可以用药物诱导,分为自我催眠和催眠他人。自我催眠是由自我暗示引起的。对他人的催眠是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产生的,能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东西,说出病历、病情、内心的冲突和紧张。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即催眠疗法)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等身心疾病。
在中国,可以说“催眠”历史悠久,《内经》中也有提及。在古代,“游助术”和一些宗教仪式,如“跳神”,都含有催眠成分,但在当时他们大多是用于欺骗或一种迷信活动。在欧美,人们对催眠的研究由来已久。更早的记载是在18世纪的巴黎,有一位奥地利医生,名叫FranzAntonMesmer,酷爱心理治疗。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治疗具有“动物磁性”的病人,包括让病人躺在他们的手臂上。催眠的机理用神秘的动物磁性来解释,按照现代的理解是一种暗示力。据说法国政府准备出一大笔钱给他治疗,但他拒绝了,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詹姆斯·布雷德对这种现象产生了兴趣,这种现象会对外科病人造成麻醉。19世纪,他提出了“催眠”一词,并科学地解释为治疗者造成的一种被动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并借用了希腊语“hypnos”(意为睡眠)来“催眠”。后来在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为首的一批人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催眠术真正成为一门理性有用的应用科学。现在,许多国家的名牌大学和医院都有催眠实验室,积极开展将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工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催眠中的注意事项:
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有利于放松,使人自然感到放松、舒适、安全。
时间设定:一般催眠每次持续一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问题的不同进行调整。作为治疗性催眠,至少有五种治疗,第一种是适应性治疗,第二种是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不一定需要完成整个疗程才能完全康复。
催眠调整期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尿液,不要吃太多,要吃饱;排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晕、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要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制度;真实地向催眠师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目前还没有报道有严重后果的催眠暗示的例子,但是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的选择,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分裂症或其他严重精神病。这类患者在催眠状态下会促使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和妄想。
2 .有意识障碍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催眠会加重症状。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对催眠有严重恐惧,解释后仍持怀疑态度的人。
对催眠的常见误解和担忧
1问:催眠只是让人睡觉吗?
回答:催眠不是诱导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睡着了,但实际上主体与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催眠虽然也是一种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比普通睡眠要高。有时候只睡十几分钟,感觉睡了很久。催眠虽然对睡眠问题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并不局限于这一方面,可以全面调整人的身心状态。
问:在催眠状态下被催促后会醒来吗?
答:催眠过程中,受试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试者什么都不知道,但实际上他是在潜意识里和催眠师交流,和外界保持联系,被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让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可以进入自然睡眠状态,受试者在睡眠充足后自然醒来,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不良后果。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下,你也可以通过催眠求助于催眠,这就是所谓的睡眠催眠。
问:催眠就是让人什么都不知道,然后会发生一些神奇的变化?
回答:催眠并不意味着剥夺人的心理活动能力。虽然意识活动水平降低,但潜意识活动水平更加活跃。这时,有些受试者会感到困惑和无意识,仿佛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但有些受试者觉得自己是清醒的,什么都听得到,甚至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可能会出现,不会影响催眠的进度和治疗效果。当然,受试者按照催眠师的指示感受和体验(而不是测试)越多,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问:是不是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催眠师要求什么,催眠师就做什么,催眠师要求什么,催眠师就说什么?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你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对催眠的描述都是夸张的,不准确的。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事实上,即使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潜意识也会像忠诚的守护者一样保护自己。催眠可以更好的和潜意识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去做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被控制或者泄露自己的秘密。而且,即使不是私人的,作为一个催眠师,为被催眠者保密催眠时的情况是一个基本的职业道德。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那么是不是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文化程度低素质低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敏感是正常人都有的心理特征,所以不代表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催眠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面——脑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二个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更容易接受催眠的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好、心理活动强、效率高、敏锐的人,所以我们看到,文化程度较高、心理素质好、敏锐的人可以从催眠中获益,而太小的孩子、超龄老人、生活中智力低下的人,由于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差,很难被催眠。
问:催眠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吗?
回答:催眠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节和治疗技术。只要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使催眠后感觉不舒服,也可以在下次催眠中摆脱,不给受试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的特殊性,催眠,尤其是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催眠师来进行。
在催眠中,有很多即使在理论上也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比如感觉超敏感(如果催眠师暗示被催眠者是在自己身上放一块灼热的金属,那么被催眠者的皮肤真的会出现灼伤的迹象)、行动和知觉的分裂、催眠后记忆的恢复和失忆。这就是为什么催眠术是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也是为什么它仍然难以被学术界完全接受的原因之一。
催眠乍一看给人一种神秘神奇的印象,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催眠术,你就会知道,催眠术不是魔术、占卜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催眠、催眠的过程。事实上,它有着非常严格和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成就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