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结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恋爱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一幕,谈恋爱的经历是大学生体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课。一对青年学生永远是校园里一道动人的风景。80年代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的问题,在今天看来真的很简单很幼稚。到了90年代,中学生谈恋爱已经屡见不鲜,更别说大学生了。谈恋爱早已被高校默许,被社会接受,被亲友鼓励。其实我一上大学,自然就进入了恋爱阶段。一方面,大学生在高中学习、高考冲刺后,想放松一下。此时,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到了后期,被压抑和隐藏了很久的对异性的爱恋欲望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另一方面,住在大学的亲戚可以摆脱父母和老师的双重束缚,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一个大学生说,一个人离开家乡上大学,远离家人,留下我们这些留学生,没有朋友怎么活?几年前,我们大学流传着一首校园歌曲《今天是星期天》,里面唱着:&;uot今天是周日周日,校园冷清。学生回家团聚,留下留学生一个人。没有约会,没有恋爱可谈,晚饭做泡面。书记和校长来视察,教育我们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uot唱歌就是大学生孤独无聊的感觉。客观来说,大学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的活动也很多,方便各系同学扩大人脉,加深了解。现在是广泛选择未来伴侣的最佳时机。而且出了校门,生活圈子都集中在单位一个地方,认识的人有限,选择余地小。以前校园里有句顺口溜叫女大学生&;uot一年级迷人,二年级挑剔,三年级焦虑,四年级没人要&;uot。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一些关于校园恋爱的事实,因为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没有男朋友的女生都是别人留下的。有鉴于此,某大学哲学系一位副院长说,我们不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怕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对象。这台机器完成了生物学。男女交往一般有四个时期,即异性排斥期、异性爱老人期、友谊交流期、热恋期。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充满了炽热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在一起。在经历了对不同长辈的排斥期和可能的恋爱期后,来到大学必然会和不同的人交往。所以,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他们必然会产生对爱情的渴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阻止大学生谈恋爱是不现实的。然后,桑老师又提起了下一个话题:爱情在校园里。2008年5月28日,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超长人才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桑教授就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了精彩的讲座。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催化了高等院校。随着观念的更新和时代的变迁,大学校园不可能与外界超脱。80年代初,人们一谈“大学生恋爱”,就有喊打声。偶尔有“打天下”的同学在恋爱时躲起来,内心害怕恐慌,表达犹豫,结果往往很惨。然而,历届大学生的不断冲击和抗争,终于将“不爱”的冷面变成了今天“不提倡不禁止”的政策。但是,高校不是中学,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宽松的环境,独立的空间,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他们可以在图书馆努力学习,在舞厅疯狂或者去电影院度过一个温柔的夜晚。弗雷德不是说过:哪个男青年不擅长爱情,哪个女青年不擅长爱情吗?休息日,青春作伴,生理欲望让他们过早地坠入爱河。有人公然宣称“恋爱和学习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事业和爱情本质上是人生的主旋律和第二主旋律。只有协调得当,才能产生良好的兴趣。所以罗素说,“为了爱情牺牲事业是愚蠢的,但是为了事业完全牺牲爱情也是同样愚蠢的。”所以有同学认为“如果是为了爱情,两者皆可抛”的伟大精神是不可模仿的。作为民族大学生,他们有责任创造出符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新的恋爱方式和行为,既能体现爱情的纯洁和高尚,又不僵化、不轻率,既要热烈、活泼、丰富、理性、深刻,又能使恋爱双方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享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