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工学院的历史沿革
《河南矿业公司章程》签订后,英国财富公司派出以工程师格拉茨为首的勘察队赴河南勘察,最终决定在豫陕交界的怀庆县牛佬河(今河南省焦作市)建立基地。傅公司出煤后,河南巡抚派人与英国傅公司谈判,开办路矿学堂。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和斗争,他在河南谈判洋务局和傅公司会见煤炭后,专门签了一篇处理事务的文章。其中规定:“铁路矿山学校同意于今年春天开学。除学生自己提供伙食外,校内所有住宿、宿舍、操场、教师公司、有偿劳动者、图书、文具、仪器、标本、灯光、煤水等费用均由傅公司筹措。”此时,英国公司再次下定决心创建焦作路矿学校。
焦作路矿学校正在洽谈筹备中。当时校址选在河南省修武县泽美盛厂附近的焦作村,故名焦作路矿学校,占地50亩。河南交涉洋务局选派田成认监(校长)兼宰相,设矿物学系四年,培养采矿、冶金、铁路专业人才。3月1909,1,焦作路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这是中国第一所由外国公司资助的矿业大学,也是河南最早的高等学府。
1911 2月,英国福特公司向河南省省长提出扩大矿区的要求,被中国市政府拒绝。英国政府和英国福利公司恼羞成怒。不再为铁路和矿山学校提供经费。1913 12、路矿学校第一届学生毕业后,英国傅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中断资金,关闭焦作路矿学校。1913年,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了讨好英帝国主义,向傅公司让步扩大矿区。经过谈判,1914在北京签订了英尚福公司采矿谈判合同。其中规定:“富公司应设立采矿学校,每年经费由富公司支付。”1914中原公司成立后,表示愿意与付公司* * *共同集资,使矿大得以恢复。
当时因为路矿学堂的校址被福中总公司借用,临时设在河南省开封厅门街,定名为河南省福中矿业学堂,直属外交部河南交涉司管辖。经外交部河南谈判代表委派,王发起被任命为督学(校长),并确定6月5日为该校校庆日。
福中矿业学院
1919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今日专科学校》、《河南省阜中矿业学校通则》、《河南省阜中矿业学校管理规定》的规定,采矿专业为预科毕业后续聘“培养采矿专业人才”,故更名为阜中矿业学院。外交部委派的河南谈判代表徐苑亲自担任负责人。从那以后。学校进入郑可建国时期,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4月,1920,福中矿业学院从河南开封迁回焦作鲁园矿业学校地址。当时道清铁路监理主任程士奇也是校长。不久,河南谈判代表周被任命为校长。福中矿业学院于1921夏季新增本科,更名为福中矿业大学。在原福中矿业学院章程的基础上,李和校长主持制定了福中矿业大学章程。
、陆、石心朴、朱瑞、李怀云等从英美留学归来的教授来校任教。学校制定了严格科学的学制和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注重学习成绩的记录。
1925福中矿业大学校长张忠录开始拟定名单,并提交北京市教育部备案,请求允许向福中矿业大学立案。1927年,李善堂再次将名单提交北京市教育部备案,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获得合法地位。
1926年7月,福中矿业大学首批12学生毕业,成为中国早期煤炭建设的骨干力量。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五卅运动,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全国形成了大规模的反帝运动。富中矿业大学的进步师生创办了焦作平民学校。在煤矿工人、铁路工人和青年学生中深入讲授革命原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4日,矿业大学100多名学生群情激愤,召开支持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大会。6月5日,矿业学院学生组织的宣讲团到各个煤矿,散发传单,声讨英日在上海的暴行。
吴惠芝、周福元等人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 * *生产者党,成为学校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党员。1929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了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院、研究所(研究院);一所大学只有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学院才能称之为大学:理、法、教、农、工、商、医。少于三个学院的称为独立学院。于是,附中矿业大学变成了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全国唯一的私立独立学院。
1931,中原公司重新聘请张忠录为负责人。他到校后,与张青莲、任殿元、马恒元、王冠英等教授精心策划,采取措施整改,使学校走上了扩张期。一、将学校名称改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3期间,国民政府教育部成员参观了学校,并给予了“中国处理事务表现良好的工业学校之一”的评价。其次,建立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校管理走上正规。第三,增加土建部分。至此,学院下设两个系、四个系,即矿冶系采矿系和冶金系;土木工程系道路、桥梁和水利系。第四,筹集资金,扩建校舍,添置设备,使学校蓬勃发展,成为建校以来的鼎盛时期。
1933,河南大学校长由张忠录接任,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聘请张青莲接任校长。此时,中原公司和福富公司在焦作正式成立了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但由于中孚公司经营不善,已无力承担焦作工学院的运行费用,准备将焦作工学院移交给河南省。1934年,国民政府任命著名地质学家翁为河南中伏联办整理专员。翁和中孚公司的总工程师、采矿学家孙认为焦作工学院是中国唯一的采矿机构。他担心如果学校被当地政府接管,资金可能得不到保障,催促公司调整资金继续办这个矿院。于是,他们修改并重新颁布了《河南中福煤矿布置办法》十条。规定:“焦作工学院和中小学未交省县接管,教育经费仍由中福煤矿支付。”中富公司在翁和孙的大刀阔斧的安排下,开创了中富公司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中福煤矿的复兴为焦作工学院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进入了可持续发展时期。1937年7月7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于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4月攻占豫北重镇安阳,焦作工学院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中孚公司总经理、焦作工学院董事长孙,“作为董事长,还要求焦作工学院把实习工厂的全部教学设备、仪器、图书、标本、机床,连同教职工、学生,搬到安。“10月份165438+到达xi安后,在Xi安的尽头选择了临时校舍,借用了Xi安的陕西省立高级中学的部分教室和Xi安机械厂的部分房屋复课。
1938年,日军到达Xi安。因此,焦作工学院决定迁至甘肃天水。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宣布,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重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8月1938,10日,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在陕西省谷城考试院成立。经教育部研究批准,医院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古路坝意大利天主教堂。确定张青莲兼任总务主任;下设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学、纺织、水利、航空等八个系,其中土木、北洋、交工合并,矿冶系与北洋、交工合并。在领导体制上,决定实行院长制。
经过紧张的筹备,国立西北工学院于1938孙中山诞辰日举行了开学典礼。西北工学院集中了四所大学的师资力量、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建立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学科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等工程院校,开西北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四所大学的合并并不是正式的联合,而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办学实体,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及以后国家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北工学院四所合并院校积极准备复学。焦作工学院董事和毕业生立即成立了焦作工学院民办复学委员会。1946 7月26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批准和资助,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复学,张青莲恢复院长职务,并分期收回借给西北工学院的部分图书和仪器。学校复课时,有27名教职员工。165438+10月18,张志远青联在复校后的第一个纪念周发表演讲,回顾了悠久的历史、经济形势、校舍建设以及毕业生对国家的贡献,希望同学们“振奋精神,打造闪耀你的新品牌”,打造新的可乐工人”。1943,机械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同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黄河,逼近洛阳。10年6月6日,焦作工学院迁至河南郑州河阳街康复所作为临时校区,学校处境艰难。9月,根据教育部“积极组织师生尽快南迁”的指示,焦作工学院搬迁到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上的储粮仓,随迁的学生只有一半。
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英雄于4月27日成功渡江,解放苏州。接着,华东人民政府金融办工矿部长、交大校友柴华洲代表人民政府接管焦作工学院,改为公立焦作工学院。5月,根据华东人民政府财政工矿部决定,焦作工学院部分大四学生到淮南煤矿、贾汪煤矿进行现场工作。从此,在旧中国历经沉浮的焦作工学院获得了新生。
漂泊在苏州,焦作工学院的师生们在庆祝解放的同时,也渴望早日回到焦作。1949年5月5日,焦作工学院致函中原人民政府,请求获得学校所有权。随后,华北人民政府作出答复,指示“焦作工学院可迁回焦作办理,由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领导,其教育方针应以培养矿业人才为主。”并指出“今后贵校名称暂定为焦作工学院。在正式名称确定之前,仍将临时使用旧钟印,表示将临时使用。”9月2日,焦作工学院师生乘车北上,搬回焦作工学院原址复课。至此,民办焦作工学院改为公办焦作工学院,经费由教育部拨付。
1949 10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41年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命令,决定将焦作工学院划归燃料工业部领导。至此,燃料工业部正式接管焦作工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3月1950,11,燃料工业部决定将新开办的位于峰峰矿区的华北煤矿学院并入焦作工学院。16年3月,教育部下令焦作工学院冶金系师生并入沈阳工学院(现东北大学),调任张志远青莲为沈阳工学院冶金系主任。同年5438年6月+10月,张志远青联服从国家决定,在全院师生的欢送下,带领冶金系全体师生来到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