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静的个人经历
高中时,孔德静接触并爱上了电脑。跟同学陈寿福(《珊瑚QQ》作者)学编程。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还独立做了一个超市的管理软件。那个时候,孔德静梦想着像比尔·盖茨一样,创办一家能够影响整个世界的软件公司。65438-0999,孔德静考入漳州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他选择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希望通过软件编程证明自己,实现梦想。
但是大一的计算机课,老师只教大家学习和练习打字,甚至孔德静也因为打字速度快而被认为是高手。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孔德静非常沮丧,这让他沉迷于自己的编程世界。
后来孔德静把姐姐给他的电脑搬到学校,开始在宿舍学习。这时,孔德静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新事物——互联网。在网上,他不仅找了老师咨询,还上了很多开阔眼界的网站。孔德静的兴趣开始转向互联网。相比PC软件,他觉得网站更刺激,更灵活,更有吸引力,更容易传播,更能证明自己。孔德静高中放弃了C和delphi,开始学习HTML。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网名“丸子”,这是《东京爱情故事》中永尾完治的昵称。
很快,孔德静在摸索中为自己做了一个网站,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做网站。当时做一个网站的要价在600元左右,除去域名和空间成本,他能净赚300多元。这个发现让孔德静非常兴奋。他想通过做网站来赚钱,证明自己。孔德静为此几乎每天都在K666、Yuzibbs等论坛里学习技术、找订单,经常通宵达旦。到大一学期结束,孔德静还要复读,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德静的业务。他甚至在15天内自学了asp,通过asp+access做了一个客户需要的动态管理系统。
在学校,孔德静还喜欢研究各种网站系统。他曾经用bbs2000搭建了一个校园论坛,并通过为bbs2000开发插件来推广论坛。论坛最高日访问量一度达到数万人。
大学四年,孔德静坚持了四年。他不及格,成绩不及格,做了很多努力。当然,他也收获了不少奖励。但是,孔德靖总是调侃自己。学校不好,他是个不及格,成绩不及格的人。所以他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不怕失败,也敢孤注一掷。2003年大学毕业后,孔德静来到厦门。找工作的时候,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深圳的SP公司。半年后,在SP环境的影响下,孔德静回到了厦门。此时,他已经积累了65438+万元的第一桶金。
回到厦门后,孔德静因为学历问题,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遭鄙视。坚强的孔德靖不想再被人看不起。他决定自己做这件事。从熟悉的网站制作开始,他找到了两个合作伙伴,在厦门白松的一栋居民楼里注册了一家公司。主业当然是网站建设。团队四个人,孔德静负责技术,他的一个大学同学负责美工,另外两个负责业务。孔德静回忆,这期间他有好几个域名注册商的API接口,抢到了一批好域名,接到了很多厦门企业的询问,也带来了很多建站业务。
但在当时的厦门,光是湖滨南路做网站的公司就有上百家,十几家可能会抢一个订单。同行为了赢得订单,压低价格,时不时互相敲打。孔德静的团队,带着热情加入了比赛,在人脉上没有优势。别人能做的,他们也能做,自己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大家只能拼价格,恶性竞争就这样滋生了。
虽然孔德静加大了业务发展的投入,多招了两个业务人员,甚至有时候还亲自上门跑业务,但微薄的订单收入仍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勉强维持了一年,创业之初的激情在看不到未来的迷茫中渐渐泯灭,孔德静也疲惫不堪。最后,他选择了离开。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孔德静回家反思。为什么一群有野心有经验的人聚在一起,却没能把事情做好做漂亮?最后他反思,在与同行竞争的过程中,大家的模式、产品、服务都差不多,根本没有积累,更谈不上竞争优势。同时,单纯的网站建设无利可图,完全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这段时间,孔德静在家里调整状态,同时也在网上寻求思想碰撞。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bbs2000》的作者玉子在谈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后,产生了合作的想法,共同做产品,开发论坛节目。那时候php语言还没有成为主流,discuz和phpwind还没有免费开源,用asp写的bbs3000很流行,很有影响力。孔德静觉得bbs3000相对于自己单纯的建站业务有一定的用户基础,比做网站更有竞争力,于是出发去了泉州,和玉子一起成立了工作室,开始了二次创业。
新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他们推出免费开源的bbs3000,然后对定制开发收费,并出售版权用于商业用途。那时,孔德静住在公司的机房里。早上,他必须早起为公司开门。晚上,他要等大家都走了,才锁门睡觉。而且这个时候在泉州很难招到perl-cgi和asp人才,公司人手不足。孔德静经常忙到凌晨。幸运的是,努力总是有回报的。这时,公司开始逐渐进入正规。
慢慢地,他们通过定制开发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盈利,但危机开始出现在他们的团队内部。一方面,php语言逐渐取代了asp语言的市场霸主地位,他们的团队仍然坚守着asp市场,没有任何对策;另一方面,在团队初创期,相对非正式,股权和回报不对等。认知和兴趣的问题让团队感觉有差距。2004年底,合作终于失败。在花光了几万元积蓄后,孔德静独自离开了泉州。
再次回家的孔德静,比上次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合作伙伴不仅很重要,卖软件他也不行。无论是建网站,还是做社区软件,归根结底,他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标准,更谈不上稳定的商业模式。他意识到,创业要做一些可以标准化、平台化的事情。
在选择新的开始时,他没有了上两次的冲动,而是选择先积累风险投资。为此他开始研究SEO,用大站带小站的方式养了一批高流量的站。他网站上的Google Adsense、弹窗、CPS等广告日收入也过万元,但孔德静还是没能找到自己的答案。2005年4月,孔德静受邀参加第一届中国站长大会,在会上认识了中国知名域名投资人、时任王湾副总裁的姚劲波。当时,已经开始抢注和投资域名的孔德静向姚劲波谈了自己的经历和目前的困惑,而姚劲波则指导他从域名开始创业,并建议他以抢注为起点,从域名注册商开始,从小到大做起。
孔德静听取了姚劲波的建议,决定做他感兴趣的域名生意。他放弃了日收入过万的站群,投入全部自有资金,组建了财务、行政五人创业团队,准备做自己的产品和平台。
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中国于2005年8月上线,并获得了CNNIC的域名注册商资格。在开发中国的过程中,孔德静为了研究抢注程序,每天凌晨4:30前(cn域名凌晨4:30掉线时)就开始非常紧张地盯着电脑和日志。然后他分析某条线,每台服务器,每一个抢注的域名,观察域名的掉线顺序,然后研究规律,进行策略调整。巨大的工作量让他筋疲力尽。中国创业初期,团队经常加班到深夜。当他们饿了,每个人都会一起下楼吃晚饭。但是孔德敬因为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创业,不得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那时候他们只能点半斤水煮鱼片和咸虾,显得奢侈。
创业的日子很辛苦,但孔德静过得很充实,很兴奋,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当时因为每天都在研究CN域名的注册界面,设计CN域名的抢注算法,孔德静等人发现了CNNIC系统的很多漏洞,并及时告知了对方,这也让改名的中国赢得了CNNIC的好评和肯定。在2005年推出之前,“重命名中国”是由CNNIC顶级域名注册机构认证的。当年年底,重命名中国成为CNNIC推荐的唯一域名交易平台。2006年,更名中国连续多次获得CNNIC明星注册机构称号。这个时候Rename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他们没有资金做广告,也没有资源做宣传,一切都是靠用户的口碑传播。
终于在2006年底,更名为小公司的中国迎来了一个大机会——微软主动寻求商业合作。当时微软希望与重命名中国在自定义域live上合作,即重命名免费帮助微软部署邮局产品,微软免费在MSN网站和工具上投放重命名广告。
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名团队内部出现分歧。一些管理层成员并不看好这次合作。他们认为公司小,人少。如果我们免费帮微软部署邮局产品,就会顾此失彼。但孔德靖坚持抓住了机会。他认为,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个机会不应该错过。改名的中国,必须借助微软提升公司品牌,否则公司只能是小打小闹。最终,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但在孔德静的强烈坚持下,化名的中国同意了与微软的战略合作。
2007年,微软开始投放更名广告,此时微软邮局产品的软效应开始显现。据孔德静回忆,给微软做邮局产品,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用户,后来改名了。当时用户素质很高,很多都是直接带过来注册域名的。恰巧在2007年3月,CNNIC推出了CN域名1元体验,导致国内很多域名注册商出现了屏蔽接口的情况,但是Rename China开发的架构非常稳定。不仅没有出现任何阻塞接口或错误,而且数万个域名的批量查询也不会延迟。于是,大量的域名投资人、注册人、经纪人开始改名。2007年底,更名中国成为国内最大的CN域名注册机构。
而改名的中国的爆发式增长,却未能掩盖创业团队的差异。当时改名只专注于cn域名,1元钱1 CN域名。不仅没赚到钱,还因为发票和运营的成本而亏损。而且,注册的越多,损失的钱就越多。其他生意伙伴不认同这种赔钱赚吆喝的生意,甚至直言公司就完了。但孔德静认为,对中国来说,用户比赚钱更重要,这些成本都是为了把中国从注册商变成域名交易平台的投入。到了2008年,由于发展理念越来越分歧,创业团队中的一些人开始离职创业。到了2009年,CN域名1元的体验活动结束,网络环境日益紧张,监管部门频频收紧政策。年底,CNNIC甚至禁止个人注册CN域名。站长们战战兢兢,纷纷转行。导致更名中国管理的域名数量从300多万下降到654.38+0多万,公司业绩直接跌入谷底。
此时的孔德静压力很大,经常整夜睡不着觉。一方面,不同名称管理的数百万域名带来的运维压力让孔德静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创业团队成员的离开,让孔德静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和中国的未来。在团队瓦解、业务瓦解的压力下,内外受尽折磨的孔德靖甚至想过卖掉这个更名后的中国,里面注入了他的心血和梦想。
1多年后,孔德静一直在焦虑和纠结的煎熬中思考。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他必须明确方向,为改名找到新的突破口。孔德静在床头放纸笔,经常在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思考。一旦他脑子里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他会马上起来写在纸上,以免忘记。孔德静经常在晚上跑到海边,静静地坐在沙滩上,反思自己,梳理自己,努力在反思中寻找新的思路。有时他甚至会没日没夜地给朋友打电话,讨论突然萌发的新想法是否可行。正是在这个不断思考和推翻自己的过程中,孔德静的思路逐渐清晰,脑海中逐渐形成了未来公司框架的模型。在此期间,为了减少CN域名和监管政策的影响,孔德静观察了域名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推动更名中国从域名注册平台向中介交易平台转移。在此期间,更名作为平台,中介交易了cntv、189、10010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域名,并在域名中介交易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2010年底,孔德静确定了更名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他决定走精品路线,准备将重命名中国拆分为域名信息、中介、管理三大业务平台。
回忆起这段经历,孔德静感慨道,在公司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当自己的成长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时,往往会出现管理短板,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的缺失也是很多草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2011年6月,ICANN通过了新顶级域名计划。忙于分拆业务的孔德静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改名的机会。他联系了在国内积累多年的大牌客户,相互探讨新顶级域名的未来和应用,最终从百度、新浪、360等公司获得了新顶级域名的申请和运营权。
孔德静表示,到目前为止,改名中国是最安全的域名注册商之一,从未出现过域名丢失的情况。安全性是更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很多企业愿意在更名中托管域名的原因之一。未来,更名中国将以新顶级域名为契机,实现业务转型。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1年,ICANN将公布新顶级域名申请初审结果,更名中国万事俱备。据孔德静透露,中国将注册一批新的顶级域名,更名中国的域名数量可能超过1000万,他和他的更名中国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孔德静说,他很赞同李想(泡泡网和汽车之家创始人)告诉他的话,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我们自己的事业的真正价值。其实孔德静一直追求的是事业的价值。对他来说,证明自己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所谓社会地位来衡量了。
从2005年更名中国创立到2012更名七周年,孔德静一如既往的坚持和追求,做出了自己的产品和平台,直到今天更名中国依然只专注于域名。
也许他因为专注而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正是孔德静的专注,让他改名的中国成为了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域名中介交易平台。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很多有影响力的公司,如微软、谷歌、腾讯、新浪、百度、盛大、金山、奇虎360、中国电信、中国联通、BBK、央视等。,都是把名字改成中国的客户,但是一个只有一个产品,域名的公司,能有这么辉煌的成绩。谁能说这与孔德静的坚持和专注无关?
从一开始想通过编程证明自己的少年,到两次创业失败的草根站长,再到国内最大的域名中介交易平台的掌门人,孔德静十年如一日,如今利剑出鞘,却从未懈怠。孔德静的QQ签名上,用他最喜欢的方式写着战斗!哪怕战死沙场!所以直到今天,孔德静依然会在域名中介一线,经常在微博中扮演客服的角色。七年时间,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创业者,不变的是他对域名的热爱和执着。
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孔德静感受最深的是人才问题。他多次提到那个改名的球队,谈到球队在最困难的时候的团结和信任,谈到他带领球队走向幸福之路的责任感。他说,更名相信每一个员工的价值,所以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员工。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的团结、努力和专业精神。
2012年7月,EName七周年暨乔迁庆典,孔德静邀请了一帮域名行业和圈子里的朋友,当然也包括那些年给他打过电话的姚劲波。孔德静在庆典上说,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更名7年,搬迁4次。从只有五个人在60平米的小办公室创业,到1500平米的明亮宽敞的办公楼层,更名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未来将继续努力成为域名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域名管理、域名交易中介和域名。
20113年10月,孔德静拿出约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云多科技”,并于2014年6月推出“云多智能定位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