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下载纸网。
关键词:戏曲歌曲;唱功;艺术价值
一,戏曲歌曲的初步研究
《戏歌》最早出现在1952开头。为了促进新中国的文化繁荣,当时中国歌剧协会和中国音协联合举办了“新歌剧研讨会”,重点讨论新歌剧创作与歌剧改革的关系、新歌剧创作与西方歌剧的借鉴。于是,民族歌剧中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民歌的新的表现形式——“戏歌”。这种植根于传统民歌,又借鉴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以传统戏曲音调和技法为“母语”进行创作,既像歌剧,又像歌曲的唱段。一经推出便风靡全国,其浓郁的民族性、观赏性和传唱性赢得了民众的喜爱和追捧。
在这一时期的舞台上,民族歌剧出现了难得的繁荣景象,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以山西地方戏元素创作的歌剧《小二黑结婚》,由郭演唱,很快就传遍了全中国;《洪湖红卫兵》汲取了湖北天门、绵阳等地民间音乐和古画戏曲的精华,运用板腔和歌谣体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剧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刘三姐》是中国第一部以传统民歌为题材的大型歌舞剧,具有标杆意义。歌剧《红珊瑚》主要吸收了河南各剧种的音调和南方民间音乐。作为戏曲音乐结构的主要框架,融合了板腔和歌谣体,采用了二人转、合唱等表现形式,尤其是合唱,取得了提升戏剧氛围、挖掘人物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效果。《珊瑚颂》《海风满悲》等主要唱段歌剧《江姐》以四川民歌、川剧为主,同时吸收了四川扬琴、四川印青、浙江吴剧、越剧、苏州平弹、京剧等的音调,记录了风格迥异的戏曲元素。发生了什么事?因此,整部歌剧音乐丰富多彩,和谐统一,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民歌的抒情性。
毫无疑问,由民族歌剧中类似于西方咏叹调的唱腔演变而来的“戏曲歌”的音乐元素,直接来源于中国的各种传统戏曲。如前所述,其民族性、欣赏性、传唱性深受人民喜爱。“戏曲歌曲”开始作为“新歌”的艺术形式进入音乐殿堂,进入人们的生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艺术形式的传播,以戏剧元素创作的歌剧方兴未艾,产生了《唱脸》、《门前思》、《红颜知己》、《三国演义》、《新贵妃醉酒》、《梅兰芳》、《断桥》、《梦》等一批优秀作品,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歌的创新、繁荣和发展。
二、创作背景
歌剧《永别》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首歌剧歌曲是由魏作词,王超作曲。这首歌由歌手王庆爽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首唱,清新动听,旋律饱满,获得了音乐界的一致好评。歌剧《永别》是一首悲欢离合的爱情绝唱,歌词精致工整,句句押韵,具有古诗词和艺术歌曲的特点,也是一首叙事歌曲。每句话尾词押韵到元音“ang”,如“长、轻、扬、歌唱、憧憬、希望、故乡、化妆”等。歌词朗朗上口,优雅含蓄,韵味十足。
在歌曲中,作者勾勒了一个跨越千年的美丽爱情故事。仿佛带领我们穿越古今,寻找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影子。茫茫人海,两颗心彼此匹配。主角热情疯狂,期待和相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在音乐上,民族唱法与传统戏曲唱法融为一体。歌曲的旋律以京剧风格开头,悠扬宽广,豪放激昂,然后以叙事的方式讲述永恒的传奇,优美细腻,深情款款,再现了部分旋律,回归了原本的戏曲唱法,但并不是完全的重复。
三、歌唱技巧的分析
《永远的告别》结构整齐,线条清晰,是一部三声部结构的音乐作品。音乐一开始就以独特的形式出现,歌词押韵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作曲家以抑扬顿挫开始,整部作品以慷慨激昂的前奏展开。把这首跨世界的情歌和永恒的告别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然后把歌词抽出来。整首歌分为三个部分:引子+A段,B段,再现A段。介绍是一个松散的董事会。
光谱示例1:
从第一个音乐实例可以看出,简介是9-16,大量使用了波音、颤音、倾音、滑音等装饰音。短短四句话,前后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跃,散板开头的国剧唱法最为突出,让开场充满京味,气势磅礴,仿佛穿越到了清朝京剧盛行的时代。第一句“望山高水长,万里风光,乐声悠扬,永别”,弱拍中,“望”、“水”、“歌”、“古”等词都运用了京剧的唱法。两个音之间用了很多大的跳跃,然后垫音后发词,这就要求演唱者的气息很强才能把词连接起来,同时要注意字正腔圆,加强词中前缀的力度,使作品在响中有细腻感,在响中有柔情,在松中有放松感。
谱例2:(引言和A段之间的联系)
从第二个谱例可以看出,引子与A段的衔接部分以升调为主,短七音完成了从高亢激昂到优美柔情的转变。在王庆爽伴奏的版本中,引子和A段的衔接处有二胡伴奏,使得引子的满满京味和A段的流行音乐色彩在对比中得到完美的继承。
光谱示例3:
A段是18-27。从配乐例3可以看出,A段细腻温婉,与前面雄伟的京腔形成鲜明对比,唱法也从入门中的京腔唱法变成了通俗唱法。这些风格之间的转换就像穿越了千年,讲述了一个跨越时代的爱情故事,与歌曲的主题相呼应。“世间潮起潮落,那一段最难忘”这句话用的是八度和十六分音符。“最难”这个词有七度跳跃。唱歌的时候要注意气息的支撑。随着音高的增加,声音的音量也会扩大。“忘”字加上一个小小的装饰音,会把听者带入一段充满友情的回忆。
光谱示例4:
从谱例4中可以看出,“夜归,镜中梳妆,梦醒泪千行”仿佛把听者带入了梦境,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在镜中看到了过去,醒来时感慨万千,思绪化为泪水。每一句都有音乐的小波动,仿佛内心的波澜与宁静交替。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撑和每一句的强弱对比。每个小节应该随着音量的增大而变强,随着音量的减小而变弱。还要咬定前缀,把每个单词的元音都说清楚。伴奏多为十六分音符,增加了歌曲的流畅性。“梦”对应的钢琴伴奏部分是三连音,仿佛把人带入了梦境。《千行泪》使用了四度音程和和弦,从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到四度音程和和弦,给听者一种震撼感,让他们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爱。光谱示例5:
从谱例5可以看出,随着一系列升琶音,接下来的两个和弦进入B段。
光谱示例6:
B段是25-26小节,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从配乐例6可以看出,演唱部分的音高在第二组小字之上,歌曲的情绪比之前更加激动。“前生太远,来生太长,海枯石烂心无边”的歌词运用对比和同义词,更体现了友情的缠绵。“太长”一词用了一拍中的前八个和后十六个音,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矛盾的感情。唱歌的时候,情绪也要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而变得兴奋、热烈。歌曲要随着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推向高潮。“长”字可以逐渐加强,要求唱腔时用高的位置,以声线的变化来表现主人公对生死的牵挂之情。
光谱示例7:
从第七个乐谱可以看出,小节34-37是B部分和再现的A部分之间的连接。此时钢琴伴奏部分大量使用八度、十六分音符和跨越三个八度的琶音,表现出歌曲惊心动魄的感觉,然后37小节上升五度音程,音量要从“P”到“ff”处理。
光谱示例8:
从第八个谱子可以看出,这部分是再现a段反复唱腔的引子部分,这里的引子与第一个引子有一点变化,旋律的起伏与前面几段由于加入了装饰音而形成鲜明对比,前后呼应,凸显京味。
光谱示例9:
从配乐例9可以看出,歌曲结尾的“钱”字和“古”字有了延伸符号,为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提供了空间,同时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演唱水平和气息支撑。“爵”字是在长音之后加上波音的曲调,要求演唱者唱的位置要高,声音要全开,气息要足。最后一个“唱”字是* * *八拍,要求演唱者有很强的气息支撑,演唱时要表现出冷静真挚的情绪,让整首歌在激荡激昂的情绪中结束。
这首《永别》将民族音乐与传统戏曲音乐完美结合,在“戏”与“歌”中擦出火花。唱法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清新脱俗,气势磅礴,让人眼前一亮。它以全新的形式和面貌将民族音乐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繁荣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曾经是中国社会的历史教科书,经过锤炼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曲调优美,情节感人。而流行歌曲成为20世纪末的一年?p人的宠物。将传统戏曲元素与民歌有机结合而创作的“戏曲歌曲”,既有时代的流行特征,又有其民族魅力和时代感,对年轻观众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毫无疑问,《永别了》等一批“戏曲歌曲”的诞生,对于新时期民歌、流行歌曲的创作和中国古代戏曲的复兴,具有特定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作者是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
参考资料:
[1].张毅。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融合与发展――以《永别》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 2016。
[2].王。从歌曲《永别》看传统元素与时代脉搏的审美创新[J]。中国音乐创作. 2014 (03)。
[3].陈一正。以《永别》为例浅析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J]。通俗文学。
[4].徐玲。从《永别》谈民族声乐与戏曲声腔的融合[J]。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