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芬对四川教学的贡献
国民政府任命程为四川大学校长。程虽曾担任驻德大使和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但普遍遭到川大教授和舆论的反对。郑艳芬出于义愤,两次在朱光潜教授等人发起的拒绝上学宣言上签名。1939年,成以疏散为名迁居峨眉。1940年8月,郑艳芬辞去物理系系主任职务,仅当教授。1941年,重庆大学学生闹事赶走了校长。教育部任命张宏远为重组委主任,郑艳芬等四人为委员。半年后,张宏远任校长,郑艳芬任教务长。此时学校里斗争尖锐,关系复杂,但他公道正派,作风严谨,谨小慎微,处理教学工作有条不紊。也经常协助总务部门做好工作,以便更好的稳定教学秩序。因为他在工作中能为别人着想,在重庆大学的师生中很有威信。
当时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都在沙坪坝,两校物理系经常联合举办报告会和研讨会,由两校教授轮流主持,郑艳芬是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在担任繁忙的重庆大学院长的同时,郑艳芬还积极参加中国物理学会的活动。1941—1943他是物理学会12理事之一,物理术语评审委员会委员。由于单位分散,交通不便,中国物理学会10和11年会分为6个区。郑艳芬等四人是重庆筹委会领导。1942 12重庆区10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郑艳芬担任会议主席。严济慈专程从昆明赶到重庆。他和恒力共同作了“中国物理学二十年的进步与中国物理学会”的演讲,还举行了牛顿诞辰300周年纪念会。1943昆明、重庆、淅川根据物理学会章程成立分会。重庆分行董事为郑艳芬、施士元、周同庆。1943 165438+11年会于10月28、29日在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召开,郑艳芬继续担任会议主席。他也是中国科学学会会员,曾担任《科学》杂志编委。
郑艳芬虽然很忙,但仍然承担着近代物理、电磁理论、热学等课程的教学。他也很关心中学物理教育。当时中学教材,尤其是实验教材匮乏,于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末重印了叶合编的《初等物理实验》第一版,以解燃眉之急。
郑艳芬在吴任中央大学校长时,担任校长秘书室主任。1946年,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吴邀郑艳芬东去。因重庆大学事务多,重庆大学校长张宏远滞留,未能东去,但担任中央大学重庆留守处主任,处理中央大学未了事务约一年。
1949上半年,重庆白色恐怖严重。当张宏远校长得知十几名进步学生被列入黑名单后,悄悄告诉了郑艳芬。他听了这话,就去了这些学生所在系的教务长家,让他们转告这些学生尽快离校。所以没有学生被抓,师生都很开心。1949年8月,郑艳芬应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出访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在国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后,于1950年2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希望他到中国科学院工作。经过重庆大学的努力,他觉得西南更需要他,他还是回到了重庆大学,担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
1950之后,大概过了两年,川大物理系十几个老师申请北上。由于师资短缺,他们向重庆大学请求支援。1952年,郑艳芬来到了四川大学。他婉言谢绝一切行政职务,专心教学科研。还被邀请参加全国相关教学会议,带回会议精神,指导物理系教学改革。1952院系调整后,参加高教部青岛会议制定物理系新教学计划,带回两种教学计划(A类计划是高教部要求的,B类计划是学校条件尚不具备的过渡计划)。郑艳芬积极推动新教学计划的实施,使四川大学成为按高教部要求开设四门基础理论物理课程的高校之一。从1953开始亲自讲授《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三年,在国内较早地整理了这门课程的讲义。他学识渊博,但仍虚心吸收各家之长。他主动和王竹溪讨论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的改革和改进,参考并在后来采用了王竹溪的教材。他还派助教到北大向王竹溪求教,学习他们的经验,收集其他专家(如卢鹤绂)写的讲义,集思广益。他认真备课,笔记写得工整认真,查阅记录学生的反馈,每年都要重写笔记。虽然社会活动多,教学行政工作也多,但每次备课从不马虎。每天工作到深夜,即使身体不适也坚持按时上课。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关心。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耐心解答问题,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他不仅热心指导青年教师,还把他们介绍给自己熟悉的物理前辈如王竹溪、王、何、、叶云丽、周世勋等求教。1951年8月,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21名理事。郑艳芬当选为主任。回到四川后,他积极组建重庆和成都的物理社团,组织和开展活动。
1951年9月,谢教授介绍他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9月,他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郑艳芬参观了诺贝尔奖获得者C.F .鲍威尔在英国的实验室后,认为用核乳胶做核物理实验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可以在中国西南地区进行。先是在教研室做了“照相乳胶在核物理中的应用概述”的报告,又在1957在全校科学研讨会物理分会做了“照相乳胶研究介子概述”的报告,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了一些前期工作。上世纪70年代,他的学生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物理老师在西藏甘巴拉山参与建设了世界最高的宇宙射线乳胶室。
因为郑艳芬在物理学界的声望很高,1959年,川大领导让他再次担任物理系系主任。
1962为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增加了郑艳芬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负担。当时物理系有近1000名学生,200多名教职工,10个教研组,5个专题组。郑艳芬工作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整顿教学秩序,安全及时处理问题。他经常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深受大家尊敬。
1964期间,川大的“四清”运动,重点是物理系,批评专业技术强的老师。但郑艳芬作为部门负责人,经常讲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的稀缺性,并给予适当的保护。郑艳芬于1979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