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情怀

关于“大学”的思考

我不喜欢看书,尤其是那些厚厚的书。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但是,现在在大学,全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迫自己看。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一些古代课本。我读的是《大学》,感觉读完之后变得博学了。“以诗书自傲”这句话是应该回答的。这些书不仅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本书,但今天分别刊印,可见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是清德”这一命题,得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称赞。“纪”、“知”、“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中“活的人多,吃的人少,病的人多,用的人舒服,那么财富就够了”的论述,体现了作者先进的经济思想,值得我们好好体会。所以,那些给它起名为“大学”的人,正如郑玄所说,“记住他们的博学,就能成为政治家”。

下面是我读《大学》的感受。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成书于春秋末期、战国时期,写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它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的是关于政治和哲学的深刻而广泛的知识。《大学》根据孔孟的“仁政”思想,阐述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本文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三个方案)和八个方法步骤(八个顺序)。“三纲”是“显德”、“立人”、“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天生就有高贵的“明德”。入世后,“明德”被遮蔽,需要通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弘扬明德,达到道德完善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八个目标”:“纪”、“知”、“诚”、“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大目标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个目标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眼是“修身”的目的。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而后知,知而后诚,诚而后正,心而后修,身而后修,家而后治国,国而后治天下。”大意是:通过探索和了解真理,丰富知识和诚实处理事情,对待事情的态度就会客观,人们的思想就会正确,他们的行为就会良好,家庭就会得到净化,国家就会得到良好的治理,世界就会和平。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就太好了,世界可以和平,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在书中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亲者,生而敬之,养而乐之,病而忧之,丧而衰之,祭而严之”。大意是:孝顺父母的时候,要尊重父母,让父母开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应该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我们应该很难过。当我们崇拜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是严肃的。这就是孝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正确的态度,那么家庭就会繁荣,国家就会强大,国家就会非常友好,世界就会和平。多美好啊!我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大学之道,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词《大学》第一章中的句子。意思是“大学”的原则是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使世间的人变旧更新,使人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读书自然不是为了治国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太过了。古代的大学指的是君子之学,做君子。至于人,恐怕人或者学生早就忘记了什么是仁。当然,我承认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意思。读完《大学》这本书,我并没有从中学到多少哲学,而是学到了一种与世界打交道的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仅是人的道德实践,更是个人道德修养在社会政治实践中的运用,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把自己的道德修养运用到天下百姓身上,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心中的清正廉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创建和谐社会,以达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

《大学》概括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于正心”,意思是说,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键是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所谓养家人之人”,就是说,要治好家人的病,关键是先把自己的品德培养好。“所谓治国,必先齐家”,意思是治国的关键是先治家。所谓“以治国平天下”,就是要让天下太平,必先治国。所以,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是人生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有能力治理好一个国家,才能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不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情和家里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做官治国,否则就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做人,那么他的人生最后一定是失败的,不管他有多博学,多有钱。古人云:“官质即人品,先做官。”。另一方面,懂得做人,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永远会被铭记和学习。所以古人说:“智慧是美德的资本;美德是天赋的老师。”

“大学”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为人处事要冷静。“大学”的目的是弘扬光明磊落的品德,使人弃旧立新,使人达到最圆满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老百姓,每个人都要以修身为本。如果这一点被扰乱,家庭、家族、国家、世界都不可能治理好。我们应该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不好了...

短短2000字的《大学》,深刻阐述了人生与社会的大学问题,以及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不在于某一项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琐事。学习在于明辨世间是非,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为全世界人民树立榜样。“君子动而天下为天下之道,天下为天下之道,天下为天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