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夜晚》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表达个人对时代的不舍,也隐约流露出思念祖国、故乡、亲人的感情。

诗的题目是《寂静的夜》,大部分笔墨都用来描写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节描绘了一幅很普通的画面:月色幽幽,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中;天空中有云和星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看到。

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在屋外漫步,漫不经心地望着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望着从云层中漏出的稀疏的星星。如果继续写这种平淡无奇的写景思路,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

但在第二节的开头,诗人真的问了一句“天河在哪里?”这个问题拓宽和提升了全诗的境界,把读者的视野和胸怀带到了浩瀚的宇宙。作者似乎想把读者的思想引向“聚精会神八极”和“漫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透过无边的黑暗看到星夜的无限深处。

然而,下面这句“远处的海雾模糊不清”,又把读者刚刚放下的思绪拉了回来。模糊的海雾可以挡住人的视线,却挡不住脱缰的野马想象。

此时,飞翔的心停不下来,想了很久——“我怕岸上/月球上有鲛人?”这句话极好地证明了诗人的想象力确实穿过了茫茫海雾,想象着有一个“鲛人”站在岸边,默默地对着月亮流下一串串珍珠般的眼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悲从中来?还是无尽的向往?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没有后一段的想象,前一段的风景是平淡无奇,毫无生气的,有了后一段的想象,共同的风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第一、二节虽有写实与想象的区别,但都写了一个“静”字,全诗氛围和谐统一。这首诗清幽雅致,字、句、行组织有序,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

在这幅空灵的画中,有诗人深沉的遐想。在异国海边宁静的夜晚,有“飘在月亮上”的鲛人的幻像,正是诗人忧国忧民之魂的投射。

扩展数据:

著名评论

现代作家、翻译家葛宝全在《葛宝全》中收录了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郭沫若曾在《我的诗歌历程》一文中说,他第一次接触到泰戈尔的诗歌,仿佛获得了‘生命之泉’。当时翻译泰戈尔的诗,他的很多诗,比如《平安夜》,都是受泰戈尔的影响,富有诗意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泽龙在《中国新诗的艺术选择:王泽龙文选》中写道:“五四运动退潮后,一个纯洁明亮的月亮(星)意象群闪现在其忧郁的情感表达的世界里。”?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这样评价郭沫若诗歌中的象征主义:“郭诗歌的音乐节奏与内在情感过程的对应使其节奏具有象征性,这与穆的象征主义诗歌音乐观是一致的...写自然之美的《平安夜》句式工整,长短对应,押韵错落,节奏和谐,优雅而富有弹性。”

百度百科-平安夜(郭沫若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