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书的感受怎么写?200多字

大学后的感觉

大学士原是《礼记》第四十二,位列五经。宋代的程氏兄弟把它拿出来单独列出来。朱与合编了《大学笔记》、《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之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了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遗言”。朱将《大学》重新整理,分为《经》一章和《传》十章。认为“孔子之言,盖一章,而曾子所述;”《十章法》传下来,是曾子的主意,被他的弟子们记住了。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是记载的;传》是对“经”的解释,是学生所录大学”是“小学”,意思是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成人的学习。”《大学》是四书五经中最短的,只有1700字左右。我女儿五分钟就能背一遍。大学虽然短暂,却道出了一个人由平凡走向圣洁的道路。如果一个人能够遵循大学的教导,他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去学习美德,学习知识,并且终生受益。退可为君,进可报天下。让我汗颜的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人民教师,30岁还是个孩子的班都,对这样一本好书有所了解。所谓光头男跟着月亮走,被揭穿了。大学之初,说大学之道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成人之士,当初也是修身养性,持家有序,治国平天下,让一个人成为一个不屈不挠的成年人,关心世事,而不是整天鸡毛蒜皮。接下来是学习的顺序:那些远古欲望明显优于世界的人,应该先统治他们的国家;如果你想治理你的国家,你应该首先把你的家人聚在一起;要想家人团聚,先修身体;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确,先真诚;如果你想真诚,先让他知道。知识存在于事物之中。欲明德于天下,先治国,先齐家,先齐家,先修己,先正心,先正心,先诚,先诚,先知,先学,最后指向学德学德最根本的地方——格物。一步一步来,我会描述古人是怎么做到的。每一步都很细致,引经据典,合情合理。从庶人到田字,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让大家各就各位,描绘一个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和谐社会。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我又读了一遍大学,合上书,闭上眼。我想到了我三十年的经历,想到了我的学生时代,想到了我教过的学生,想到了书里提到的古人的学习和教育,想到了我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想到了今天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没有善恶和愚昧之分。经过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大家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白话文运动以来,这种读四书五经的教育已经消失了八九十年。几十年来,中国人都没有机会读到这种教人修身养性、齐家的书。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是一个人,即使他有知识,也不会有多大贡献,因为他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虽然有些人能得到品德好的好导师,但毕竟是少数。全社会学龄儿童的道德教育,大部分还是靠学校和老师。作为老师,我无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经过我的教育,我的孩子在道德上没有提高,甚至在社会上做出恶行,害人一方。想到这,我不禁汗流浃背,不客气地说,我很无能,很认真。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人,其次是知识学习和技术应用。一个国家到处都是高科技人才,每个人都被勾心斗角,勾心斗角。这个社会能和谐吗?以前看到社会上不好的现象,总是说世道变坏了,人还没老,从来没想过自己。现在我知道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能时时处处尽职尽责,真诚待人,培养家庭,教导丈夫和孩子,孝敬父母公婆,尊重同事,教出合格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