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择业是人生的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要认真分析,积极引导和引导。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在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 * *分发了20多份问卷。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不敢面对现实。大学生成就感很强。在择业上,大学生的追求和期待更加强烈,有强烈的希望成功和服务社会的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有很高的抱负。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择业心理预期高,但缺乏自信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心理期望值就很高。这种高期待在四年后更高,大学生求职的高心理预期就是突出表现之一。
3.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强烈,但缺乏努力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非常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他们愿意根据专业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自己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但他们缺乏吃苦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偏远的山区、基层。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功之路一帆风顺。虽然他们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但他们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志向,但害怕努力,没有做好努力和拼搏的充分准备,产生恐惧和犹豫,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对全面素质的重要性有强烈的意识,但自身缺乏,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主要是全方位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有些人大学四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求职心态冲突的原因
1.毕业生本身就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各种矛盾中的艰难抉择。比如自我与客户、理想与现实、奉献与需求、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的矛盾。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凸显期。他们的心理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完善,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再次,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心理不成熟,个体心理特征差异较大,表现出择业时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期。目前高校正在大幅度扩招,岗位数量跟不上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改革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保障其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值得高校乃至全社会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高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情况,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种情况是毕业生求职心态不一样的直接原因。
第三,调整大学生的求职心态
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求职心态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千万不要认为一般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难免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积极的一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也是其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努力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高校和社会也应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求职态度,合理求职。
1.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大学四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对自己的求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选择工作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要学会全面认识社会,客观分析评价自己,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就业定位问题,调整就业心态。
3.学校要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评价自己,增强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也要加强就业技能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求职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这是调整大学生求职心态最有力的措施。此外,家长、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对求职有积极健康的态度。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中国就业问题中的战略性核心问题。不过,大学毕业生失业这个话题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如何正确的分析原因,拿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对劳动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应如何应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艰巨而紧迫的问题。在这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在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之后。,我总结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大学与市场需求的供求关系错位。首先,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格格不入,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剧增。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及时和高校设置专业时缺乏科学辩证法有很大关系。可能是高校设置的专业前几年很火,几年后就冷门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岗位和岗位变化,一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相应专业的数倍,从而形成人才需求市场配置的时滞。原因是高校专业设置跟不上。所以专业不对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二)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对大学生要求过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都是在找自己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大多数雇主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人。越小的企业越不愿意用大学生,不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所以这种小企业用人的观念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河北人才市场2010专场招聘会上,我问了参加应聘的同学,他们都很受感动。他们说,本来信心满满地去参加面试,但是当用人单位打出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却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被叫了回来。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3)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影响其就业成功率。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到各种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市场上存在几个误区:第一是考研热潮。一些家长和学生自己认为高等教育会给他们更大的就业机会。况且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富裕。所以我只要考研就好了。二是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毕竟是国家干部,是国家给工资的。近年来,国家也提高了公务员的比例。另外公务员这个职位不累,工资待遇好,社会福利好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就业的单一性。
(四)大学生就业流向不同。中国东部经济很发达,所以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和东部在一起,导致东部从业人员太多,所以产生很多问题。然而,中国中西部经济不发达。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少就不去,所以东西部人才比例进一步提高。
1.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研究
(1)调整结构性矛盾。为了缓解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落实好“大学生志愿西进计划”政策,落实好生活补助、权益保障等相关政策。
(2)规范就业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媒体的作用,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编写就业指南,发布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活动。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校应增加就业指导活动。学校要定期举办招聘会,邀请企业到学校招生,避开毕业就业高峰。学校也应该邀请创业者回校举办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4)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社会需求等因素,紧密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用人单位定向的专业调整学科、专业机构和专业设置。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5)强化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鼓励、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搭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组织工作的,政府将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帮助。
(六)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相关政策。一方面是大学毕业时为工作单位落实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学校要给面子留档案,学生找到工作就把户口迁到用人单位。二是鼓励学生去西部贫困地区,既能缓解东西部人才差距,又能锻炼大学生的意志。
总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引导就业”的正确思路,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