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术语的由来
但6年后的今天,北大的这一“基本理念”似乎并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
面对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在初级学期学习?”,几乎每个受访的北大学生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收学分”。这些学生声称,只是为了缓解正常学期的压力,他们决定“甚至将一些学分分配到假期”,以便获得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小学期成为收学分的工具,显然有违北大的初衷。
赵华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大二学生,毕业后正在努力出国。今年暑假,他参加了一个GRE班来加强他的英语(论坛),所以他“顺便去了一个短学期”。赵华坦言:“我在小学里随机选的课,我不奢望什么,只求赚学分。”。
记者在北京三所高校采访发现,学生对小学一学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eecs 2008级的胡兵说自己“上课昏昏欲睡已经半个多月了”。他说,由于小学的课程基本上与平时相同,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大多数学生对暑期学校的课程并不新鲜。
在与北大一路之隔的清华,不少受访学生表示,小学里的收获其实“挺水的”,实际意义不大。在该校基础科学班大二学生王月眼里,“小学学期就像放假一样,听课、抄作业、打游戏、睡觉,其他时间和女朋友在一起,然后放假”。有些人甚至抱怨说,小学学期占据了暑假的一半时间,让他们没有机会出去实习。
很多同学表示,如果小学学期和大学学期的区别仅仅是时间的缩短,教学方法没有创新,那么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在清华大学一间满是汽车零部件的教室里,汽车工程系的老师邱斌先生告诉记者,21年前,他还是本科生的时候,就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暑期班,在一间闷热的教室里学习BASIC语言。“听着教授的话,想到其他学校的学生都已经在享受他们的休闲暑假,我感到很痛苦。”既然他已经成为一名教师,他不希望他的学生在小学学期犯和老师一样的错误。
“我不要求考试,主要是为了弥补学生平时课堂练习的不足。”他指着教室里堆放的零件说,“我来教你组装汽车零件,拆卸发动机等。,并分组交作业或参加答辩。"这门课程的可操作性很强,调动了学生暑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还是和平时一样,老师就告诉学生要听,小学一学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就达不到了。”邱老师说。
邀请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短期学期,聘请外国大学教师授课,用英语授课,这是大多数提供短期学期的大学显示其国际化的标志。但记者发现,学生其实更在意的是“不考试,作业不多,交几篇论文”,这是他们选课时的主要标准。
"对我们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北京大学法律系的肖涛告诉记者,“可能是观念没有转过来。当我遇到困难的课程时,我会考虑如何通过它。如果考得太好,大家都会失去热情。”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示“能理解学校为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所付出的心血”,但面对看似国际化的小学遭遇应试教育模式的现实,也很无奈。“你得先做作业,考过,剩下的有空再说。”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李老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授互动广告研究课程。“我班不用考了。”他说,“我就像一个导游,带领大家在巴塞罗那乘坐观光车。任何学生都是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当他们想下车逛逛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时,我会给他们详细讲解,引导他们深入游览。”
前几节课,这位“导游”向学生展示了很多在国内从未见过的广告前沿案例和研究思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关的方向和领域,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提交论文。
最后两节课,李老师坐在学校的咖啡厅里,和一个个交卷的同学交流。“我评论他们的论文,其实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同桌而坐,像朋友一样聊天,这样我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李老师说:“像往常一样在同一个教室里,很难抓住学生的心。我们希望在不给学生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大卫·贾斯珀教授在人大暑期学校给40名大学生做了西方文化的介绍。这位对《圣经》有很深造诣的教授评价他的中国学生“都很勤奋”,每天都会认真完成课程规定的阅读任务。但他也坦率而机智地进行了批评。“他们都很努力,但有时过于努力,缺乏批判性思维。”大卫·贾斯珀教授说,“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我争论。可能中国学生比较矜持,他们很少这样。”大卫·贾斯珀先生可能不明白,中国很多高校的老师在课堂上并不鼓励这种争论,他们也无法帮助自己的学生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
虽然一开始对“小学期”有抵触情绪,但26天的课下来,人大的陈骁和同学们坦言,感受到了国外大学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教学模式,但“如果把这种方式也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才是我们真正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