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务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法学专业因就业面窄成为就业率低的专业。调查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有理性认识,明显感受到就业压力。同时,调查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作为就业首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对就业后收入的期望值较高。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处于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特别是经济组织和律师事务所。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发展前景很大。从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当警察、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负责大公司的法律事务;做律师;做一名高校法律教师;在研究所做法学研究员是个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很高。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近年来,随着对法律人才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尤其是经济、国际传播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的就业形势
“法律怎么了?”这可能是目前所有关心法律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职业龙”到“职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到底层的“就业劳工”;就业已经冷到化为坚冰,但每年还是有那么多考生报考。近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冰糖葫芦”,新闻媒体各种夸张的背后,都是人们对法学教育的担忧和考量。从历年法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形式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高校跟风开设法学专业,导致法学专业太多太多,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得不新鲜。事实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高校设置法学院的统一标准。法学专业设置门槛太低甚至没有门槛,也造成了中国高校很多“法学专业见证的奇怪情况”。比如有的理工科院校为了升格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学习;有的学院为了提升品牌,尝试学习;有些高校虽然有法学,但是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正规班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292所大学开设法学本科专业;2005年是560左右,4年增加的数量和过去20年积累的数量差不多;到2008年底,人数已经达到634人,法学成为全国人数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中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顺利完成了三级跳。据统计,我国现有本科法学学生约30万人,初级法学学生22万人,比30年前增加了200多倍。一方面是高校法学专业招生“阔步前进”,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磕磕绊绊”,将大量“法学信徒”挡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2考试。号称世界上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进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范围窄,门槛高,目前高校法学教育只注重按照传统培养法律行业的法律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注重为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以律师行业为例,律师提供的商品是服务,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律知识的结合,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这就需要法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轻松找到法律工作,而这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⑤期望值过高。法学生毕业后更喜欢机关事业单位,对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要求更高。
第三,直面困境,询问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尽快培养未来需要的一些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很重要。只有在学习期间锻炼这种能力,将来才能用得上,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比如他们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新职业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
由于法学仍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学生在充分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实习,学习实际操作,积累一些经验,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本质上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对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科学生进入大四,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就要想尽办法(主要是参加各种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拓宽就业渠道。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学习一门技能,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做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大。有时候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学生不想做。
目前,我国注册律师约654.38+0.4万人,律师事务所超过654.38+0万家,平均每9000人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每654.38+0.300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每654.38+0.800人拥有一名律师,纽约每200人拥有一名律师。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来看,发展极不平衡。
广东和北京的律师超过1万人,占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律师只有400多人,部分牧区律师只有1人。我国律师年业务约900万,业务收入约90亿。律师人均收入7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费1000元左右。但仍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北京律师年收入最高达到26万元,上海20万元左右,江浙7万元左右,广东5万元左右,一些西部省份律师平均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
无论是从业人员占整个人口的比例,高学历、外语人才律师的比例,还是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的比例,中西部地区的律师都与东部发达地区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悬殊,这种悬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和中西部律师发展的巨大反差,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流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所以总体来说,从个人生存和利益的角度来看,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行业发展环境最好,最有利于个人发展。当然,不能只看这些平均数字,就认为律师行业的形势一片大好。律师是一个强弱差距很大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薪百万或千万,但很多律师却入不敷出,年薪不足万元,有的甚至没钱交年检会或会员费,被迫转行。对于一个新律师来说,90%的收入只能维持一个基本的生存。虽然成功的标志不是金钱,但律师最有力的评价标准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恶劣,这是我们从事律师行业的巨大障碍。
社会并不完美,律师行业也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要看到,律师行业只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只要选择了律师,就要努力实现梦想,总有一天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