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二代」不愿意接班?

未来10年,民企管理层将进入“换帅”高峰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本报邀请了两位学者进行深入探讨。是上海东方青年社与本报联合开设的“争锋”专栏的第十五期。“民企二代”有成功接班的基础。何小刚●随着我国法制的完善,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公平有效●核心家族结构使得家庭矛盾能够在父母的干预下低成本化解●民企二代的综合经营能力可能比父辈更强。从产权制度和社会支持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第二代具备成功接班的基础,他们仍然比他们的父辈和同代的其他管理者处于更好的位置。首先,就产权制度而言,民企二代不用再像父辈那样担心财产安全。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私有产权不受法律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创业过程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其难度可想而知!产权不清晰,大大降低了父母企业家的专属投资,降低了生产效率。中国1996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有恒产就有恒心。现在产权归属已经非常清晰,这为民企二代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而且随着中国法制的完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会越来越公平有效。其次,家族支持为中国民营企业第二代的成功奠定了情感基础。传统文化体系强调多子多孙。在高度不确定的制度环境下,这种依靠庞大宗族建立起来的生产性组织有助于降低各种风险和经营风险,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家族矛盾和矛盾是制约企业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失去祖辈核心权威后,只为私利的家族代理行为恶化;过程中的内斗进一步削弱了整个家族的优势,对企业组织的损害是巨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很多创业型家族企业就在这个时候倒闭了。目前中国的创业型家族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核心,企业主的后代多为独生子女。即使有几个孩子,也不会有满屋的儿孙。接力棒的过程简化了很多,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存在或者可以在父母的干预下低成本相对容易地解决。所以所谓“富不过三代”的铁律可能需要修改了。家训有很好的社会基础,接力棒的战略规划和合理性,提高了接力棒成功的可能性。家族控制的概念使得企业家在早期阶段就制定了一个成功的好计划。中国企业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远见。其实大部分都已经开始培养后代了,比如安排孩子去更好的学校读书,甚至出国留学。给他们提供很好的实践学习机会,甚至孩子十几岁就可以进企业锻炼。为了磨砺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孩子经常被要求从基层做起。比如,有调查显示,83%的浙商表示,子女在被安排参加高层管理活动之前,应该先从基层做起。这种理性的培养模式是高效的,因为它不仅能保证民企二代对整个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与企业建立感情,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创业的艰辛,从而坚定他们对家族财富增值的信念。最后,学习的榜样为民企二代接班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中国很多民营企业都成功完成了接力棒的任务,比如邰方集团、碧桂园控股、红豆集团有限公司等等。这些成功的案例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不仅可以成为精神支柱,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比如邰方的“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九年制轮班模式,就非常成功,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经验模式。此外,中国民营企业接力棒的知识传播方式越来越多,这也为成功接力棒奠定了基础。例如,在一些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有关部门将“民企二代”的培训纳入了整个中小企业培训计划。成功的接班模式和经验的传播,对民营企业第二代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民企二代并不是说一定要继承父辈的事业,而是要善于利用父辈的财产和其他资源,做到物尽其用,把财产投入到最有可能创造价值的领域。如今,民营企业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还要参与国际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认为,民企二代不仅能够完成接力棒的任务,而且其综合管理能力可能比父辈和同时代的企业管理者还要强。照耀你胜过蓝色。首先,绝大多数的民企二代都诞生在中国。他们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已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和制度的运行规则,知道在中国做生意什么是必须的,比如不失去朋友,维护关系等等。同时,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民企拥有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尤其是国际化视野。一项调查显示,70%的浙商民营企业家已经安排或打算安排子女出国留学。其次,民企二代有更好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基础。“富二代”既是贬义词,也是褒义词。“财富”是企业成长的物质基础。没有财富,在信息不对称的交易领域,谁会相信你的实力?父辈积累的物质财富不仅有助于民企二代在交易过程中减少沟通成本,也有助于他们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父母积累的人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继承,或者可以低成本维持。这些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是民企二代先天的优势资源。再次,民企二代基本上都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而且因为从小接触,有使命感的民企二代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能够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可能远在父辈之上,综合管理能力可能更加可圈可点,因此更懂得科学规范地管理企业。最后,民营企业第二代也更好地理解了家族与企业的关系。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企二代,可能更懂得如何通过治理机制的改革来厘清企业与家族的关系,比如如何在去家族化的过程中培养和谐的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当然,民企二代并非没有挑战,父辈的阴影很可能加速他们成为“害群之马”。如果他们不能像父辈一样努力、勤奋、坚持、包容、宽容,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获得更多的社会包容和认可,他们可能会更失败。(作者是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这位“富二代”已经步其父的后尘在三岛杨蓉过关。●能否成功接过接力棒,是个人、组织、环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来看,“富二代”成功接过接力棒的比例可能会下降。●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来解决问题。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很多都是50岁以上的。在接下来的10年里,财富的传承和“富二代”能否成功,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富二代”取代“创一代”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可见问题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用是或否来下结论,笔者认为,“富二代”的成功是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交接指挥棒不是个人因素,包括在任者和接任者,而是每个方面都涉及到很多微妙的因素,比如个人素养、心理、经历、学历、能力等。从在职者的个体因素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创一代”是否愿意离开,能否顺利离开?加拿大学者沙尔山在对家族企业发展障碍的研究中,断言“现任者不愿放手”的频率最高。企业是创始人心目中的另一个“亲生儿子”。很多年过六旬的企业家,依然活跃在商战一线,不愿退让。正如一位经理所说,“放弃这项业务相当于签署了自己的死亡证明。”此外,在职者的信任和知识* * *倾向对“创一代”顺利离职非常重要。有学者指出,为保证企业成功传承,在职者应具备乐于引导、积极配合、乐于开创新思路的特质。从接班人的个人因素来看,最重要的是“富二代”是否愿意接班,是否有能力接班。第一个问题是决定性因素。一项针对浙江商人的调查显示,37%的“富二代”希望自己创业。第一,家族企业吸引力不够。“富二代”会因为父辈经营的行业缺乏发展前景、业务范围狭窄而缺乏信心,不愿接班。第二,“富二代”在父母能给予足够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追求个性,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第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或留学归来的“富二代”,对行业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不愿意被贴上依赖父母、不劳而获的标签。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许多人选择离开家族企业,自己创业。有时候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在一项对美国失败的家族企业的研究中,研究员勒布雷顿·米勒发现,45%的失败是由于继承人作为领导者的无能。企业缺乏深思熟虑的计划和组织因素涉及很多方面。除了企业发展和组织文化对人的吸引力之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规划及其实施。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表示:“我对我的两个儿子很满意。他们很努力,也很低调,但目前不具备的能力需要磨练。我必须对员工负责。”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过程复杂且风险较大,提前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对于家族企业的成功延续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实际上,计划及其管理往往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因此经常出现关键时刻被命令的现象。1920年,李海仓意外去世。23岁时,李兆会不得不完成学业,提前回国,成为山西海鑫集团的董事长。虽然有“老部长”的支持,但稚嫩的肩膀一时难以担当重任。没有周密的计划,当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可能会因为企业权力结构和所有权分配的剧烈变化而导致企业的崩溃。现代企业的外部环境多变、多样。从社会文化环境看,一方面,传统社会文化强调“承父业”,不相信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文化强调价值观和理念一致,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业经理人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有效决策的治理结构。从经济环境看,一方面,传统行业在不断嫁接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赚钱效应凸显。这种环境的多重影响和变化,既要求“富二代”继承父业,也吸引“富二代”向别处看。一般来说,“富二代”受过良好教育,对新事物敏感,易受环境影响,有强烈的“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欲望。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接班民企二代,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因素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博弈,整体发挥作用。其中,人的个体因素是内因,人的意愿是决定性因素;组织和环境因素是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发挥作用。作者认为,未来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是变化和创新。环境的变化,新事物的出现,会不断冲击传统的“承父业”的观念。越来越多对新鲜事物极其敏感的“富二代”会渴望借助资本的优势发展新产业。缺乏组织上的“规划”和“第一代”不愿意完全让出权力,强化了“第二代”不愿意或没有能力的预期。虽然未来会有“富二代”成功的案例,但总体来看,“富二代”成功接过接力棒的比例可能会下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族企业只有30%能够延续到第二代,只有10%-15%成功连接到第三代。美国学者达维多和纳尔瓦也指出,在美国,只有30%左右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过渡到第二代,只有12%能够成功过渡到第三代,成功的概率只有3%。这些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作者的观点。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第一,中国民营企业接力棒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引起重视。二是“承父业”的传统在弱化。如果“富二代”不能接班,不代表原来的民营企业不能生存发展。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引入职业经理人来解决掌门人的问题。在世界各国,这种模式的成功例子数不胜数。最后,“富二代”不代表“富二代”就是纨绔子弟,而且比那一代还不如。其实“富二代”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理想有知识,听过和见证过父母经商的智慧和勇气,有上一代积累的资金。他们也有华商的血脉,社会应该鼓励他们发展新的行业或领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反过来,它们的发展可能会对其父母创办的私营企业产生有益的影响。(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