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呵呵,3000字才五分!但幸运的是,我愿意为你分享我的内容:

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往等方面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各种矛盾,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正确对待,导致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和消极的情绪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健康生活。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调节身心。乐观开朗,心胸宽广,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劳逸结合,工作量适中。

第二,加强锻炼。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预防骨质疏松和冠心病,但要“适量”。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舞剑、拳击、跳舞等活动。

第三,合理饮食。多吃含有钙、锌、磷、铁、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制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少吃盐和糖。

第四,加强自我监控。《更年期》是许多疾病的易发期。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就医。

简介:

世卫组织组织了一次全球调查。结果只有5%的人真正健康,20%的人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专家调查了11省市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万名高级知识分子的死因。结果显示,平均死亡年龄为58.52岁,比全国平均预期寿命短10岁,其中61.3%死于中年。国家有关部门对1万多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达665438±0.08%,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占39.2%,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为54%和20%。

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是58.5岁,甚至很多科学家都没能超过这个年龄。按照58.5岁这个数字,不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博士后三年,你学完之后有多少时间为社会工作?

大学生是大群体之一,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计划。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大学生每天如何健康地生活。

文本:

影响我们健康的十个坏习惯

(1)紧张。情绪压力很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压、头痛和失眠。

(2)药物滥用。产生毒瘾或造成意外中毒。

(3)暴食。它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4)运动过度或运动不足。

(5)不注意身体的警告。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6)随意停止治疗,会使病情复发。

(7)过度节食或素食使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

(8)吸烟。被称为慢性自杀,也危及他人健康。

(9)饮酒。过量饮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对肝脏的功能产生毒性作用。

(10)吃致癌物。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烟熏食物等。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如何提高身心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强烈。从我国几次人口健康调查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就我国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健康状况相当令人担忧。曾有许多关于五六十岁科学家英年早逝的报道(如蒋筑英等。),而且最近也看到了几个类似的报道,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很多知识分子都五六十岁了,甚至更年轻——在不该多病的时候,却被疾病困扰。统计显示,中科院全国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预期寿命不到60岁(据《当代商报》1998年10月27日+65438报道为52.23岁)——远低于北京居民近7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而且,根据近十年的统计结果,他们的平均寿命在下降。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我们可以做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例如:

第一,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人格特征,都应符合年龄增长规律。它不像童年心理那样单纯幼稚,也不像成年人那样成熟,而是表现出青少年应有的特质,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第二,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情会增强自信心。乐观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第三,热爱学习。学习是青春期的主导活动,为进入成年和社会奠定基础。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你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主动去学习,这样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不仅不会增加心理压力,还有益于心理健康。

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学校和各种环境中,要和父母、老师、同学保持和谐的关系。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尊重和理解他人,并随时准备帮助他人。我们应该和同学建立适当的友谊,找到知心朋友。尽量在家庭、学校、各种场合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当他们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或遇到不幸或挫折时,一些人往往会产生抑郁、悲伤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失去心理平衡。这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缓和情绪,调整对现实的预期,这样才能以最恰当的态度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处理问题,增加自己的承受力。

大学生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人格心理包括人格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年龄、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有着特殊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和想象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在自卑上。典型的想法如下: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看不起我;

(2)我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在几个方面都比我强,我要放弃;

(4)我没有爱好,没有特长,真的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的表达能力不好,别人不怎么和我说话,人际交往不好;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和别人比,觉得自己在知识、能力、外貌上不如别人;二是在面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时,怀疑自己的能力。低自尊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己,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收完成任务的困难,忽视有利条件。把你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你的失败归因于无能。夸大别人的优点,贬低自己的外貌和家庭条件。这样的人生往往自卑、自尊、敏感多疑、抑郁、不安、胆怯、优柔寡断。

一方面,大学生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我记忆的优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另一方面,我们要接纳自己,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一个人的长相和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接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最明智的态度。

成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外界帮助、任务容易是成功的有利条件;机会不好、任务艰巨、主观不努力、能力不足是导致失败的因素。分析成败原因,拓展“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也要看到局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也要分析主观努力的程度,从而做出适当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