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销售市场调查报告

保险市场现状

1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外各大保险公司均看好中国保险市场,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朱总理访英期间,对方把中国开放保险市场作为主要议题,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甚至把在本世纪末拿到中国保险业的准入卡作为头等大事。然而,当所有国家都在看中国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保险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人对保险业的现状持否定态度。民族保险业面临生存考验。

第一,中国的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市场,应该尽快度过婴儿期。婴儿是一个不成熟和容易死亡的时期。众所周知,中国的保险业只有百年历史,但在这个世纪里,中国人规范经营的时间并不长。建国前,保险市场是外国人占领的。建国后,是一个世界。在计划经济和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存在着种种弊端。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保险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处于缺乏专家和经验的状态。这种看似悲观的观点,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人员结构就可以看出来。一些老牌公司,人员结构远没有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在一些新公司,虽然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比较高,但是专业知识不高。换句话说,数学博士不一定是跨行业人才,也不一定是优秀的保险人才。如果不能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中国保险业将很难度过婴儿期,可能会消亡。

第二,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需要尽快改变。

有保险行业的人有一个观点,中国的保险行业很难做,很多人都是过着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他们有的把保险业遇到的问题归结于大众,认为我国大众保险意识差,只知道存钱不知道买保险。他们只看到了营养的重要性,却没有看到保险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责任不能由大众承担。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很多人都有自己管钱的习惯。当年跑银行的人都是来找人存钱的,而今天普通人都是把钱存在银行里,没有人提醒。当时办女校的人都是挨家挨户做工作,有时候会被骂,但是没有退步,所以很多女性进了学校。在今天,保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应该允许国人对它有各种看法。关键是怎么做,怎么让大众意识到保险能带来的好处。换句话说,人们对保险有看法,主要原因来自于保险行业。

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存在培训周期短,专业知识少的问题。保险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来从事。但在一些保险公司,学生几天后就开始工作,有些就像老师在工厂带徒弟一样。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投保人从你这里买保险,一份保障是终身的,但是没有一种商品是万能的,不同的险种适合不同的人,所以需要专业人士为投保人精心设计。一个对保险知之甚少的人,他去“拉保险”。虽然他拿到了保单,但是有没有人问过对投保人的保护,对投保人利益的保护?正因如此,一些投保人在买了保险后不久就认为保险没那么好了,这类投保人很可能会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第二年不再续保,认赔;其次,到处宣传保险也不是那么好。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对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业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是从业人员道德水平不适应保险业发展。

保险是积德行善的事。然而,在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中,一些公司忽视了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导致保险从业人员的困惑,一些公司盲目扩大产能,使公众对保险从业人员产生了恐惧感,严重影响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从目前的保险市场来看,两大问题非常突出。第一,不能坚持最大诚信原则。一些员工在向投保人推销保险时,故意夸大保险的功能和范围,诱骗对方投保,以至于很多不懂保险的人把保险和非法传销、骗保等同看待;二是佣金回扣现象严重。一些公司的业务代表单纯追求业绩,公然违法违规,以给投保人返点为条件拉保险。返点比例越来越高,使得保险市场更加混乱,破坏了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正常开展业务的公司也很难开展业务。

第四,员工流动过快,让投保人没有安全感。

由于保险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公司把业绩看得很重要,忽视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保险成为一个“自己当老板,想干就干,不想干就干”的快速发展行业。据了解,有的公司一年的营业额超过30%。这种不稳定性至少带来两个弊端:一是被保险人没有安全感,不明白谁来照顾自己的利益;其次,这些保险行业的人会在社会上攻击保险,给人一种“专业观点”的印象,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是相当具有破坏性的。

第五,小舢板很难打赢海战。

中国保险公司不多,寿险公司就更少了。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五家寿险公司,分别是中华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泰康公司和新华公司,而且这五家公司的整体规模都不大,很难与国际上一些知名公司相比。这种情况其实对保险行业威胁很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难以抵御更大的风险;二是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即使外资保险公司暂时不进入,国内的改革发展也需要保险业以新的姿态出现,几条船养家糊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从全球范围来看,一旦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我们现在的小公司相互竞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快速扩大规模,那么“第三世界”永远是第三世界。

世纪之交,中国已经逐渐融入国际社会,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说,民族保险业的成败在当前。目前我们还在和国内几家公司竞争。很快,我们将面临许多公司的竞争,包括外国公司。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以这种品质参与竞争,只能失败。

针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我们的观点是:做好两个提高,推动两个转变。所谓“两个提高”,是指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提高保险公司决策者的管理意识和理念,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中华保险有质的飞跃;通过改进,带来服务质量的改变,逐步促进公众保险意识的改变。

之所以提到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因为各个保险公司决策者的想法很重要,没有一定的政府行为。这种改变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只有他们的观念改变了,才能提高他们对服务保险市场的认识,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带来服务水平的改变,进而通过服务水平的改变来影响大众,使他们对保险有新的认识,从而真正推动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2个特征

从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五大特点。

首先,少数国有保险公司占据了典型的垄断市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除再保险以外的人身和财产保险市场上的份额超过90%。从2002年寿险市场和保险收入来看,国内三大寿险公司约占965,438+0%。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甚至占据了寿险市场50%以上的份额。

第二,自1980以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超过30%。

第三,国有保险公司转制为有限公司,带来了所有的制度改革。而且中国再保险分三家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都在海外股市成功上市。

第四,保险的社交技能加强。从传统的经济报酬技能到资本流通和社会管理技能。而且《保险法》和各种法律法规出台后,市场逐渐规范。

五是管理制度规范。保监会从65438到0998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后,通过在地方主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来调整体制。此外,扩大对外开放,国内保险公司增加海外出入境也是一个特点。

2.第一,推动保险市场的重组。首先,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障碍,消除这些障碍,用债券公司制度的优势支持保险公司的发展。为了引导保险公司对私人资产的投资,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境内外股票市场。

第二,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为了培育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有必要将小保险公司发展成企业。调整保险市场准入条件后,通过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和激励机制的增加,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得以完善。

第三,扩大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诚实履行WTO规则,逐步退出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劳动范围限制。中国保险分为引进外资和接受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到中国的方式。

第四,保险市场监管技能应进一步整合。改进管理和监督方式,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化解信用风险。调整保险法,加强保险统计。依照法定程序揭露保险市场违法事项,保护保险市场从业人员的所有利益,引导保险市场公平/公正竞争。

除了上述四项政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比与WTO的协议提前了,世界保险系统关注的是今年年底的中国保险市场。

特别是根据2004年6月5438+10月国务院公布的文件,“其实我们已经过了争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范围扩大/缩小的阶段,但是要注意如何平稳运用资金。因此可以说,在保险公司资金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原则下,需要研究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有效性的侧重。”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政府对保险公司运用资金的态度有了非常重要的进步。

第四章结论

我们调查的主要部分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变化以及目前已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的情况。目前,大多数已经进入或打算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大型外资保险公司都认为中国市场是整个亚洲地区最重要、最有潜力的市场。

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可以轻松进入中国市场,也意味着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力量更加灵活。而且,随着外资的投资规模将大大增加,其投资方式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未来保险公司可能成为独资公司。由于法律问题和中国市场信息的缺乏,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只能成立合资公司。但如果中国保险市场信息充分,以后就不需要和中国公司合作了,那么现在的合资模式就会变成独资模式。

最后,在保险公司资金直接投入资本市场的原则下,一定要提出能够解决安全性、流动性、有效性问题的方案,能够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教育体系。

王艳等,“隐性养老金债务、转轨成本、改革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经济研究》2001(5)。

2.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选择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1(5)。

3.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经济研究2001(5)。

4.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模式的偏差及其矫正”,经济研究2001(2)

5.袁志刚、郑松,“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经济研究2000年(11)。

6.李绍光,“养老金: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比较”,《经济研究》1999(1)。

7、赵曼,“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财贸经济》2003(2)

8.陈工,谢,“论我国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9.李绍光,“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经济研究,2004(8)

10,金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2)

11,朱令,“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入手”,金融研究2003(7)

12,张亚东,“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纵向整合研究”,金融研究2003(7)

13,李震,杨玲,“养老基金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金融研究2001(2)

14,唐旭等,“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选择”,金融研究2001(11)。

15,北京大学课题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激励与增长”,金融研究2000(5)

16,凯文Z,孙祁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经济研究2003(10)。

17,金峰,“公平与效率的交替与协调——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世界经济论文2004(1)。

18,金峰,“人口结构变动的福利效应——一个包含社会保险的模型及其解释”,经济科学,2004(1)

19,金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2)

20.《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行分析》,朱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及投资运用,李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22、《中国医疗保险发展模式》施建祥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版。

23.《养老保险》,董克勇、王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4.《医疗保险》,邱玉林、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5、在杂志上发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等相关文章。

26.网站上的文章。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