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对名词的解释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韦伯的弟弟阿尔弗雷德·韦伯后来成为一名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1876年圣诞节,年仅十三岁的马克斯·韦伯为父母写了两篇历史论文,题目分别是《论德国历史的发展及皇帝和教皇的作用》和《论罗马帝国从君士坦丁到民族迁徙运动的历史》。韦伯十四岁开始在书信中引用荷马、西塞罗、维吉尔、李维等人的作品。在他进入大学之前,他已经读过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和叔本华的理论。年轻的韦伯对研究社会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882年,韦伯进入海德堡大学法律系。像他的父亲一样,韦伯选择法律作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并在大学时加入了与父亲相同的俱乐部。除了学习法律,年轻的韦伯还学习了经济学、中世纪历史和神学。他还在斯特拉斯堡短暂加入了德国国防军。
1884年秋,韦伯回到家乡,在柏林大学学习。在接下来的8年里,除了在哥廷根大学的一个学期和短期兵役,韦伯都留在了柏林深造。韦伯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除了继续学业,韦伯还做过实习律师,最后在柏林大学做讲师。1886年,韦伯通过了律师“Referendar”考试,成为一名见习法官。1880年代后期,韦伯继续他对历史的研究。1889年完成题为《中世纪商业组织史》的博士论文,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两年后,韦伯写了一本名为《罗马农业史及其对公法和私法的重要性》的书,并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考试(Habilitation),于是韦伯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大学教授。
在韦伯即将完成博士论文的那一年,他开始对当时的社会政策感兴趣。1888年,他加入了一个名为Verein für Socialpolitik的组织。这个专业团体的成员大多是当时属于经济史学派的德国经济学家。他们把经济作为解决当时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对当时的德国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计研究。1890年,工会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项目,测试日益严重的东部移民问题(Ostflucht):当时由于德国工人逐渐向迅速工业化的德国城市迁移,大量的外国工人迁移到德国东部的农村地区。韦伯负责这项研究,并撰写了许多研究成果。最终报告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并被广泛认为是一项杰出的观察性研究,这巩固了韦伯作为农业经济专家的声誉。
1893年,韦伯娶了一个远房表妹玛丽安·施尼特格(Marianne Schnitger),她后来成为了一名女权主义者和作家。这对新婚夫妇于1894搬到了弗赖堡,在那里韦伯被聘为弗赖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896韦伯还被他的母校海德堡大学聘为教授。一年后,韦伯的父亲去世,去世前两个月,父子之间恰好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这成为了韦伯一生的遗憾。之后韦伯失眠,性格越来越神经质,越来越难当教授。他的精神状态迫使他减少教学量,在1899的学期里他离开了。韦伯在1900年的夏天和秋天在一家精神疗养院呆了几个月,然后在年底和妻子去了意大利旅行,直到1902年4月才回到海德堡。
在1968+0890年代初的几年频繁著作之后,韦伯从1898到1902年底没有再发表任何著作,最后在1903年秋辞去了教授职务。在摆脱了学校的束缚后,韦伯和他的同事沃纳·桑巴特于当年创办了一份名为《社会学与社会福利档案》的社会学杂志,韦伯任副主编。1904年,韦伯开始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他的一些最重要的文章,尤其是题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一系列论文,后来成为他一生中最著名的著作,也为他后来研究文化和宗教对经济制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这篇论文是他活着的时候唯一以书的形式出版的。也是在那一年,韦伯前往美国,参加了当时在圣路易斯举行的社会与科学会议——这也是与世博会有关的会议之一。虽然韦伯的表演越来越成功,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胜任固定的教学工作,于是继续保持着私人学者的身份。1907韦伯得到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使他能够继续专心研究,而不用担心经济问题。1912年,韦伯试图组织一个左翼政党,将社会民主党人和自由党人结合起来,但最终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自由党人还在担心社会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
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在组织管理中关于行政组织的观点对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考察了组织的行政管理,而且广泛分析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深入研究了工业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他提出了所谓的行政组织制度理想论,其核心是组织活动应当由岗位或职位而不是由个人或世袭身份来管理。他的理论是对泰勒和法约尔理论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科学家,尤其是组织理论家影响很大,因此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