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中常见的十三个逻辑问题
逻辑问题1。强加因果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混乱,很多辩手在场上反应不过来。
几年前很流行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表面上看,林肯总统是被南方暗杀的。事实上,他是在签署XX财务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在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的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财政协议后立即被暗杀...?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很多读者联想到自己,好让自己的大脑弥补?美国的金融集团控制着美国的政治。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敢杀总统吗?这个结论。
这是犯罪吗?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这个错误。
比如我考试不及格前总是吃早饭,但是我不能说?我考试不及格是因为我吃了早餐?。同样,美国总统每年签署无数文件。不能断定所有被暗杀的总统都签署了金融相关文件吗?暗杀总统和财务文件?相关。比如,宋鸿兵试图通过在总统遇刺前签署金融协议来证明这种相关性,但每位总统都在遇刺当天吃了早餐。能证明总统是因为吃了早餐才被暗杀的吗?显然不是。而且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与金融体系没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有因果联系,但因果联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逻辑问题二,因果效应
个人认为,如果要选择辩手最重要的必读书籍之一,那就是《统计学陷阱》。本书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读了五遍,每次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里面有一个案例提到:美国某州麻风病患者最多,比例全国最高,这么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容易患麻风病。?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人治愈的,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人都会来这里治疗,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州的麻风病人数量最多,比例全国最高的原因。
这几天的火爆状态也是一样:二战时,同盟国请了一个科学家研究飞机的哪个机身应该加强。科学家统计了飞机中弹区域的分布图,发现机翼中弹最多,而驾驶舱和发动机中弹最少。那么是否应该加强对机翼的保护呢?事实是,能统计的样本都是被击中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被击中后坠毁的不在统计范围内。换句话说,机翼中枪只是轻伤,中枪最少的驾驶舱和发动机才是致命部位,而这也是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
在辩论中,当对方提出一个让你觉得很突然的数据时(比如X州的麻风病人最多),不要本能地逃避或害怕,而是要仔细思考对方的数据是否能推出相应的论据。
逻辑问题三。偷换概念/前提
把辩论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大众认可的定义不一致的。
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另一个概念。比如什么?爱情第一/理智第一?这个题目本来是关于人际关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较,但是很多反对者会把?原因?定义为?宇宙万物的存在规律?这么奇怪的定义,属于偷换概念。
2.用多义词混淆不同概念;像02全辩?网上聊天?,?聊聊天?有上下文吗?有意义?的意思,而是广场电子科大偷的?有聊天的活动吗?,是典型的偷。
3.混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非集合概念反映构成一类事物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4、偷换话题。在论证过程中,他故意违反题目要清晰一致的规则,偷偷转移话题。
题外话,由于语境的不同,定义有差异是正常的。一般来说,定义上的差异必须首先面对定义。总的原则是,第一常识的定义不需要太多推导,但反常识的定义必须论证和推导。比如上周六的南京09星展,对方球队会不会?梦想?定义为?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愿景?这个定义违背了第一个常识,所以反对的一方进行了漫长的演绎论证。虽然这个定义很难得到评委的认可,但也成功打乱了正方的部署,使得比赛始终在反方的节奏中展开。
逻辑问题四,攻击辩论
也就是常说的不着边际,严重违背提问者的本意。
比如以前有个题目叫?生产安全问题可以/不可以避免再次发生吗?。积极的论点是这样的:?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一条河流,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再相似的生产安全问题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自然可以避免重蹈覆辙?。这个论点没有逻辑问题,但却是典型的攻击性辩论。
还有什么?人类需要/不需要时光机吗?反对这个话题的很多论据是什么?时光机是造不出来的,那么造不出来的自然就没必要了?。这个论点也有攻击辩论的嫌疑,因为这个命题的讨论是基于?时间机器可以被制造出来?前提是。
攻击辩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无法对质。在论点法官眼里,会直接判,但在白皮书法官眼里,要看对方是否回应。比如今年的中文辩论赛,天津大学和马来西亚国能的比赛?中国电影在泰国的火爆放映是否有福气?反对的马国能的论点是什么?任何一部电影的火爆都解决不了盗版问题,那么任何一部电影的火爆都不是中国电影之福?。这种论调明显是对辩论赛的攻击,但正方天津大学的相关反驳不够,所以输掉了比赛。
逻辑问题5。不恰当的类比
在运用类比推理时,仅根据两个事物少数的、不典型的* * *相同属性,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不高度相关的另一个属性。这种错误的类比在逻辑上叫做不当类比。
这里说个题外话。武汉大学的大四学生和斗曾经说过?所有的类比都是不当类比?所有的类比都和你原本想讨论的不一样。这时候你往往需要告诉评委,你的类比并不是直接支持命题,而是在你的系统中推导出一个论点。
这里有一个例子,周帅非常喜欢,来自安徽大学。
?请问另一位辩手,夏虫会说冰吗?
?夏天的昆虫谈不上冰,因为它们根本无法在冬天生存,自然不知道冬天是什么样子。同理,大学生刚毕业。如果他们两年不锻炼,怎么知道如何做好省级公务员?
这个类比严格意义上并不严谨,但场效应极好,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意思。
逻辑问题六。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诡辩,是指在同一问题上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是非标准和选择,以混淆是非,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标准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两者的性质完全一样,采用同样的标准就是扯淡。比如同样的分离主义运动,美国有时候支持,说这是?民主自决?有时候还暴力打压,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在生活和辩论中很常见,但也很隐蔽。这里就不展开了,以免被贴上五毛钱或者二毛的标签,但是你可以看看网上那些人的辩论,双重标准极其明显。
逻辑问题七。包容性论点
偷换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对方的立场纳入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也叫一揽子辩论。
比如什么?为什么管理比服务更重要?因为服务也是一种管理。?这种理论现在比较少见,以前在逻辑时代比较常见。价值时代,大家更喜欢靠身体打球。
逻辑问题八。循环论证
论文的真实性取决于论点,论点的真实性取决于论文,这是循环论证。
这也是常说的?避孕套逻辑?比如:?我爱你!你为什么爱我?因为你值得我爱。哪里值得你去爱?我爱你的地方。。
在辩论中,循环论证往往隐藏在定义中。比如什么?老师把说教放在第一位?论点是什么?普通老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但是老师比普通老师高。他们是专门用来传授天地道理的,自然就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了?。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包装后会很难发现。
这里说个题外话。90年代网上有很多理论文章都是看重循环论证,偷换概念,甚至捏造论据。正确的技巧?推广,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逻辑问题九。必要充分的条件
这个东西没必要单独说,但是我发现很多辩手在实战中已经掌握到了极致,我就简单提一下。
所谓的必要条件,就是你必须有我,但是没有我你做不到。比如吃饭是活着的必要条件,因为不吃饭就活不下去。
所谓充分条件,就是有你会给我带来,但是没有你,嘿嘿,也许我还在。比如喝牛奶可以让你长高,但是不喝牛奶不一定能让你长高。
在辩论的实战中,必须明确界定。比如什么?英雄莫问来自哪里?在我国,正方证明来源是充分条件,负方能够证明来源是必要条件。基于此,我们可以讨论要不要问。
逻辑题10。全名判断
它也是逻辑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辩论是特定的?我没事,你们都错了?所以任何职位的设立都要保证没有反例,所以我要在前提上做文章。比如上面提到的英雄莫问的出处,如果非要证明逻辑时代的每一个英雄,就不要问了;还有前天的南京09明星告别赛。对方也是这么说的吗?在全称判断下任何一方都不能成立,所以必须用其他定义?。
应该说,全名判断的概念与辩论的技术层面无关,而是与辩论的概念层面有关,这里就不展开了。但是,一般辩手在准备题目的时候,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反例,我该怎么解?
逻辑问题XI。逻辑自洽
其实是个自相矛盾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一般肉搏战团队都喜欢找对方的逻辑矛盾来攻击,但是这几年推战场太流行了,大家都自说自话。一则逻辑不一致很少出现,二则很少被攻击。
可以去看看夏的辩论小说《阿瑞斯的青春生活》和《Y的神秘邮件》,里面有详细的论述。
逻辑问题十二。三段论
三段论包括三个概念: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并且要求在两个前提中,物品必须是GAI一次。术语“项”指的是在前提GAI中重复出现的概念,指的是所有被判断的扩展。因此,三段论有四种错误:伪三段论;大前提错误;小前提误差;GAI在中期犯了一个错误。
十三个逻辑问题:以偏概全。
一般化指的是一种简化的归纳方法,仅根据几个例子就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因为任何例子都不难找到,在严肃的科学思维中,只有一个例子可以提出一个初步假设,而不能证明任何命题。
在辩论赛的例子中,一般有两个原则:1,一个好的反例比十个好的正例更有效,尤其是在比较辩论的讨论中;2.正面的例子一定是不极端的、典型的、社会的例子,最好是大家都熟悉的,这样一下子就能起到很好的说服效果。比如我要讨论奢侈品消费的问题,以我自己为例肯定是不科学的,必须有社会的、典型的数据或例子。
在数据的选取上也是如此。首先要保证数据来源真实广泛,其次要保证数据口径科学有效,最后数据和论据之间的桥梁要有足够的相关性,否则有效性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