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如何看待金庸武侠?
第一,王朔看金庸。王朔说金庸武侠小说很脏,他认为媚俗居多。
王朔在《我看金庸》中论述金庸,语言相当犀利,被金庸视为对其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次猛烈攻击”。与李敖涉及个人性格不同,王朔评论小说不带私货。王朔对金庸武侠提出了哪些质疑?至少有这几点:
第一,人物之间,无缘无故有深仇大恨,动不动就死。生活怎么可以这么大气?这样一来,金庸武侠的很多情节就站不住脚了,经不起推敲。被段甩了,她整天游手好闲的找机会报复。李莫愁不断地追求旧情人的家庭,等等,太多了。
第二,一见面就打,谁也杀不了谁。就在他们快要大开杀戒的时候,他们会一个人飞出去,捣乱。能用三两句话解释的事情,就是不说。例如,乔峰对阿尔朱的过失杀人是一个被迫的悲剧。这样跟段说话,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说多不说少,卡在了点子上。这还不够吗?乔峰的父亲一直知道,他实际上看着他的儿子杀害无辜的人,或者他的儿媳。漏洞百出。无法完成游戏。
第三,人物面具化很重,语言和情节也大量重复。乔峰、段誉、郭靖的形象过于单一。王朔硬着头皮,实在是干不下去了。于是我写了《我看金庸》。
第四,还是仇杀一套。没有人性的讨论,没有社会批判,没有历史的思考。还在打打杀杀的表面。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二、易中天看金庸易中天曾经说过:我对金庸没兴趣,我喜欢古龙。
当金庸的武侠小说受到很多人的热捧,甚至被奉为“金学”时,一些学者、教授、作家终于坐不住了。继王朔重炮之后,学术明星易中天也加入进来。
不同于王朔的散杂文,易中天写文章,写评论。在文章中,易老师大概讲了以下几点:
一,?金庸拯救了武侠小说,但不是靠“学习”或“文化”。那些东西卖不了多少钱。换句话说,看金庸小说,就是玩玩而已,其他的都想太多了。
第二,易中天认为金庸不仅“媚俗”,而且“迷人”。“媚俗”是讨好大众,“阿谀”是讨好文化人。因为金庸的书里会点缀一些佛禅机制,琴棋书画,也就是王朔说的“废话一定要扯出来。”但是半生不熟,很容易让大众产生文化品位的错觉。有文化的人会觉得自己浅薄。易中天认为,这就是金庸言不由衷的地方。我想靠武侠赚钱,我想赢得主流文化的名号。最后还是在通俗文学里转。一直想升级,但是武术就是这么俗的基础。
第三,贸然称金庸为“文学大师”确实不妥,但说“营销大师”更准确。因为金庸武侠首先救了他的《明报》,“冶金学家”应该研究金庸是如何把市场做大,占够份额,赚够钱的,而不是谈论金庸武侠的文学水平和艺术创作。
因为金庸武侠没有太多新东西,最多就是改头换面而已。在这方面,易中天认为古龙比他强。古龙不离书袋,不谈似是而非的哲理禅。古龙也很爽快,写武侠小说就是为了换酒喝。反而有种别样的洒脱魅力。
易中天老师说,我写累了,就会翻翻古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