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豪黄鹤楼题诗与吊死大学生评析。
1932年秋,侵华日军已入侵东北,随后挺进关隘,华北危在旦夕。国民政府奉行“外忙内闲”的政策。放弃东北后,准备撤出华北,并计划将古文物从北平运往南方。5438年6月+10月,蒋寒、刘福、徐秉昌、马恒等北平文教界人士30余人上书国民政府,以北平在政治、军事上均不重要为由,建议北平从北平撤走军备,使之成为不设防的文化区。
他们在信中指出:“由于北平有各种文化设施,全国各种知识的专门学者大都聚集在北平...北平的各种文化设施一旦撤除,这些读书人必然随星而散。”他们认为北平的许多珍贵文物是“国家的命脉,民族精神寄托的地方”,“不能牺牲”。因此要求政府“明确指定北平为文化城,并将一切军事装备移至保定”。
1933 65438+10月3日,日军占领山海关。65438年10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将故宫博物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的部分古代文物分批运往南京、上海。
但目前国民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搬古物,却不允许北大学生出逃。65438年10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电报给北平各大学说:“据各种报纸报道,关羽吃紧时,北平各大学逃考、提前放假的情况相当多...发现大学生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怕打扰自己,怕败坏校规;校方至今不报,亦是是非。”
鲁迅先后发表了《保卫逃亡》《崇尚现实》《论去灾避灾》《学生》《玉佛》,对这种“重人”的做法,反对大学生逃亡的思想,给予了有力的驳斥和辛辣的嘲讽。
针对大学生即使不能去闯灾难也不应该逃亡的指责,鲁迅明确主张“不能去闯灾难就应该逃亡”,并声称自己属于“难民党”。他一针见血地问道:“现在中国的军人和警察还是不抵抗。大学生能抵抗吗?”又说:“子曰:‘不教民以战,即弃之。’我并不完全佩服孔,但我认为这是对的。"
鲁迅尖锐地批评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指出:如果要保存古物,那么北平“比现存的一切古物都古老”。“为什么把它们丢下,独自移动?”说白了,不是因为“古物”,而是因为“可以随身带着,随时卖铜钱。”大学生虽然是“国家脊梁”,“但是,没有市场价格”,“多而新”
所以在《石崇》中,鲁迅把唐代崔豪的诗《黄鹤楼》剥去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