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是有意义的。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16岁之前,我完全不懂事,完全依赖父母和老师。16岁以后,我开始独立。26岁以后开始考虑结婚生子,自己独立的时间不多。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之间,大学四年是最独立最自由的。
如何不浪费人生中最自由无负担的四年,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大学和中学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你是中学的未成年人,对你的要求很简单。你只要听老师和父母的话,按照他们的安排生活就好了。上了大学就成了公民,可以享受公民的权利,但还不是履行公民义务的时候。中学生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中学生是被动受教育的,而大学生是主动受教育的。
如果中学老师不太好,会影响你高考。但是在大学,关键是你自己,时间是属于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你可以自己掌握自己,自己学习。你不必像中学那样只依赖老师,你需要独立自主,自我设计。
那么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学是干什么的?你来大学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我想起了周作人的一个很基本的观点:一个人长大了,一切都顺其自然。他说,人的一生就像四个自然季节:小学和中学是生命的春天;大学是人生的夏天,也就是盛夏季节;毕业后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老年是人生的冬天。
人生的季节和自然的季节是一样的。春天应该做春天的事,夏天应该做夏天的事。现在的问题是人生的季节颠倒了。
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应该做些什么?这又让我想起了48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为我们举办的欢迎会。时任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姐姐说了一句话:恭喜你考上大学。进入大学需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
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不要为了爱而爱,即使你拼命乞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赶时髦,为了赶时髦去寻求爱情是不够的。但是遇到了也不要放过。这是我们的经验教训。知识、友情、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好的!友谊是美好的!爱情是美好的!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都是有经验的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都喜欢聚在一起回忆当年纯真无邪的友谊。一生能有这样的友谊,非常可贵。我记得作家陈蓉写过一部小说叫《负十年》。如果可以减去十年二十年,如果是那个时候,我会全心全意和同学们一起,满怀信心,大张旗鼓地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
二、“育人”的基础:打好两个基础。
我们还是要问的是,大学期间应该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培养的是专家。当你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你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士。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个人和家庭的谋生手段。我觉得不需要回避谋生这类问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第一要生存,第二要温饱,第三要发展”。我们读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获取知识,成为专家,将来谋生。
但人不应该只有功利目的,还应该有更大更高的目标,一个精神目标。我们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做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学者专家,还要做一个有人文关怀的全面发展的人。
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来说,你在大学的时候要考虑两个问题:1。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他们之间建立合理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的根本问题,就是人文关怀。
大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育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基础。首先是专业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现代社会,知识变化非常快,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给你未来工作中需要应用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高一学的一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可能就过时了,知识发展太快了。所以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工作中应用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随时更新。大学是为你打基础,培养你的终身学习能力。
第二个基础是精神基础,就是我刚才说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基础打好了,你就什么都不怕了,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活方式。
我在这里重点讲一下如何求知,如何学习。关于读书,鲁迅说:“读书如赌博。”
真正懂得玩牌的人不算输赢。如果他们打牌赢钱,在赌客中被称为“劣等”。最好的赌徒,打牌是为了打牌,追求打牌的乐趣。
读书也是如此。为读书而读书,超越功利,就是为了乐趣,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
还有一个问题:看什么书?阅读范围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更现实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见解:青年人可以读职责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书。
这里我想说一下理科生的知识结构。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说“这是一个巨人的时代。”所谓巨人,就是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的人。在当时,像达芬奇这样的巨擘,不仅懂四五门外语,还能同时在几个专业大放异彩。恩格斯说,“他们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这使他们的性格得到了完全的、全面的发展。
五四时期也是如此,新文化的重要传统是文理交融。比如鲁迅、郭沫若,原本学医,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最初写小说和诗歌。比如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他的一部小说被鲁迅收录到新文学部,水平相当高。还有著名建筑师杨先生和植物学家蔡先生,他们的小说水平都很高。
精神气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的差异,缺乏文理交融的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理工科的有没有文学素养,学文学的有没有自然科学素养,就体现出水平了。知识结构的背后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问题,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境界。
所以,所谓“怎么读书,读什么书”,其实就是一个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自我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认识人本身。
围绕认识自我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从五个方面来学习:一是认识个体,要学习生理、心理、医学知识;第二,了解人类,要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第三,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础”,要学习数学和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研究神话、童话、文学、艺术、艺术史。他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这些方面有所了解。周作人精通一科,同时又是圣人,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大学期间如何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呢?怎么打基础?我有这个意见供你参考。我认为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所有学生作为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选修几门基础课。一个是语言,包括汉语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学习。你的外语水平比我好得多。我很羡慕。但却忽略了对汉语的学习,包括很多中国学生即使在博士阶段也不会写文章,经常出现用词和标点错误。
其次,我们必须打好我们专业知识的基础。我觉得专业学习要注意两个要点。一种是读经典作品。二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和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打好了基础,有经典著作作为基础,同时掌握了方法,以后可以继续学习。
第三,要博览群书。我们应该学习陶渊明的经验——“读得好,不求深明”,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深入了解。
三、十年潜水:最真诚的希望
我还想说一个问题,读书学习要有奉献精神。说白了,世界上的好事不是一个人能占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拿走,拒绝失去一切。
我觉得落实个人物质是第一位的,所以鲁迅先生说:“第一要生存,第二要温饱,第三要发展。”他说得很清楚,生存、温饱是物质,发展是精神。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之前,没有精神上的发展。
但是你的基本物质权利是有保障的,你要考虑如何设计和安排自己未来的生活,并为此做好准备。如果你一心一意追求物质的东西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去想精神的东西。把物质要求作为人生的主要追求,那你精神上肯定是输了,这是肯定的。
我对自己也有一个设计:第一,我的物质生活水平要中等,最好是中上水平。但是有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条件,我就不能有太高的物质要求,因为我希望我的精神生活是一流的。你得到什么,你就失去什么。这不是阿q精神。
另外,在学习上,一定要潜下去。我一再告诉学生:“我们必须潜下去”。“沉”就是静下心来,“潜”就是潜进去,潜到最深的地方,潜到人生最深的地方,潜到历史最深的地方,潜到学问最深的地方。我们要潜心十年,也就是说要着眼长远发展,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所诱惑。
我觉得很多大学生面临很多诱惑,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我刚进学校。我非常兴奋,充满了幻想。一年级的时候,我很迷茫。二三年级的时候,觉得自己失去了目标,很无聊。看看你身边的同学。人们不断地去做生意,赚钱。我很羡慕。看到有人又玩得很开心,也很羡慕,于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懒。
现在大学生的致命弱点是懒惰。有些人很热心做社工,我也不反对做。然而,有些人有很强的目的性。如果他们过早分散精力,就无法沉下心来,缺乏长远眼光,追求一时一地的成功。同学们要记住,你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准备阶段,还不是参与现实或者赚钱的时候。当然,你做勤工俭学是必要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是大学期间不能只忙着赚钱,不然以后会后悔的。
因为你人生中只有这四年是独立自由的,只有权利没有义务,以后还有时间挣钱。这四年,你没有抓紧时间,没有好好学习,被各种诱惑诱惑。你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长期的追求,你没有打好基础。你以后会吃大亏,会后悔的。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发展异常迅速的社会。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和知识更新的社会,你必须不断地换工作,这取决于你的实际技能。只有这样,你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
“潜水十年”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不要急着表现自己,而要急着涉足各种事情。十年后沉下心来听我说。这是英雄!所以,你一定要有定力,不管周围环境怎么样,不管舍友怎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不管别人怎么做生意,不管别人在做什么,你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只是想打好基础。
我们要着眼于自己的长远发展,着眼于自己的长远利益以及国际社会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脚踏实地,不为周围环境所动,埋头读书,思考人生、中国、世界的根本问题,就这样潜水十年。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需要这样的一代人。潜水十年,是我对大家最大最真诚的希望。
在潜水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读书,尤其是经典,会面临两个困难:一是面对经典进不去。所谓进不去或者进不去,讲的是两个障碍。首先是字障。现在中文系很多学生看不懂古文,不会标点,你说什么呢?这是通行证这个词。
更是难上加难。中国的文化讲情怀,讲缘分。你知道的很透彻,却不一定意识到。如果你找不到它的底蕴,体会不到它的魅力,你就会错过它。进去之后更难的是出来的问题,因为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博大精深。不明白的时候可以指指点点。越读越佩服,越佩服。这样,你被他俘虏了,跳不出来;这样你会迷失自己,还不如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