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书院中的古代高等学府
历史上,松阳书院以理学、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奇特而闻名。嵩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有松阳书院、英姑书院、少师书院、程楠书院、存古书院,其中以松阳书院最为突出。”书院宋最清楚,石楼还记得紫禁城的名字。山涧声留在雨中,菊竹香喜晴天。初来乍到,说不出再见,音里的中文句子偶尔成了。”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清代高宗皇帝李鸿于十月一日游览嵩阳书院时,曾题诗称赞。
松阳书院历史上曾是佛道之地,但最久最负盛名的是作为儒家的圣地。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八年(公元484年),名嵩阳寺,是佛教活动的场所。杨迪大业年间(605-618),更名为嵩阳关,为道教活动场所。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李治皇帝游览嵩山时,封其为宫,称“奉天宫”。五代时期(公元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宋仁宗景寿二年(1035),定名为嵩阳书院。此后,这里一直是名人教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嵩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宋代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司马光的名作《子同治简》有一部分是在嵩阳书院写成的。明末,书院毁于大火,元、明、清三代重修加建。鼎盛时期拥有1750亩以上的学习田地,学生数百人,藏书2000余册,如《朱子全集》、《性之精要》、《日四书九经》等。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建立学校。经过一千多年的书院教育,完成了科举程序。然而,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书院将永载史册。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次焕发青春,郑州大学嵩阳书院成立。嵩阳书院历经历代多次增建修缮,院内建筑布局一直保持着清代以前的风格。
书院门口有一座唐碑,高9米,宽2.04米,厚1.05米。纪念碑系统是嵩山的皇冠。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描写了松阳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炼丹九轮的故事。唐代大书法家徐浩写道。八分隶书,字迹工整,刚柔并济。碑顶有裴,额头刻背。额头两侧浮雕双龙和麒麟。碑帽顶部为一个宝球,由两只卷尾狮保护,云纹自然流畅。基座周围有石龛和雕刻的武士像,动作各异。抱着蛇,蟾蜍,和鱼打架,都很生动。体现了唐代雕塑的高度艺术造诣。这块碑不仅雕刻精美,而且石质精美。在露天条件下,经过1200多年的风雨侵蚀,碑体表面依然光滑如新。因为碑文是李所写,明朝监工蒋济留下一首诗说:“路旁的碑,读来是红的。”心碎如刀枪,言语如蜜甜。唐家对德之言,出自恶人之笔。春雷怒天,不要长时间污染房间。“讨论他在权力上的背信弃义。
松阳书院将军柏是我国现存的原始柏。诗人李在诗中说:“青楼飞升回,连根拔起。”它被封到汉朝,种在鸿蒙系统。“相传西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视中岳时,三棵高大茂盛的古柏分别被命名为“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现在仅存两棵,分别是将军和二将军。二将军周长15米,高约30米。树干下部有一个干洞,可容纳五至六人。南北相通,人可以直立。虽然树皮在剥落,树干呈钟形,但生机勃勃。第二,一般的柏树挺拔,枝叶繁茂。太神奇了。
1936年9月,蒋介石先生在尚贞、张景玉、钱大钧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洛阳庆祝他的50岁生日,并游览了嵩山。我参观松阳书院时,看到它四面环山,环境幽静,但附近的山野缺水。我立即命令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景玉调整机井队,在松阳书院开凿一口百米深井,取名蒋公敬。这是嵩山第一口深井,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