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也是摇篮吗?
20世纪初,北京西山的培育孕育了中国第一批地质人才。40年后,周口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1954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大学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可以说,中国地质大学培养的地质专业学生都受过周口店的洗礼,与周口店有着不解之缘。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区,距市区约50公里。中国地质大学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在周口店镇,实习区域东至房山,西至方上,南至孤山口,北至羊耳峪。练习区西北是北京西山。西山由东北向西南延伸,以海拔1.307米的上寺岭为最高峰,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几座。练习区的东南部是华北平原。练习区地形多为低山丘陵,海拔150 ~ 300m。
该地区有五条河流,大石河自西向东,是拒马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百花山,东流北陵。过了慈家务后,转向南,流经房山以东,进入华北平原。这是该地区唯一的恒定河流,也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周口河发源于上思岭南坡,经周口店流入华北平原。上思岭西坡也是双庄河的源头。牛河发源于青峰岭;另一条是沙河,发源于太平山北坡丘陵地带,流经方山,向南流入华北平原。这四条河都是季节性河流。
我们知道,周口店不仅是著名的北京人的出生地,也是中国地质教育的摇篮,所以这一带的地质调查史自然非常引人注目。周口店地区的地质调查可分为1949前后两个阶段。
如前所述,由于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在中国并不发达,中国的地质调查最初是由外国人进行的。周口店地区也不例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4。美国有个地质学家叫庞贝。他的地质勘探已经走遍了全世界。他的学生称他为伟大的探险家,并把他比作凯尔?波洛。此人死于1923。1924年,他的学生维利斯在悼念文章中提到,“中国”(指中国)是在中国还闭关锁国的时候闯入中国的。指的是庞贝在1863 ~ 1864期间深入中国腹地。庞贝于1863年来华,同年9月抵达北京。当时清政府想为即将成立的海军解决炮艇的燃料问题(当时炮艇烧的煤是英国的),打算在当地开发煤矿,于是经人介绍找到了留在中国的庞贝,请他帮忙勘探煤矿。就这样,庞贝在北京西山一带待了近一个月,重点自然是在产煤区。他收集了煤的样本,带回美国进行分析。京西煤矿的开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元明时期的发展规模已经比较大了。但在庞贝之前,没有人做过包括煤田地质在内的地质调查,所以他成为了北京西部地质调查第一人。庞贝观察岩石性质,初步划分地层,推断地质构造轮廓。
事实上,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1861年比庞贝更早来到中国,但没有进行地质调查就离开了,所以后来者庞贝占了先机。后来,李希霍芬从1868到1871在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地理调查,京西地区也被列入调查范围。他的调查非常详细,他特别关注煤矿。在庞贝考察的基础上,李希霍芬研究了西山的地层,纠正了庞贝的错误,提出了他对京郊地质构造的看法。后来,在1910 ~ 1912期间,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德国人索尔格也到西山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制了北京西山1 ∶ 20万地质图(见照片13)。
前面说过,1913年,中国人自己培养的地质人才在西山地区做了一次地质调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16年,从地质学院毕业的叶等人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来梁野等13人完成了《北京西山地质图》1918,出版了《北京西山地质志》1920。他们的考察为北京西山的地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0至1929,地质调查局所在地周口店,进行第四纪洞穴堆积物和化石研究。参加人员有安特生(瑞典科学家)、史丹斯基(瑞典科学家)、李洁、(瑞典科学家)、德(法国科学家)、杨和裴文中,发表了大量洞穴层第四纪化石的研究。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北京猿人头骨化石,当时的周口店轰动了全世界。
应该说,到了30年代,西山地区已经开展了地质调查。1933年,刘、周宗军测绘了方山县、衡水、托里的1∶25000地质图,并进行了地层划分。地层分为震旦系石英岩、奥陶系灰岩、石炭-二叠系杨家屯煤系、二叠系红庙岭砂岩、侏罗系门头沟系和九龙山系、第四系和花岗岩,其地质构造同叶等人所绘。从1935到1937,陈凯、熊永贤、杨杰、谢、何等人都发表过文章,详细论述了这一地区的地层和构造,周口店地区也在研究范围之内。
20世纪40年代西山地区没有开展地质调查,主要是当时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尽管如此,裴文中、贾兰坡等人仍坚持研究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和其他动物化石,研究地层和岩石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西山地区组织了多次综合地质调查。
20世纪50年代,在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中,进一步发掘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遗迹仍是一项重要工作。此外,还对该区的地质构造、岩石地层和第四纪冰川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这一时期的代表文章有:《周口店多齿虫化石》(刘宪庭贾兰坡,1950)、《房山侵入体岩石成因研究》(王树平,1950)、《北京西山硬绿泥石带》(王佳音,195654)。
这里要提到的是,自1954周口店成为北京地质学院原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以来,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例如,前苏联地质学家帕芙琳·诺沃在周口店65438-0954的教学中,对侵入体岩相带和原生构造的划分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65438年至0956年,北京地质学院高平教授在地质教学实践中,对周口店和湟源的前寒武系和早古生代地层进行了对比,基本搞清了该区的地层体系和构造轮廓。在北京地质研究所1961编的《北京地质》一书中,介绍了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1962北京地质学院马兴元教授在带领周口店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历年的地质教学实践,包括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并编制了1 ∶ 1000的实践区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貌地质图(见照片14)。十年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和教育的复兴。20世纪80年代初,武汉地质学院(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周口店地区的地质和教学实践进行了第二次全面总结,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受北京地矿局1984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对周口店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于1980通过成果竣工验收,并出版了《北京西山地质研究》画册。这可以看作是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的新成果,把该地区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和成果有:《周口店第四纪冰川遗迹》(冯英俊,1964)、《北京西山地区窗棂构造概述》(马兴元,1964)和《与房山岩体有关的几个地质和岩石学问题的讨论》。1964)、房山侵入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学研究(王,1964)、北京西山香肠构造(,1965)、北京周口店牛口峪地区的链式气旋构造(,1925)。1982)、北京西山褶皱纹层和层理固体流变构造群落(单文郎等,1984)、从构造特征看北京西山印支运动(宋洪林等,1984)等。
早在1975年,北京地质研究所就在1 ∶ 20万和1 ∶ 50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北京市1 ∶ 1000地形地质图。1976唐山地震后,北京组织了地震地质会战,编辑出版了100000。这些对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79是周口店首次发现北京猿人头骨50周年。因此,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1985年出版专著《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周口店地区新生代地层、古人类、动物化石、孢粉、溶洞、古土壤、年代学等研究成果。
周口店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的地质科学和中国的地质教育,被载入史册。每当人们提起周口店这个名字,自然会想起中国地质科学发展史上那些难忘的人和故事,因为它已经属于世界,属于人类社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