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生平简介
徐阶(1901-1993),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原名石碣,字石人,笔名张子善。浙江台州天台人。
徐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和写作,成绩斐然。早年在浙江台州、宁海等地任教。他是南洋吉隆坡《群益日报》的总编辑。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担任教授。
15岁考上县城中学,不久因母亲去世,家庭贫困而辍学。以半官费进入浙江省第六师范大学后,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反对旧的考试制度,主张教育改革,被学校开除。
1921年春,进入省第五师范学校学习,发起组织暮色文艺社,通过《月意日报》的版块出版《暮色》副刊,开始发表短诗、散文、短篇小说;他组织了龙山社,创办了龙山夜校,以“为人生”为宗旨,迈出了文学创作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毕业后,我先在泰州下城小学任教,后与好友王怡仁在家乡发起成立“明星社”,倡导教育改革以推动社会改革。
1924-1926徐阶在宁波、上海任教时,曾在《民国日报》、《小说月报》发表作品。其中,发表在1924《小说月报》第15卷第8期的小说《惨雾》,描写了两个大家族的“努力”。茅盾称赞它是“当时的杰出作品”,“结构非常密集”,“全篇气魄豪迈”。再加上《赌徒纪顺》等优秀作品,成为当时“描写农民生活最有成就的作家”。
1925被接纳为“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7年2月,北伐军收复浙江,徐阶被任命为天台温明小学校长兼省六中小学部主任,并在临海加入中国* * *生产者党。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徐阶被捕,取保候审,潜回上海编辑《互助》杂志,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1928年春,他奉命到党的活动基地宁海中学担任教务主任。5月底,学校因馆旁农民暴动失败而解散,一片白色恐怖。他不得不避开马来半岛吉隆坡,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那里,他担任华侨《益群日报》主编,用副刊《干岛》、《南洋青年》宣传中国新文学运动,团结培养了一批海外华侨和土著文学青年;还创作了南洋华侨反帝斗争的小说和散文,被誉为国语之父。因为写了几百篇揭露殖民主义罪恶的社论,多次被中国人民内政部长召见,于是辞职回国1929 165438+10月。随后几年,先后在上海建国中学、广州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八·一三事变”后,徐阶申请回乡做大公中学校长,主持“县政工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8月1939后辗转广西、福建、上海等地。从教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建国之初,徐阶被聘为复旦大学教授。次年秋,调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他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和CPPCC常务委员。他是师范大学NLD的负责人,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1949年6月,徐杰先生赴北京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同年,当选为上海人民代表。
1950年7月当选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任。次年秋,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新设教授兼中文系系主任。
1952当选华东作家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65438-0955,任上海CPPCC常委、上海NLD副主席。
1957年秋,徐阶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在“文革”中饱受折磨。但是,真正“台州式硬气”的徐杰并不屈服。"他的眼睛在阳光下转动,他隐约听到鸡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错案得到了彻底纠正。
80岁的徐阶,活跃在各种学术活动中,勤于写作,先后出版了散文集、短篇小说集、文学随笔集,研究鲁迅的散文诗《野草》解读,回忆录《坎坷路上的脚印》也相继问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杰先生的错案得到平反,职称和待遇得到恢复,并承担起培养研究生的工作。80岁时,他到各地参加学术活动,勤于写作。1981出版《徐阶散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徐阶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从65438年到0983年,他的回忆录《坎坷路上的足迹》也开始在《新文学史料》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