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世的学者做了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却怕自己终身无缘诺贝尔奖?
詹姆斯·比约肯和他对比约肯标度率的发现。比约肯是能想到最适合这个题目的老大:他独立研究了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揭示了比约肯标度率并给出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物理图像,与费曼合作给出了部分子的物理思想,对后来QCD的建立起到了基础性的推动作用。但是和他有关的两个诺贝尔奖没有颁给他,非常遗憾。当然,老人估计自己也无所谓。
菲利普·金
帅气的韩国大叔,现在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2005年,他在《自然》上发表了关于单层石墨烯量子霍尔效应的论文(一篇是他的学生张,现为复旦大学教授),仅晚于曼彻斯特大学的和几个月。他在随后的石墨烯发展浪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诺贝尔奖颁给和的时候,很多人说金也应该享受诺贝尔奖。甚至盖姆自己也说“他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很乐意与他分享这个奖项”。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在媒体上也被称为“上帝粒子”。随后,在2013年,彼得·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特(Franois Englert)因其在开发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希格斯机制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希格斯机制早在1964年就提出来了,直到2012年才得到验证。希格斯和恩格勒为诺贝尔奖等了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