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卖猪肉陈升。

如果一个北大学生毕业后开公司,全国有2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超过6543.8+08亿,累计为母校捐款9亿,相信没有人会质疑。

但是,无论是说一个屠夫开公司有这样的成就,还是说一个北大毕业生拿起刀杀猪,都会让人瞠目结舌。

说起陆步轩,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北大屠夫”的称号伴随着“读书无用论”。20年前,北大毕业生出来在街上卖猪肉,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质疑。北大教育真的这么没用吗?让我们看看陆步轩现在的生活,看看它是如何由高转低的。

反面例子(可以作为一个教训)

陆步轩的名字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是来自Xi电视台的一篇报道。从报道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这位北大毕业生穿着塑料拖鞋和背心短裤,头发油腻得好几天没洗。这件衣服穿在任何一个走下楼的老人身上都没有违和感,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北大高材生。这也算是打破了所有对北大学生形象的美好想象。原来,苦读几十年,竟是这样的“人才”!

无论是北大校友,还是社会上的吃瓜群众,针对陆步轩的批评声都是蜂拥而至。他成了北大的“反面教材”。校友羞于与他交往,要求学校开除他。而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找到了活生生的例子。突破门槛后大家都想进的北大校园,还是路边卖猪肉的屠夫。

很多家长用另一种方式鼓励孩子,“不要像陆步轩那样学习,成为像他一样无用的知识分子。”

媒体的添油加醋进一步暴露了高飞的“笑话”。他只是在第一次高考中被Xi师范学院录取。他撕掉录取通知书,决定再考一次。这一次,他以长安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毕业后分配到长安县城建局。结果名额换成了“有关系”的高中生。

然后我找了很多人找关系,才在计生委找到一份编外的工作。然而,曾经在高飞、北大,在学术殿堂里享受春雪的人们,在现实面前重重地着陆了。他的工作是给别人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不甘心的他再次辞去工作,响应当时轰轰烈烈的大潮,试图用自己的“黄金学历”换取一张饭票谋生。

他做过装修,挖过金矿,妻子等不及他天天去做白日梦,毅然和他离婚。她还说了一句话,极大地践踏了陆步轩的自尊心:“我结婚是为了你的北大学位。你和没上过学的人有什么区别?”陆步轩感到失落,仿佛他的北大文凭成了一种耻辱。

他在再婚妻子的公公帮助下开了一家小店,后来因为不耻于欺骗和斤斤计较,生意一落千丈。他自己后来也在书中写过这句话:“毕业十年,我对北大的态度很矛盾。我因为北大的教育而清高,我不屑阿谀奉承和欺骗,但生活本身就是庸俗的,这种清高的态度与社会脱节。”

他背负着北大的重担,仿佛是一个苦役犯。他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从北大出来,混成了这样。他只想干干净净的生意,双手高举养家。为什么生活总是处处刁难他,让他无处可去?

弃文举刀。

陆步轩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他无法忍受整天把这个“黄金文凭”放在家里。碰巧街上缺少肉店生意。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拿起了一把屠刀。他不再谈论他的教育,而是努力用诚实的生意吸引游客。

然而现实与想象的巨大落差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的神经。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都幻想着毕业后坐在干净的办公室里,喝茶写作,按时上班,过着规律而优越的生活。但他的猪肉摊简直就是幻想的反义词。从他自己的录音文字来看,“当时肉摊周围苍蝇乱飞,鲜血直流,肉味刺鼻……”这似乎是一个与他所想的完全不同的地狱。

他从北大带回来的八箱书,从来没有打开过。北大仿佛被锁在了他尘封的记忆里,他和北大的距离越来越远。唯一有点关系的是,他把肉店命名为“眼镜肉店”,读书时留下的近视是和现实最后的联系。但是,他已经失去了丝毫的“文人”模样。脏背心和短裤是他的常态。一只手永远洗不到上面的猪油,他干脆不洗。

沉寂了四年,他的猪肉店渐渐有了回头客。他把自己埋在一个案板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花里胡哨,他做得物美价廉,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也赚了一些钱,还清了过去所有的债务,还留下了一些积蓄。

宁静的时光短暂地过去了,Xi安电视台的一篇文章《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把这个一贫如洗的北京人拿出来,曝光在大众面前。一时间,各种媒体蜂拥而至,打破了陆步轩的小门面,他的人生再次被拖入深渊。

他不能再以普通的方式卖猪肉,赚取稳定的收入。对羞辱他的遗产和“北大之耻”的攻击大量涌入,“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再度兴起。不知道他看的时候有多心痛多苦涩。

他颓废衰老的面容与身后金光闪闪的北大文凭形成鲜明对比。以前,他心里只有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现在他成了大家的焦点,学历的枷锁让他不堪重负。

陆步轩利用政府向他伸出的橄榄枝,来到了期待已久的“系统”。他原本是北大中文系的,作为地方志办公室的年鉴编辑,工作相当得心应手。办公室里的工资远不如街边卖猪肉,但他放下了血淋淋的屠刀,拿起了一支精致的钢笔。这种感觉可能是当时所有“文化人”的理想。

他讲述了自己这段时期的故事:“拿着笔写直书,拿着刀卖肉,全是童心。”

一瞬间,不知道他是不是回忆起了自己在北大读书的时光。

陆步轩有时会去他的“眼镜肉店”。虽然他已经把它留给了弟弟和徒弟,但他仍然记得这件伤心的事。同时,他还写了一本自传《屠夫看世界》来应对各界的闲言碎语。其间,他的无奈和尴尬贯穿全书。

成荫的柳树和盛开的鲜花――美丽的景色

2008年,陆步轩终于赶回北大参加校友聚会。他小心翼翼地呆在一边,生怕成为大家话题的焦点。而真正改写他人生轨迹的人出现了,另一个“屠夫”陈升。他对自己的身份更加洒脱和自信,并不掩饰自己的职业与文凭的不相容。事实上,他曾计划邀请陆步轩一起创办“屠夫学校”。陆步轩作为名誉校长,负责编写教材。

陆步轩穷尽一生所学,在北大所学的知识、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涵盖了市场营销、营养、礼仪、烹饪等广泛的学科。他的口号“用知识卖猪肉”成功打响招牌,完成了从“屠夫”身份的又一次蜕变。

陆步轩的“降维打击”营销无疑是成功的。他收到了母校北京大学的邀请,参加一个就业研讨会。虽然生意伙伴陈升特别提醒“不要妄自菲薄”,但他的开场白依然是“给母校丢脸,抹黑”。

他很难掩饰自己在肉店前的挣扎和矛盾。他想起那些黑暗的岁月和前妻抛给他的狠话。有人推测,他现在只有翻盘后才有信心挑战北大。但他谦虚地解释说,这只是自嘲。

总结:

他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生活。陆步轩一直在写关于屠夫的书。而他在北大学到的“自由平等”已经深深烙在了他的骨子里。他坚信“读书一定会改变他的思维”,并以他为例反击读书无用论。

正如北大老校长许智宏后来在演讲中所说,“北大学生可以当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北大毕业证的背书从来就不是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它只是一个曾经在北大校园里学习过的证明,而你所学所想,早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和思维模式,无需证明。

也正是依靠北大赋予的这些能力,打着“土猪第一”的牌子,做大做强,成为猪肉行业的顶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