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传媒学院及相关院校
《浙江传》简介
浙江传媒学院(【英】浙江传媒学院),原名浙江广播电视学校、浙江广播电视学院,创建于1978,浙江广播电视学院于1986开始全国招生。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传媒学院更名。
浙江传媒学院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培养广播电影等传媒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是全国培养广播影视等传媒专业人才的两大主要基地之一,被誉为“北上广、浙南广”。自成立以来,向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电台以及市、县两级电视台、电台和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学院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目前,学院新老校区分别位于钱塘江畔的下沙高教园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新老校区占地859亩,总建筑面积40.64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校园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现代气息浓厚。
目前,学院设有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社会科学系、公共体育部等8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等28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及部分专科专业。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开设了“3+2”本科专业,面向浙江省高职院校招收优秀应届毕业生。学制两年,收取公办标准费用。学生毕业后颁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享受国家本科毕业生待遇。
该学院目前有10,000多名全日制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754人,其中5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45人具有副高级职称。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培养151人才,三级培养17人才。省属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候选人22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1人。省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目前,我院拥有广播电视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院级重点学科(应用语言学、戏剧与戏剧、广播电视工程与艺术(电视节目制作)),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节目主持人研发中心等6个院级重点研究所和个人工作室。拥有国家动漫教学研究基地、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学会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广播电视研究院、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先进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我院拥有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6个校级重点专业。5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改项目10。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该学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配备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拥有虚拟演播室、非剪辑实验室、视听综合实验室、MIDI制作实验室、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实验室等50多个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22层影楼已建成使用,投资654.38+0.3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有654.38+0.200平米,400平米,300平米,200平米等654.38+0.7的工作室。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学校还配备了校园有线电视、千兆校园网、卫星地面接收站、校园广播站、实验电视台。图书馆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馆藏文献65万份,其中音像资料近2万份,已成为中国区域性广播电影电视信息中心。
近年来,根据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学院确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战略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实践步伐,努力通过对外合作和开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与省广电集团开展了深度合作。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成立浙江广电传媒有限公司..浙江传媒学院实验艺术剧院成立。努力攻关广播电视科技研发项目。积极参与动漫产业。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设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坚持开放办学,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学院先后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新西兰南海影视学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德克森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新加坡特许理工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于2005年6月与英国考文垂大学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
组织结构
党办、院办、综合档案室
高等教育学院发展与对外合作系
组织部,党校
宣传部、统战部、文明办
教育部、人武部、学生事务处、就业指导中心
监督和审计局
教务处,招生办
科研办公室/部门
人事处,退休处
规划和财务办公室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以下是非教学单位
设备和实验室管理办公室
工业物流管理办公室
基础设施部
安全部门
工会
共青团委员会
图书馆
实验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培训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期刊编辑部
购物中心
物流发展公司
杭州浙广传媒有限公司
校园地址
浙江传媒学院下沙主校区: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院街998号。
浙江传媒学院西校区:浙江省杭州市陈宫大桥舟山东路65号
[编辑本段]分支设置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播音与主持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社会科学部、公共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
第四条:凡符合下列条件者为浙江传媒学院校友:
1.浙江传媒学院(含前身:浙江广播电视学校、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退学学生、进修生、教职工及在我校工作过的教职工。
2.浙江传媒学院函授学生。
3.浙江传媒学院聘请的兼职教授、名誉教授等兼职人员。
第五条:浙江传媒学院校友在联系母校总会或各地校友分支机构,填写登记表,承认章程,缴纳会费后,成为协会会员。
第6条: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会员权利:
1.本协会的所有成员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参加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
3.对我会和母校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4.优先使用协会的相关出版物和资料。
成员义务:
1.遵守宪法,缴纳会费。
2.关心和促进母校发展,联系校友开展学术交流、信息交流、技术咨询和媒体服务活动,为传媒产业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3.积极为母校的报纸、期刊和校友会刊物投稿。
第三章组织
第七条协会聘请若干名誉会长指导协会工作。
第八条:本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均由协商选举产生。会长由学院领导担任,副会长原则上由各校友分会会长担任,秘书长由校友会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秘书长由各校友分会秘书长兼学院校友会负责人担任。
第九条:学院校友会负责人负责联系处理校友会日常工作,编辑发行校友会刊物,与校友交流,开展各项活动。
第十条:各地校友俱乐部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联谊互助等多种活动。
第四章资金
第十一条:本会经费来源主要由浙江传媒学院董事会和学校解决。也可以通过校友自愿资助、缴纳会费等方式解决。
【编辑本段】重点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一、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为教学基础,以广播电视编导业务、影视剧创作、电视编导基础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视听语言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影视艺术学院重点课程为教学基础,以省级重点示范实验室、电视编导实验室、全国50多个实践基地为实践阵地。本专业负责人为省级A类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负责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本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1和本科生。在16的办学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科研成果,建设了两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其中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8人。本专业培养的导演创作的影视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学生影视作品奖项。目前在校生639人;1123大学生从央视毕业到省市广电单位,大部分成为导演、编剧、制片人的骨干。
本专业正在整合申报2008年省级教学团队,争取2010年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该专业已成为南方同类院系中特色新颖、优势鲜明的知名专业。近年来,上戏,湖南广播学校,以及其他许多艺术院校都来我们学校学习我们的专业,越来越多的学术同仁来我们学校深造和学习。来自云南艺术学院和安徽广播学校的20多名副教授和讲师作为访问学者来到我们专业。
本专业始终坚持培养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意人才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内外传媒行业提供创新型、复合型创意人才;努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交流平台,使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未来三年,引进和培养既有编导实践又有影视理论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同时,培养一批科研能力强的知名学者型教师,建设一支科研生产力强的创新团队。
二、广播电视工程(本科)
专业简介
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广播电视工程”本科专业于2003年设立并开始招生,首次招生45人。该专业是以“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为基础申请的,是学校升格为浙江传媒学院后首批申报的本科专业之一。
目前是浙江省唯一拥有该专业培养广播电视工程本科人才的学校,全国也只有5所高校拥有该专业,布局为“北广南浙广”,即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其他还有南京大学、西藏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就全国广电行业的就业需求而言,以办学历史悠久的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培养的专业人才为主。所以这个专业在招生和就业市场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5%,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广电行业就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5年确立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同年在浙江省新增专业评估中取得“良好”成绩。2006年被批准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上半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本科专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本专业教师共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合作)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主持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项,还有部、校、横向项目。
本专业建设的特色是“立足广播电视,跟踪前沿,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探索与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开设“中广班”尝试分层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在平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2006年我专业学生主持了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科研项目7项,实现了学生省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2007年,我专业学生主持并申报了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科研项目4项,校级学生科研项目5项。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正在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迫切需要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也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特色,能够满足现代传媒产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基地。
三、广播电视新闻(专科)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创建于1986,是学校最早的专业,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作为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直属的工业院校,该校是当时全国开设该专业的25所院校之一。迄今为止,本专业已为全国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人才。该专业现隶属于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在校生249人。
2 001年,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新增网络新闻专业。2003年,该专业被评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同年,该专业正式招收本科生,本科和专科专业建设进入快速高质量发展时期。2005年,该专业的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2005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专业更名为“新闻采编与制作”(艺术)。本专业以专科层次建设指标为基础,以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经过五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专业所在的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是浙江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单位,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本专业负责人是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计划学科组成员,首届全国“百佳、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本专业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后,制定了五年建设规划,确定了专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指导原则是:围绕“两个理念、一个定位”进行专业建设。“两个理念”是:以新闻学理念办专业,以“实践即实战”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个方向”是指人才培养的方向,即培养“上手快、实践适应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空间大”的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成为国内一流的广播电视新闻精品专业。
经过五年的建设,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增加,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现有的两位老师都是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届”?5名”策划学科组成员,5名教师为省新闻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8名教师为省内各类优秀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委。
实验教学设备、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教学条件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自2002年以来,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显著。专任教师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73篇;出版专著12部,教材16部;承担或参与垂直项目1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3项,厅局级项目51项;承担或参与省级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20项;承担横向项目26项。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专业特色,总体上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具体特点如下: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与传媒行业交流合作频繁,能很好地满足“实践即实战”的实践教学需求;专业培养方向与时俱进,增加了网络新闻方向,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专业更具前瞻性;构建“三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五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专业教学所需的广播电视实验设备充足,实习实训基地庞大,覆盖全国。这些特点都成为培养动手快、实践适应性强、可持续发展空间大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障,也得到了传媒行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4.主持与广播(大学)
该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设置于1986(专科生招生始于1986,本科招生始于2003年,是全校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录取率为报名人数的0.3%)。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专科);2004年被省教育厅验收为“综合评价良好”;
[编辑本段]科研机构
一.国家研究机构
该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动漫教研基地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
1.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国家动漫教研基地是国家广电总局设立的国家级研究基地。该基地成立于2007年6月,是全国四个同类基地之一,体现了全国动画教研的实力和地位。
院长彭绍坚,学校国家动漫教研基地副主任向、潘瑞芳,四个研究方向。纳入科研部门管理。
该校国家动画教研基地依托动画学院。该校动画专业创办于2001,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最早举办的动画专业之一。2001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2004年专业正式招收本科生。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动漫创作与产业学研融合的经验和实力。
该校的国家动漫教研基地在国内同类基地中特色鲜明。动漫教研基地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和依托学校独特的专业学科群和人文环境。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影视文学、音乐制作、播音主持、录音艺术、影视编导、影视表演、节目制作等较为完善的影视艺术学科群,为学校发展成为国家动漫教研基地的创作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方面重点关注动画学科,动画学科的质量、水平、效益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该校国家动漫教研基地成立后,基地制定了建设规划,开展了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学校围绕动漫文化、艺术和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 *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出版余本相关教材10本,获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10项,获浙江省教育规划委托课题《产业化、基地化、集团化背景下的浙江省动漫游戏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策略》优秀奖。学校为动画艺术创作和产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学校还承担了浙江省广电局动画短片《树与云的故事》、三维动画教育片《和平与你一起成长》以及三维动画公益广告、三维动画宣传册、三维动画海报等一系列重大动画产品策划制作项目。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精品项目获中华传统美德二维动画院线《孝女曹娥》、北京市地震局项目《哑狗PK巨魔》、防震减灾科普三维动画短片局、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招标项目、中小学交通安全三维动画教育片《守护生命,安全出行》、三维卡通公益广告、三维卡通宣传册、三维卡通海报。通过承接来自社会和政府机关的重大题材动漫产品的策划制作项目,锻炼了队伍,进一步凝聚了专业教学和科研骨干,吸收了最先进的动漫制作和策划理念和技术,促进了动漫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经过投资和建设,该校动画教学和科研的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教学和实验设备,虚拟工作室、非剪辑实验室、高端动画实验室、视听综合实验室、MIDI制作实验室等40多个实验室为基地的动画教学和科研提供协同支持和帮助。基地独立投入使用的动漫专业相关实验室面积500多平方米,硬件设备总价值500多万元。学校还拥有四个多媒体动画实验室(2D动画系统、三维动画工作站、非线性编辑系统),定格动画工作室已获资助,正在紧张建设中。学校涵盖传媒各学科、价值上亿元的实验设备,为动漫创意、制作等完善教育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设施保障。目前,基地已经能够完成动画片、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后期合成等动画实验和制作。基地拥有的设施能够满足动画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基地内有4个专业实习基地,基地外有5个稳定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100多个校级实习基地还可作为教学科研的实习实训和生产基地,为促进动漫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目前,学校图书馆与动漫学科相关的图书和音像资料共计8400余种,其中专业图书26400余种,音像资料65438余种,学术期刊20余种。影视动画学院还设立了资料室,订购了上千本专业书籍。学校拥有的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基地动画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近年来,基地还开展了产学研一体化活动。组织参加了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主办了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学院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先进单位”称号。我们与许多动画学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并与动画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常州国际动漫节上,与常州动漫产业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直接参与动漫产品的生产制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根据中国和浙江省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基地将建设成为浙江省动漫人才培养和人才信息交流中心、动漫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动漫节目制作和节目交流中心、动漫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和分发中心。
2.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创建的国家级研究基地,成立于2007年4月,是国内唯一开展媒介素养研究的基地。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得到了改造和更新,新媒体不断涌现。现代媒体构建的“媒介环境”正在全面影响整个人类世界。媒体将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培养公民对媒介的正确判断和认识,成为当前媒体、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建立一个规范的常设研究机构,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者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凭借专业技术优势,该校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拥有相对成熟的媒介素养研究团队。因此,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在该校设立了媒介素养研究基地。与此相适应,学校还成立了媒介素养研究所。
媒介素养研究基地主任由彭绍坚院长担任,副主任由向、王天德担任。纳入科研部门管理。
媒介素养研究基地成立后,研究方向为“媒介素养培育、受众媒介素养培育、政府媒介素养培育”,按照“全面动员、重点培育、难点突破、分步推进”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以“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2007年4月,首届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召开,主题是“转型期的中国媒介素养培育”。结合转型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特点,对转型期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媒介素养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共收到论文70余篇,涉及公众媒介素养培养、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从业人员媒介素养培养、公务员媒介素养培养等主题。入选论文中的优秀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广播电视报》、《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和《视听视界》上。与此同时,媒体素养教育和培训活动已经启动。组织开展媒介素养研究项目研究,经过全国招标,设立首批10项目。关于媒介素养课程的研究也已经开始。还将建立媒体素养研究人才库、媒体素养研究网络和媒体素养研究期刊。
媒介素养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使其成为国家媒介素养研究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