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南生的研究领域
代表性科研工作
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有机自由基热演化的时温效应机理研究(40472066)”(研究期间:2005-2007年)
2“973”国家二级项目“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生烃条件及生烃史分析(2005CB422102)”(研究期:2005-2008年)。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中国碳酸盐岩地区高过熟有机质热演化史及古地热恢复方法”(研究期限:2006-2008)。
4.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重大项目二级项目“渤海湾地区优质烃源岩分布预测及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研究期间:2006-2008年)
5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沉积盆地中微量元素抑制或催化有机质成熟的机理(40342014)”(研究期间:2004-2004年)。
6“郯庐断裂中段两侧盆地烃源岩分布与演化研究(P03007)”,中国石化“十五”重大项目(研究期间:2003-2005年)
国家“973”二级项目“典型叠合盆地热历史恢复方法研究(G1999043302)”(研究期:2000-2004年)。
8中国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沉积盆地异常有机质玻璃化的有机-无机机理(03E7011)”(研究期:2003-2005年)。
9中国石化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大型科研项目“准噶尔盆地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演化历史及油源贡献”(研究期:2004-2007年)
10教育部科技攻关重点基金项目“沉积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区古地热回收方法探索(03108)”(研究期间:2003-2005年)。
11国家十五子项目“济阳坳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2001BA605A09)”(研究期:2000-2003年)。
12中国石化十五期间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八面河油田成藏组合模式研究”(研究期间:2000-2003年)。
13中石油“九五”三级项目“柴达木盆地温压场研究(970208-04-01)”(研究期:1996-1998)。
14国家“973”支持项目“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岩性油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研究时间:2003-2004年)
胜利油田15横向项目“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研究”(研究时间:2005-2006年)
主要论文
邱南生,苏祥光,李,刘仲权,,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地球物理学报,2006,49(4):1127-1135。[包括SCI
邱南生、李惠利、金志军、祝英康。碳酸盐岩系热历史恢复中有机自由基古温标研究。地质学报,2006,80 (3): 390-397。
邱南生,王,谢明举,沉积盆地镜质体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探讨。地质学报,2006,80 (10): 1760-1769。
庞,,邱南生,蒋,2005,油气成藏过程定量模拟。石油工业出版社。
[5]邱南生,查明,王旭龙,杨海波,2005,准噶尔盆地构造热演化:来自ro和专利冲突轨迹模拟的约束。石油地球科学,11(4):361-372。[包括SCI
邱南生,李惠利,金志军,2005,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区热历史恢复方法探索。地球科学前沿,12 (4): 561-567。
邱南生,胡胜彪,何,2004,沉积盆地热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40页。
[8]邱南生,2003,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地热登记册。地质杂志. 140 [6]: 707-719 [SCI收录]。
[9]邱南生,康,金志军,2003,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地层的温压场。海洋和石油地质学. 20 (5): 493-507
[10]邱南生,金志军,李景昌,2002,沉积盆地热演化分析中的热历史波动模型初探。地球物理学杂志,45 (3): 398-406。[包括SCI
[11]盛,2002,柴达木盆地构造热演化——来自RO和专利渔线数据的证据。石油地球科学. 8(3):279-285[被SCI收录]。
邱南生,金志军,胡文轩,2000,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 (4): 95-97。
邱南生,金志军,2000,油气成藏脉动性探讨。地球科学前沿,7 (4): 561-567。
邱南生,康,范洪海等。,1999,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温压与油气分布关系的探讨。地球物理学杂志,42 [6]: 826-833。[包括SCI
盛,,1998,利用有机质的自由基确定古地温梯度。有机地球化学. 28 (1/2): 77-86。【SCI和EI收录】
邱南生,王继阳,周立成等,1995。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三维盆地烃源岩的热演化。中国科学子弹在。40 ⒆: 1625-1628。【被sci和EI收录】
[17]邱南生,金,1992,激光诱导荧光测定新煤阶参数的方法。科学通报,37 (22): 2072-2075。
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
1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热系统、热历史及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排名第一;
2.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济阳坳陷古近系油气运移、聚集与潜力勘探》,排名第八;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2年技术创新一等奖:《大中型油气田定量成藏模式研究》,排名11;
4 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与资源评价基础研究,排名15;
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八面河油田挖潜,排名第六。
第九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学生培训情况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采取引导、交流、相互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一年级原则上不要求参加科研,主要是听课和查阅相关文献,学习撰写科技论文,重点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入论文阶段后,选择论文题目,进一步阅读分析文献,进入独立工作的训练阶段。研究生要求毕业前至少发表论文1篇(含录取)。研究生进入论文后的补助,将根据其工作业绩和学校的规定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