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教学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高校开设会计教学课程,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专业会计人才,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高校会计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将分析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为提高高校会计教学质量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会计教学;问题;反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会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的号召下,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会计课程,注重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然而,许多学校的会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会计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将以该大学为例,探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一,新形势下会计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会计教育在本科学生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模式被应用到会计教学中。但目前仍然有很多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饱和,导致会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还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读该专业,造成人才供给的极大不平衡。现在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几乎每个学院都开设会计专业,从高职高专到学会计的研究生、博士生都有,导致会计行业竞争很大,学生就业难。
二,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找出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相关的研究和分析,笔者将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教学模式过于简单。由于会计课程任务繁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较多,会计本身的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跟上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把知识点一个个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激活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所以,即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也很难听懂老师讲的内容。
2.教学方法太老了。在许多大学里,教师仍然使用旧的方法教学,不能根据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事实上,在会计课堂上,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循环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助精神。然而,大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示范法”进行教学。现在老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需要考的部分,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反复单独练习。虽然学生不会操作的时候可以举手问老师,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效率很低,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会有很多学生不懂的时候不敢举手提问,老师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目标设定不够准确。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没有与时俱进,迎合社会需求,为社会输送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现代社会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还要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仍然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他们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连操作工作都是正规的教。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准确,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符合社会就业的要求。即使通过了资格审查,也不一定具备就业的“资格”。
4.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课程设置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但一些高校对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导致课程设置不科学。比如有的学校没有根据学生中其他课程的情况来设置会计专业的课程,而是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导致学生的课程放松不稳定,让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效果不好。另外,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会以理论课为主,理论课的比重明显高于实践课,会让学生忽视自己的实践能力。5.对实践能力不够重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大多数学校的缺点。众所周知,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理论部分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当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他们的实践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很多老师不停的让学生记笔记,背知识点,然后反复做题,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真正的实践课程很少,学生根本得不到实践的机会。
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1.丰富会计教学模式。教师应采用更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除了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一对一”和“多对多”的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而不是采取统一的方法来应对所有学生;“多对多”是指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帮助下,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帮助,以多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示范”教学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如果老师以小组为单位授课,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一起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因为小组成员可以回答彼此不懂的问题,所以每个学生都不用等老师来回答。同时也可以防止部分学生因为不敢问老师而留下问题,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3.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现代社会企业的就业标准制定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因此,教师不应该以“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目标来提高通过率,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学校要合理设置会计课程。一方面,会计课程要根据学生在学期中的课程安排,各门课程要相互协调,达到理想的课程分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过重或过轻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使理论和实践趋于平衡,体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
5.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课堂上,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对会计软件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软件的操作,并对学生设置严格的实践考核,让学生注重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结论
作为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推销”自己。如果他们不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很难在这样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用人单位的目标。同时,高校教师应更加注重会计教学质量,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资料:
[1]刘军.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下),2015,12: 211。
[2]秦·。浅谈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 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