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校园外卖江湖——以四川大学为例
2012左右,有同学在川大发现了外卖市场,小规模试运营还不错。后来,懒蛋网和樊棋网也相继跟进。当时网站只能在网页上下单。网站接单后,发短信通知校外商家,并派专人在校外收餐。学校有人响应送,量少,一直在亏损。结果他们一边接手校外业务,一边在校园里设立黑窝点给自己拉生意,到2014基本倒闭。我曾经让我哥去卧底,发现校外生意少的时候,每天都要接一两单,也就是说每天要亏七八十块,校内生意不赚钱。我倒闭是迟早的事。
饿了么2014年初,公司已经C轮融资2500万美元,遍布全国12城市,日订单65438+百万。这个时候美团刚刚在商圈测试完。当时美团的系统就这么简单,不能自动接单。派专职员工电话通知商家接单,商家信息和菜品只能通过后台Excel记录上传,效率极低。2013年底,美团计划开拓20个城市,开始抢滩登陆。执行力很高,一周招了十个营销经理。2014年6月4日,所有营销经理齐聚北京,培训时被淘汰。14年6月底完成20个营销经理的招聘和培训,计划开拓20个城市。
我常说,竞争对手的市场在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用对手的方法干掉对手。美团就是这么干的,所以更阴险。以成都为例,成都的城市经理先拿地推,花了一周时间做调研,在校园和各大商圈转悠,统计商户数量、外卖车辆、外卖订单占比。他的想法是,资源有限,时间有限,优先考虑现有外卖存量最大的商圈。那时候成都还没有外卖网站,都是电话下单。美团外卖的时候把商家的铃声改成了广告:来美团外卖,点饮料。美团的外卖传单发的时候,还附上了商家信息,两者的客户是相互转化的。原来用手机下单的外卖用户转化为App用户。
有的营销经理主动去校园推广,发现获取用户的成本很低,订单量增长很快。于是他们开发了校园大使系统,设计了校园领导、校园大使、楼栋长三个层次。每个宿舍楼负责楼头,后来演变成每个楼层的人负责美团的外卖结果。美团外卖发现,白领市场需要教育,市场还不成熟(沿袭电话订餐习惯),校园市场已经被饿了么和其他外卖网站教育的差不多了。那时候没有垄断,没有垄断就意味着竞争相对公平。美团决定先收割校园市场,然后转身做白领市场。他们定下策略:稳住现有的白领市场,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校园上,先成为各个城市的标杆本科院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跟风。
2014年4月,成都是第一个设立校园市场的城市。当地的城市经理非常能干,花了十几个商人才建立起校园。我觉得成都人比较悠闲,爱花钱,市场环境好。他们恍然大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商家,学生获取外卖信息的途径太少。只要有十几个,就能立刻吸引过来。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给学生发传单,多做宣传很重要。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发现校园日订单量占总人数7%后,可以自然增长。7%是个门槛。在那之前,他们必须和饥饿的人战斗。6月,双方出现烧钱迹象。起初,美团选择赠送饮料。后来发现送饮料的同学可能不喜欢,就改成第一次买的减3元。饿吗?跟进减5元。他们发现烧钱不是坏事,可以先把用户拉过来。
6月底,美团召集所有区域经理和城市经理在北京开会,讨论暑假的发展策略。他们认为外卖是一种懒惰的经济,一旦习惯了某个平台,就很难再动了。所以先获客再抢地盘不是最好的策略。我们要先抢地盘,占领客户的心智和习惯。如果我们饿了么不跟进,美团站稳脚跟后很难跟进。当时美团探索了60多个城市,饿了么40多个。美团如果大规模扩张,饿了么不跟进就会错过市场。如果再跟进,09年创业的同学缺乏管理经验,管理问题会急剧爆发,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所以美团把扩张目标定在了250。7月美团招聘1.5万人培训,8月底去各自高校开疆拓土,执行力也确实如此。饿了就只能跟进,队伍从700人扩大到3000人。
暑假开学前,淘点点先进川大,我哥和几个同学给它做营销推广,三天后每天能卖出几十单。淘点点的营销经理很满意,给了他们一笔奖金。当时我就很纳闷,点餐要发奖金才怪。9月份开始,三家公司开始了烧钱大战。在饿了么的时候,新老用户立减3元,美团外卖是新用户立减3元。这还不够,还调整为新老用户分阶段减免3元。饿了就立马跟进减4...4.5,5,8,10,半价,首单免费。当时每个商家都在很多平台,减24。忙不过来就关店。反正补贴都是平台出的。当年外卖平台给商家补位,学生和商家都受益(商家提价,平台补贴学生降价。最后学生省了一点钱,商家赚了一大笔)。我看了他们的宣传单,很生气,发现他们除了降价基本没有其他策略。我真的很担心他们。为此,我提出了五条相应的策略。几年过去了,那些战术还没有用完。
中国的人太聪明了。如果有补贴,他们会买单。我弟弟曾经一次招了78个人来买单。我当时没上平台,也是雇学生订半价餐,原价卖给客户。各大平台也发现了问题。美团首先停止了活动。再刷的话就永久下线了。如果是饿了么,发现了会直接冻结资金。各平台的地方补贴预算有限,于是BD和地推团队试图通过发放更多的传单,让商家承担更多的补贴,增加曝光率。后来平台出面垄断商家,让商家签订排他性协议。如果发现在其他平台登录,就开始耍流氓,以扣钱下架相威胁。总部给BD下了一道命令,每个推手必须签10,不签就扣钱,够了就奖励。这样,美国代表团的人数急剧上升。在具体比赛中,我也多次说过王兴比较阴险。饿了就搞大型活动。一般美团不主动,偷偷观望。等他饿的时候活动停了,马上搞一个比较小的活动,瞬间把市场拉回来。这招很有效,他饿了就疲于应付。
千团大战后,美团的地推团队叫铁军。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团队的。当我知道领导在公开会议上对下属破口大骂,当我知道他们层层说教,与KPI、奖金挂钩,要求线下海报、横幅、门贴等。要按要求张贴,并拍照上传,我理解。做不到?扣钱!经常做不到?滚开!当时为了在舆论上占上风,大家都想提前宣布自己的日订单量破1万,14,10。10月8日,饿了么首次宣布日订单破百万。当时美团有98-99万单/天。这时候是先研究反计费,还是先攻一百万?能不能虚报号码?团队已经考虑到了,所以我们只看热闹,他们已经想好了背后很多有趣的细节。有时候里面的套路和方法,外人是看不下去的。在14之前,我们没有去任何平台,可以获得补贴和市场红利。但是我觉得以后商家肯定会被平台限制,会比死了还惨。我当时考虑的是如何在夹缝中与平台竞争,在平台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小企业如何通过缝隙和尾端市场生存。
我当时提出了几种策略,价格战是最差的策略,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对方降价,我就涨价。如果对方降低补贴,我就降低原价。很多人说我疯了。别人讲价,你提价而不是找死?我只能哈阿哈一笑,你以为价格是随便提的吗?背后一定是有逻辑的,一系列的动作,要有理有据,不能乱来。年后(15),我让团队在美团外卖,当天营业额接近900。美团的市场部经理找到我,问我为什么当天能下80单,有没有刷单。我把我QQ上客户的电话记录给他看,他不相信我。即便如此,营销经理走后,我的店很快被盯住,近2万资金被冻结,费了好大劲才取出。然后我就把战场移到了百度外卖。饿了么每个平台都没有超过三个月。百度外卖扣了我1000多,不肯还。特别是不知不觉地让我继续接单。我果断停了。饿了么因为合并了淘点点,调查越来越严。商店和证书需要相同的地址。我懒得去拿,干脆就下架了,改用微信和微店,就不玩了。
随着比赛进入尾声,美团饿了,从资助商家变成资助学生。这时候对商家的补贴就变小了,开始收商家的钱,坑商家,竞价排名费,前20位买断费,引流的点击费,参加大型活动让商家出好多钱(比如1元必须是15元以上的饭,网站补贴四五元,其他商家自己出),收6544。将近一半的利润被网站拿走。没有平台就没有生意,使用平台受制于人。现在进学校的商户太多了,以前是受区域保护的。学校周边有几百家餐厅,竞争相对较小。现在美团饿了么有专门的配送团队,允许每个商家使用快递,配送范围分为周边3~5KM。所以川大周边3000多家餐厅都可以外卖,市场被稀释。很多商家从一天200~300单变成了现在的20~30单。我想他们终于得到了他们应得的。我在等,等美团饿了么,结束所有补贴,按正常收费,给所有商家竞争。这个时候机会会很大,新的机会很容易出现。
时至今日,美团还在给饿了么的配送团队补贴。特殊快递按单量计算。前100是2元,100到300是4元,300到500是5元,500以上是6元。我问了一些配送员关于5块钱的基本订单。弟弟现在在青岛自己做,顺便帮送外卖平台。他主要做众包送货。单笔订单至少3元左右,上不封顶。有时候一单的配送费就四五十,来回要走70里。你说这些消费者太操蛋了。如果我是他爸,我一定会杀了他,龟孙子,窝囊废!各平台内部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百度外卖市场份额小,要求严格。很多送货员都去了美团团队。订单扣得多,劳动力自然流动,这是永恒的规律。专送团队出来后,很多商家原来的自建配送消失了。最近发现那些团队又回来了,说明各个平台的收费已经让商家难以承受。这是一个好现象!
2065438+2005年4月,美团自建配送团队,与百度外卖同归于尽。首先,它从中关村找了一个20人的小团队来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人均17~20单是可以自负盈亏的,在开始全国推广之前,每天发这个单并不难。一开始配送的KPI考核标准主要是基于配送的数量,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上桌慢、送外卖难的面食、汤,不爱接单,快餐小吃抢着送。具体到每栋楼,都有从路边摊的简餐到茶餐厅的精致餐食的需求,这就需要平台整合商家资源,他们开始规划如何多元化供应,满足客户要求。这些都是在具体操作中摸索出来的,没有捷径。我一直相信,问题就在那里,你只有遇到了才能发现。当你不符合的时候,我们自动忽略。世界上没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只有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我们运用恰当的策略。
在研究美团的饿了么竞争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战略和人的重要性。无论是市场的选择和占领,分销团队的建设,商户资源的整合,垂直品类的拓展,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考量。当时和肯德基、麦当劳等谈判的时候。,如果按正常程序对接两三个月,我们等不了,强烈要求对接成功一个月以上,哪怕人工接客服,先转单,也要先做。在重点竞争城市的战略中,比如上海是人民饥饿的根据地,那就不战而围,只派普通员工把守。优秀人员先攻其外围,攻下阵地后再包围上海。在知人善用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功课。从管理层到地方分配,有章可循,有求必应。
一个经典案例是,美团偷偷挖了一个饿了么的墙角,给饿了么的员工发私信。如果对方回复,有一定基础,会加一些工资挖过来,偷一些饿了么内部运作的细节。我觉得他们的套路和我想的太像了。太阴了,哈哈!在对商家的服务方面,也要尽量不让商家的订单波动太大。有活动就好,没有活动就不好。这样持续几次,店铺就死定了。如何让商家准确预估订单,保持稳定,也是他们考虑的细节之一。后期在成本控制的精准操作上也是很大的问题。他们开始建立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计算清楚每个城市有多少人。我甚至怀疑各大外卖网站推荐的餐厅很多都是假的,很多餐厅的数据也是假的。他们内部的腐败会创造出自己的各种餐厅,他们会创造出很多影子餐厅,他们会从其他商家那里接单加价...这些就是我们背后的逻辑。如果我们不理解,我们也不想理解。
具体操作中,腐败也是层出不穷,这里不讨论,聪明人都懂。我在意的是已经三年了,补贴最多能维持一年。外卖服务一年后该怎么办?我一直渴望公平竞争。一旦公平或者市场完全透明,充分竞争,我就会有很多优势。当然,市场永远不会是充分竞争的,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能在各种比赛中只分一小块市场,已经相当不错了。反正以后外卖平台不给学生、商家、配送补贴,所有成本都会增加。用复杂的方式连接一个简单的外卖,会增加成本,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人们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才把人介绍到固定的餐厅消费。现在我又打破了这种最高效的方式,越来越看不懂其中的逻辑了。随便吧,在我看来,越乱越好,聪明人才能浑水摸鱼,才有机会。